韓嘯
摘要:我們都知道,音樂的主要元素由音符、節奏、旋律三大部分構成,而節奏是音樂中最主要的因素,視為音樂的生命。在音樂的要素中跟生活有最密切的關系能引發人敏銳感覺的就是節奏。初中音樂屬于初級音樂,是音樂學習的入門基礎,對該階段學生的音樂教學要注重節奏的訓練?;诖?,本文主要對初中音樂教學中的節奏訓練方法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節奏訓練方法
1、前言
音樂是一種娛樂形式,但更是調劑生活的必需品,在人們生活以及各種場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意義。新課程標準指出,應當加強學生對音樂節奏的體驗和感受,讓學生深刻體驗音樂節奏、感受音樂節奏對旋律的影響,并懂得如何去把握音樂的節奏。由此可見,初中音樂課程要注重對節奏的教學和訓練。
2、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實施節奏訓練的方式
新課程標準下的節奏教學,應著重加強學生對節奏的體驗和感受,讓學生懂得去體驗音樂中的節奏,感受節奏對旋律的影響,并懂得去配合音樂中的節奏是最重要的。因此,我認為針對歌曲難點設計節奏練習只是課堂節奏訓練的模式之一,在音樂課堂上,還應有其他常規的、關系到學生日常演唱、演奏習慣和欣賞習慣的節奏訓練方法。
2.1調動學生興趣,與歌曲背景結合掌控節奏
在音樂教學時,只有將學生的興趣先調動起來,激發學生學習欲望,之后借助表演和游戲等方式向歌曲中融入;或是以實際生活入手,將生活中熟悉的、經常聽到的節奏尋找出來,將學生學習興趣激發起來。學習節奏理論具有枯燥性、抽象性和單一性,然而,對于自己生活中節奏的具體化,學生會非常的敏感,例如,汽車的鳴笛、動物叫聲等,為了幫助認知和區分節奏,可以拿生動的比喻進行應用。
例如在教學《進行曲》中,教師可以對《婚禮進行曲》進行應用,對于婚禮進行中人們的步伐讓學生們去模仿,在聽音樂的同時,將合適的步伐速度探尋出來。這樣學生會非常的感興趣,一開始走得較快,沒有聽到音樂的節奏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再聽了幾遍之后,學生漸漸的知道如何按照音樂對自己的步伐進行調整,這樣就大大的提升了完成的質量。在這種簡易的按照音樂對步伐學習中,不僅大大的加深了學生們對于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認識,還大大的提升了自己對于音樂的興趣。
2.2在欣賞教學中為音樂伴奏
為音樂伴奏,既可以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識譜能力,又能夠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在實踐教學中,由于樂器設備有限,難以做到人手一件,這勢必會影響到學生學習的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引入聲勢教學方法,此為源于卡爾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指的是以肢體作為樂器,以跺腳、拍腿、拍手和捻指等身體的律動來進行節奏訓練。學生通過利用自身熟悉的肢體來敲打音樂韻律節奏,可以有效促進度音樂知識的理解、動作的協調發展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開發。通過節奏訓練,幫助學生形成個人多聲部立體節奏技能,形成口、手、腳多位一體的節奏伴奏能力。
比如在學習《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首歌曲,這首歌運用比較多的是前八后十六這樣的節奏,教師可以先做一個四拍子氣勢后讓學生接龍,這樣不但能夠培養的創造性思維,還能提高學生的唱譜能力。此外,還可以結合讓學生欣賞舞蹈的方式,將舞蹈律動作為音樂課堂的輔助教學手段,這樣不僅能深化對音樂的理解,還能調動學生“動手動腳”的課堂積極參與性。
2.3藝術實踐中,多聲部節奏體驗
柯達伊認為“多聲部的聽覺和多聲部的協調配合是音樂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學習內容,這種能力應該盡早培養。”因為節奏是音樂諸要素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被感知的。同時,多聲部聽覺和多聲部的協調配合是音樂教學中特別重要的學習內容,既可以為多聲部的合唱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協調能力、敏銳的節奏感知能力、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這種能力將直接影響多聲部和聲意識的建立。
在欣賞《G大調弦樂小夜曲》時,我運用了感知(對比)節拍與節奏的方法,先將男女生分為兩大組,分別用BENG和LA模唱下面兩條旋律,在唱準確之后,兩組跟隨我的手勢,按照節拍節奏同時演唱,課堂氣氛活潑有序,學生很喜歡這種學習方式了,同時也訓練了學生多聲部演唱的技能。在學習《唱臉譜》一課中,我選擇京劇武場中的鑼鼓經“沖頭”作為多聲部節奏練習的素材,進行多聲部和聲意識的培養。首先,我介紹了京劇鑼鼓經的一些簡單知識和記譜方法,同學們認識了京劇中的打擊樂器和“沖頭”的節奏型。緊接著我把學生分成了三組,分別用手拍擊大鑼,小鑼和鐃鈸的節奏型;先分開單獨拍擊各自聲部,掌握后再和聲練習。最后,選出掌握好的同學用實際的樂器進行演奏,加深理解。這樣即豐富了音樂課堂,又增強音樂課的趣味,從而使音樂教學邁上了新的臺階。
2.4采用四步節奏訓練法
一般情況下,音樂教學中的節奏訓練可采用四步訓練法,包括讀、擊、唱、合四個部分,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訓練過程,并以分總的形式進行系統化訓練。讀,也即是閱讀節奏譜,這是節奏訓練的最基本階段。在該階段的學習中,讓學生根據拍子變化圖示來進行節奏的演示訓練,也即是邊讀邊擊打拍子,以達到讓學生掌握節拍規律性和強弱性的作用,也能考驗學生的節奏感和協調性。唱,指的是將節奏唱出來,特別是要注重對多聲部的演唱。合,指的是將小前幾步結合起來,將單一步驟結合起來,以對節奏進行綜合訓練。比如,學習《那不勒斯曲》這首曲子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先對這首曲子的前奏部分進行朗讀,并在朗讀的同時打拍子伴奏,然后再對該曲子進行試唱,最后再將讀、擊、唱多個部分結合起來,以進行節奏整體性和系統性訓練。
3、結語
總而言之,節奏訓練在初中音樂的教學中,比別的教學實施性更強。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之中,不論是有無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對于音樂進行傾聽的首要因素就是其中所存在的節奏感。因此,在初中音樂的教學當中,對于節奏訓練這一關,教師一定要充分的進行掌控,將學生們的節奏感提升上來,將學生們打擊節奏普的能力提升上來,進而對學生們藝術鑒賞的能力進行培養,從而大大的提升學生們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1]陳天慧.節奏訓練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北方音樂,2015(9).
[2]龍霞.淺析節奏訓練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9):154.
[3]丁秀玲.再論節奏訓練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旬),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