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浩
摘 要:文化藝術檔案是在藝術單位及藝術工作者在藝術創作、藝術表演、教育、研究、文化交流等活動中形成的,收集的內容包括藝術活動中產生的文字、音頻、圖像、視頻、實物等材料。文化藝術檔案館應該積極組織工作人員,收集歷史文化活動資料及現階段文化活動中產生的資料,并且樹立“精品”意識,確保文化藝術檔案質量,明確檔案利用者需求,加強檔案管理,充分發揮文化藝術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社會效益,為人類精神文明建設事業添磚加瓦。
關鍵詞:文化藝術檔案 收集和利用工作 策略
中圖分類號:G2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0(c)-0-02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人們可以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從記錄社會發展及人類活動的文字及數據中提取有效信息,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有效指導。可以說,信息是見證人類經濟、文化、政治演變的載體,也是反映人類社會文明存在的記錄,是歷史長河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在所有的信息資源中,文化藝術檔案記錄了人們的精神文化活動以及對美的體驗活動,是群眾文化建設中的重要記載,做好文化藝術檔案收集和利用工作,對于發展群眾文化,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有著積極意義。
1 文化藝術檔案概述
如今人們物質生活富足,越來越熱衷于精神層次上的追求,這種追求促進了文化藝術的發展,使得藝術創作、藝術表演、教育、研究、文化交流等藝術活動更為豐富多彩,這些由文化藝術單位和藝術工作者進行的活動,會留下各種記錄,包括一些有價值的文字、音頻、圖像、視頻及實物等,這些物質可作為歷史記錄而存在,納入文化藝術檔案中,成為記錄群眾文化藝術發展的載體。
通過文化藝術檔案,我們能夠以多種形式去了解群眾文化藝術的起源、發展過程,讓文化藝術這一群眾只會結晶得以流傳和保存[2]。因此,做好文化藝術檔案收集、開發與利用工作,對于今后文化藝術事業建設有著莫大助益。在社會藝術活動中,所涉及到的藝術單位及藝術工作者較多,因此,要想把這些信息及記錄完全收集起來,難度是比較大的,為了確保這項工作能夠高效進行,應該制定一些合理的規章制度,并且充分重視這項工作,給予政策上的支持,以及資金、物質資源上的幫助,以確保檔案信息收錄齊全,為接下來的檔案開發與利用工作打好基礎。
2 文化藝術檔案收集范圍及內容
文化藝術檔案中,信息種類豐富,根據文化活動分類,囊括了藝術表演、文學創作、美術、攝影、社會文化以及相關的研究、教育、文化交流中形成的藝術材料,而這些材料可以是任何表現形式,包括文字、音頻、圖像、視頻、實物等。在收集材料時,應該確保藝術材料具有保存價值,與文化藝術活動相關,然后再分類整理,歸入檔案。
在文化藝術檔案收集工作中,主要的收集范圍及內容如下:(1)錄音帶、錄像帶、照片、唱片、光盤等非紙質載體。將每一件藝術藝術材料作為一個單獨的保管單位,根據材料的內容及時間,進行分類、整理,編制檔號,儲存在檔案中,如果是文字材料,還應該編寫互見號或互見卡,而且現在一般會將這些材料拷貝一份,以防原件丟失或損毀,導致信息丟失;(2)在收集劇場演出的相關材料時,需將文學劇本、導演闡述、劇本內容相關的歷史考證材料、歷史依據,以及相關部門對劇本的審查意見和決定,工作日志、主創人員藝術創作總結等文字資料收集起來,如果是著作改變,需收集改編前的原作,同時,收集演員服裝定妝照、場景照片、道具設計圖等圖像資料,如果有服裝、頭飾、鞋帽、部省級獲獎證件等,也可以收集歸檔;(3)個人藝術檔案的收集工作。通過收集個人藝術檔案材料,記錄藝術工作者的藝術成就、業務水平及藝術創造力,資料主要為個人作品,以及藝術考核、藝術職稱評定、晉級等工作憑證資料[3]。
在收集文化藝術檔案材料是,應該組織單位力量,各處走訪調查,將散落在各地、各個單位及個人手中的歷史性資料,如老照片、老藝術家個人檔案等收集起來,并且將具有一定歷史年限的圖書館中收藏的書籍、保質、雜質、宣傳手冊等整理歸檔,恢復歷史記載。對于當下發生的藝術文化活動,應該將活動開展前至結束期間的相關報道資料收集起來,并趕赴現場進行記錄,以攝像、攝影等方式留存全貌,確保檔案信息的完整性與真實性。
3 文化藝術檔案利用策略
3.1 樹立“精品”意識,確保文化藝術檔案質量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不斷推進,促進了文化藝術生產力的提升,文化藝術檔案管理工作機制也日益完善。目前,文化藝術檔案信息已經步入市場化管理階段,發揮著信息資產獨有的價值,一般情況下,檔案信息發揮著指導作用,如果信息不完整,就不具有分析的意義,如果信息不真實,就不具有參考的價值。在這種情況下,要想保證文化藝術檔案的開發利用價值,就必須保障檔案質量,確保檔案信息的真實性與完整性,確保檔案管理平臺的系統化,提升信息查詢的便利度,為檔案利用者提供便利。
3.2 明確檔案利用者需求,加強檔案管理
檔案一般在有需求時才會用到,而需要利用文化藝術檔案信息的人,主要為從事相關學術研究、工作考察及利用檔案作為憑證的人,若想提升文化藝術檔案利用率,首先應該明確這些利用者的需求,再開發滿足其需求的管理平臺。利用文化藝術檔案進行學術研究的人,多為專家、學者、文化藝術研究者,他們的日常就是需要大量閱讀資料,并將之轉化為生產力,是文化藝術檔案的主要服務對象,對于一些歷史資料較為感興趣;利用文化藝術檔案進行工作查考,多為藝術相關的專業人員和行政管理人員,對于近些年來收集的文化活動資料較為感興趣;以檔案作為憑證的人,多為藝術工作者,他們需要這些資料來證明某些事實存在,從而從中獲益。
3.3 注重文化藝術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效益
做任何一件事,都是有目的的,或者是涉及到一些利益的,進行文化藝術檔案收集與利用,主要是為社會服務,為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指導信息。為了提升文化藝術檔案收集的效益,管理部門應該引進現代化的管理手段,提升信息傳遞的速度,從而提升信息利用率,讓信息資源能夠得到充分利用,從而確保其中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資源不被浪費,讓文化藝術檔案作為一種信息資源,作為一種潛在的文化藝術生產力,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一份動力,充分發揮其社會整體效益。除此之外,文化藝術檔案館還應該積極為社會提供優質的文化信息服務,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且密切與社會各界的練習,努力推動文化建設、文化教育及文化交流事業發展,充分發揮其社會服務職能。
4 結語
為了讓文化藝術檔案信息能夠為社會文明建設提供指導,相關部門應該注重文化藝術檔案的收集工作,將將藝術檔案人做出的貢獻與努力,記載在檔案上,編纂成冊,收錄到文化藝術檔案館中,形成系統的文化藝術信息庫。在文化藝術檔案管理過程中,合理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構建信息采集、儲存、整理、分析、查找、編輯一體化平臺,確保信息的完整性,信息更新的及時性,以及信息利用的高效性,讓文化藝術檔案的查找與分析更為便捷高效,并且不斷提出新的信息開發與利用途徑,讓文化藝術檔案信息能夠更好地為社會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 龔燕燕.簡析檔案鑒定及利用的工作流程[J].才智,2012(11):341-342.
[2] 邵靜.加強縣級文化藝術檔案管理之我見[J].理論學習,2009(6):44-45.
[3] 程俊.淺談群眾文化藝術檔案的形成和利用[J].陜西檔案,2007(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