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興
摘要:冷冉的“情·知教學”理論逐漸得到我國社會各界的認可和關注,也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系統教育思想體系,對我們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以下本文就從分析冷冉先生的教育思想入手,談一談如何結合先生的教育思想開展高中物理教學,望對各位同仁有所裨益。
關鍵詞:高中物理;冷冉教育思想;教學理論
提起冷冉先生我們毫無疑問地就會想到其留下的寶貴教育財富——“情·知教學”理論,該理論認為認知因素應當是與情感因素辯證統一的,他首次打破了傳統教學的唯知論。此外,他還是十分重視德育教育,認為德育要遵循“階段連續”的原則。在學習冷冉先生的教育思想中,筆者感觸良多,現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做簡要分析。
一、冷冉教育思想的簡要概述
冷冉是我國近現代著名教育家,其主要的文學著作《冷冉教育文集》堪稱指導中小學各個學科教學的重要參考。冷冉先生的“情·知教學”理論和“階段連續”德育體系,對當時的教育乃至如今的教育教學,都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比如,在“情·知教學”理念下,他倡導“要使學生學會善于發問,善于探索,善于試試看”,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另外他還提出,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像科學家那樣感差、思考、想象和創造”,這一思想與我們的物理實驗教學聯系十分密切。另外,筆者經過自主學習冷冉先生的文集和學校組織的教學培訓,認為在今后的高中物理教學中,我們還應當站在促進人類共同生存和發展的角度,巧妙滲透德育于物理教學實踐中,讓走出校園的學生逐漸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為人類造福,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職業價值。
二、基于冷冉教育思想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
(一)創設問題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情緒
冷冉先生的情知教育理論中,對課堂問題情境的創設,如圍繞什么教學內容進行創設、如何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等做出了明確的分析,由此可見先生對于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的重視程度。所以,我們在教學高中物理知識的實踐中,也應當落實這一教學指導思想,著重從物理教材中的知識點入手,以此創設問題、懸念,來活躍高中生的課堂思維,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比如,在教學“牛頓第一定律”時,我們教師通過備課可以知道牛頓第一定律的相關內容,它又可以稱之為“慣性定律”,并且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為此我們可以啟發學生回憶生活“當汽車突然剎車制動時,站在車上的你會有什么樣的物理現象?當木工師傅的斧頭松了的時候,他們常常會做的一個舉動是什么?”由此激發高中生的自主思考興趣,在學生回答完畢后,我們還可以繼續啟發:“那么通過這些生活中的現象,你覺得他們之間有什么樣的共同點?”。我們雖然沒有直接告訴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但是通過這些問題,學生就會自己感悟出牛頓第一定律的內涵。
(二)建立和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促使學生勇于質疑
物理是一門重視思維鍛煉和實驗探究的學科,思維的鍛煉過程主要集中在理論推理、數據分析、歸納總結等,而實驗探究的過程則主要集中在動手操作、自主分析和團隊合作。這些過程都直指一個環節,那就是質疑。因為質疑,敢于對傳統觀念說“不”,所以成就了物理學歷史上的很多偉人、發明家,如瓦特與他的蒸汽機;愛迪生和他的電燈、留聲機;牛頓與他所發現的“萬有引力”等等,所以,無論是高中物理理論教學還是實驗教學,我們都應當啟發學生善于質疑、敢于質疑,在不斷的質疑、釋疑、總結中得到若干個創新的想法,這也是情知教學理論中核心內容之一。
比如,在教學“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相關知識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我們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自主分析、學習教材,對教材中的知識點,不理解的地方查閱各種工具書進行輔助辨識,或者在與其他學生的討論中理解何謂向心力,向心力在生活中的體現等等,比如有的學生在閱讀向心力的概念時,質疑到“我們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這些物理表現呢?”而其他同學經過思考認為:“運動員在操場中彎道跑步的時候會表現出身體的傾斜”可以證明向心力的存在,如此,在相互的交流中實現對物理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從不同角度滲透德育于物理教學中
冷冉先生還倡導學科的教學要盡量與德育結合在一起,讓更多的人能夠運用所學到的文化知識和實踐技能,為人類做出貢獻,為國家的宏偉藍圖添上創造性的一筆,所以,筆者在高中物理教學中也做出了幾點相應的嘗試,比如,在講解電磁感應原理時,我們可以將法拉第做電磁感應實驗的種種艱辛故事講給學生聽,并且讓學生聯想我們今天所使用的各種電磁通訊設備如手機、收音機等,從而引申出物理科學技術造福于民的德育思想。此外,我們還可以在指導學生進行物理學實驗操作時,倡導學生多次利用實驗藥品和實驗器具,對于產生的物理實驗污染物做到無害化處理再排放到河流和空氣中,避免對環境造成損害,等等。這些都是滲透德育的點滴智慧,值得推廣。
綜合來看,在高中物理教育教學中,冷冉的教育思想對我們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作用。本文結合冷冉先生的教育理論,對如何開展物理現代化教學進行簡要分析,希望可以幫助高中生在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識同時,更具有一顆為國為民的純潔心靈,實現素質教育的偉大構想。
參考文獻:
[1]吳恒山.情知教學的特征與推進[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7,33(03).
[2]王慧.加強課程校本化建設 促進學生自主發展[J].基礎教育論壇,2017(26).
[3]孔昭娟.堅持活力教育理念 踐行冷冉教育思想[J].基礎教育論壇,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