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筱筠



【摘 要】本文以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雙創公寓”為例論述瑞士“洛桑模式”啟示下的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從課程設置、師資培養、教學方式、學生管理、教材編寫等方面對“洛桑模式”進行介紹,在“洛桑模式”啟示下,從公寓輪崗實踐、學生分類培養、教材編寫、雙語授課、校企互聘等方面探討酒店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洛桑模式”? 酒店管理專業? 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1C-0137-03
洛桑酒店管理學院是世界上第一所專門培養酒店管理人才的院校,是瑞士目前唯一被聯邦政府認可為等同于瑞士大學的高等教育私立酒店管理學院。洛桑酒店管理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簡稱“洛桑模式”,該模式是全球公認的酒店管理人員培養的成功模式。本文以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雙創公寓”為例,探討在瑞士“洛桑模式”啟示下酒店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洛桑模式”介紹
本文從課程設置、師資培養、教學方式、學生管理、教材編寫等方面對洛桑模式進行介紹。
(一)課程設置。洛桑酒店管理學院酒店管理專業學制為三年半,共計七個學期。其課程主要分為理論、實踐和語言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洛桑酒店管理學院的辦學宗旨,即教科書知識的傳授與實際操作的指導相結合。學生每學完一門課程,將進行一段時間的實習,通過實踐鞏固理論知識。該學院酒店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如表1所示。
(二)師資培養。洛桑酒店管理學院注重“雙師型”教師打造,嚴格執行教師職業運行模式——“教師—酒店—教師”,即教師不能一直在校從事教書,每隔3~5年需要回到企業,學習行業新動向、新局勢,從而更新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使教學與社會發展保持高度一致。洛桑酒店管理學院的教師大部分在五星級酒店擔任要職,我豐富的酒店管理或餐飲管理的經驗,可以給學生講授酒店一線基礎管理知識與生動的酒店案例。此外,洛桑酒店管理學院招募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教授,其中大部分教師獲得名牌大學碩士或是博士學位,擅長綜合性應用研究的課堂教學,指引學生研究課題,指導學生參與商業計劃書。
(三)學生管理。洛桑酒店管理學院招生極為嚴格,每年約有2000名學生申請就讀該校,但錄取率僅20%,即僅招收4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學員,通過不同的測試考查申請者的學術潛力、領導才能和人際處理能力等。學員的品質很重要,思想消極,缺乏團隊意識、敬業精神或宗族歧視者會被拒之門外。
在教學中,洛桑酒店管理學院注重培養學生的基層意識:想成為酒店高層,必須從基層做起。新生入學后須經歷半年的酒店一線基礎崗位學習,全校共分為22個崗位,每周一個主題進行輪崗學習,如酒店前廳操作、客房清潔、酒吧服務、中西餐備餐、公共區域清潔等。
此外,強大的國際化校友隊伍跟進貫穿整個學員入學、實習、就業過程,負責激發、感染并幫助其成長。
(四)教學方式。具體如下:
1.以店育人。洛桑酒店管理學院教學大樓是一座標準的五星級酒店,內設酒店大堂、宴會廳、酒吧、中西餐廳、廚房、倉庫、洗衣房、健身房等。學校采取實地教學法,如酒店內開設的自助式西餐廳內當天所有菜系均由老師指導學生進行烹調與烘焙,餐廳向全院學生和校外客人開放,學生既充當廚師、服務員,又充當客人體驗服務。
2.商業計劃書。由業主出資委托學生進行一定期限的設計、調研,極大程度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創新創業和自主學習能力。
二、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雙創公寓”情況分析
“雙創公寓”(簡稱SCGY)是由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獨資創辦的青年公寓,對外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對內為學院管理系酒店管理專業實訓基地。SCGY位于學院雙創樓1~11樓,共有68間客房,其中64間公寓,兩間標間,一間歐式套房,一間中式套房;1樓為酒店大堂與中法美食西餐廳;2樓為四間套房與中餐廳;3~9樓為可售房;10樓為留學生公寓;11樓為倉庫。
(一)定位。SCGY旨在打造商業與教學二合一的實訓公寓。由學院酒店管理專業教師組成管理團隊,指導學生對客服務和實際經營。實現教學從理論到模擬再到真實的過渡,提高學生實踐與管理能力,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受酒店管理與餐飲管理體系,為其實習和工作打下堅實基礎。SCGY主要客戶群體為校內師生、校企合作單位員工、背包客及學生家長等。
(二)公寓崗位。崗位面向管理系旅游管理專業招聘輪崗實習生,主要面向一年級至三年級學生;共設三個崗位,如表2所示。
(三)營銷策略。采取的營銷策略主要有:其一,線下促銷。通過校園海報、廣播、校園網廣告、電臺、傳單等方式進行。其二,線上促銷。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博客、論壇、手機客戶端、分銷平臺、搜索引擎、網絡廣告、團購網站等方式進行。其三,舉辦校內活動促銷。通過舉辦主題派對等擴大影響力和知名度。其四,捆綁景區銷售。如與八卦田園、南寧動物園、美麗南方和老木棉等景點合作,出售“門票+住宿+食宿”。其五,學生考試與公司例會促銷。例如在一年一度的體育高考、公司年會與培訓、建筑公司考試等時間開展促銷。
三、“洛桑模式”啟示下酒店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洛桑模式”的啟示。“洛桑模式”是一種“產學研”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其將教育、培養和研究相融合,對我國高校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具有如下啟示。
第一,應完善酒店管理實訓室的實習管理制度、實習生輪崗制度以及聘用制度,根據學生的能力與特長給予其職業規劃與指導,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專業培養方向寬泛、定位模糊,極容易導致學生自我定位不清晰,對未來發展感到迷惘,專業認同感不強,因此確立明確而細致的人才培養目標是首要任務。
第二,因教施材。根據酒店管理專業和酒店管理實訓室的情況,有針對性地調整和更新課程,編寫適宜學生的教材,把握行業發展的最新趨勢,讓學生接觸行業最前沿的知識,避免連續幾年傳授同一本教材的同樣知識。同時,專注于發展中英雙語教學。
第三,與企業保持密切合作。高校應重視對于合作企業的選擇,應考核其是否國際品牌星級連鎖酒店、實習制度是否完善、薪酬福利制度是否符合標準、聘用制度是否符合行業規范。高校可以利用校友資源,打開校企合作新局面。
(二)SCGY的人才培養模式。具體如下:
1.公寓輪崗實踐。如上所述,SCGY目前可提供三個崗位:一是基礎崗位:客房打掃。該崗位適合酒店管理專業大學一年級剛入門的學生,他們對酒店框架、構造有初步認知,扎實的基層工作可以幫助其掌握客房管理基本技能。二是操作崗位:前廳接待。該崗位適合酒店管理專業大學二年級學生,其已具備酒店運營的基礎知識,并開始專注學習酒店系統,可獨立為客人辦理入住、換房、排房、退房等日常工作,靈活處理客人投訴。三是管理崗位:銷售。該崗位適合酒店管理專業大學三年級學生,在專業知識學習兩年的基礎上,鍛煉其對客房與酒店產品的銷售,包括線上、線下、微信公眾賬號的宣傳、PS廣告制作等。
2.對學生進行分類培養。通過三年的酒店管理實訓,了解掌握學生的興趣愛好與擅長的工作,對其實習崗位與就業進行規劃,如表3所示。
3.根據實訓崗位編寫教材。由于酒店行業發展迅速,日漸趨向智能化管理,酒店管理方案、酒店案例與客戶投訴處理方式在不斷更新。SCGY采用的是綠云酒店管理系統與綠云餐飲管理系統,因此需要教師在實踐指導中總結經驗,根據日常事務管理歸納學生在實踐中遇到的疑問,分類記下酒店案例及其處理方式,并結合綠云系統編寫一套適用于本專業的教材,如《酒店案例與分析》《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酒店銷售》。
4.雙語授課。為了與國際五星級酒店接軌,為學生的實習與就業打下堅實基礎,借鑒“洛桑模式”,有針對性地對專業基礎課組織雙語教學,即中英文雙語教學,可運用在實操課較多的課程,如酒店管理、餐飲管理、導游時務等。教師應適當拓展學生在旅游方面的詞匯、日常用語、對話等,讓學生提前適應酒店管理的英文氛圍,在以后的實習就業中能自如應對和掌控英語對話。
5.校企互聘。成立SCGY專業指導委員會,成員由“雙師”型教師、專業骨干教師、酒店高層與行業協會專家組成。每隔一段時間舉行一次例會,定期對公寓制度、工作任務、工作崗位、學生表現和業績進行總結、調整與改進。對于合作的企業,派出專業教師進行掛職學習,與酒店業發展保持高度一致,并給學生帶來最新的酒店管理經驗與知識。
6.鼓勵參與企業賽事和大型活動服務。首先,與校企合作單位保持密切聯系,教師可以參加企業舉辦的“主管培訓營”“酒店培訓助力營銷”等活動,學生可到場觀摩酒店侍酒師培訓、酒店技能大賽等,從中學習到新的知識,借鑒與總結賽事獲勝者的經驗,與行業標準保持一致,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其次,鼓勵學生報名參加廣西大型活動當志愿者,如中國—東盟博覽會、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東南亞國際旅游(下轉第150頁)(上接第138頁)美食節等,從志愿者的活動中,學習對客服務的技巧、鍛煉吃苦耐勞的精神。
【參考文獻】
[1]趙德輝.“洛桑模式”中創新創業教育的剖析與借鑒——以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為例[J].遼寧經濟,2016(3)
[2]陳勇.瑞士酒店與旅游管理教育概述:引證于洛桑酒店管理學院的教育經驗[J].旅游學刊,2015(10)
[3]蔡禮彬,宋莉.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EHL)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職業技術,2017(1)
[4]徐云松.我國旅游高職高專院校核心競爭力的形成路徑——以瑞士洛桑、里諾士酒店管理學院為參照[J].寧波大學學報,2005(4)
[5]楊濤.追求卓越的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J].環球,2008(13)
[6]牟青.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探析[D].濟南:山東大學,2013
[7]張茹慧.酒店管理專業本科課程體系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3
[8]高振杰.酒店管理專業實習效果研究[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