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春芳
近日,一份“我為民中栽棵樹”的倡議書在朋友圈不斷被轉發,引發了認樹捐樹助學熱潮。
故事發生在保靖縣思源實驗學校(保靖民族中學高中部)。這是一所投資1.74億元新建的學校,2017年秋季,保靖民族中學3000多名高中學生喜遷新居。紅墻黛瓦、窗明幾凈、設施完善,思源實驗學校成為楠竹山下、酉水河畔一張閃亮的教育名片。
可唯一不足的是,空曠的校園缺少了一抹抹綠色。于是,校園綠化工程被提上日程。
為了讓更多人關注教育、支持教育,思源實驗學校發起了“我為民中種棵樹”的倡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學校樹人,我們卻可以為學校樹木。我為民中栽棵樹,為保靖教育撐起一片綠蔭。”
倡議書一經發出,便飛快地在朋友圈里轉發。同時,558棵愛心樹也在思源實驗學校安家落戶,掛牌等待主人認領。
1月26日,保靖縣城迎來2018年的第一場雪。靜靜的思源實驗學校內,紅墻映著白雪,分外妖嬈。當天,學校迎來了第一位認捐者,保靖縣縣委書記盧向榮踏著雪來到思源實驗學校。走進操場,他指著國旗臺旁的一排銀杏樹說:“我就認捐它們。”隨后,他解釋道:“我喜歡銀杏樹,它們正直、力爭向上、四季分明,這也正是我們老師和學生應有的品格。”工作人員數了數,一共14棵。“正好寓意我一生一世愛教育。”盧向榮開心地說。
在他的帶動下,校園綠化樹上陸續掛上了縣政府、縣人大、縣政協等領導的愛心牌。
“這是我的一點小心意,希望給在外的‘民中校友起個示范作用。”1月29日,保靖籍作家彭學明偶然在朋友圈看到倡議書,立馬微信轉賬6000元,委托保靖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認捐兩棵桂花樹。
愛心還在進一步發酵。
在保靖縣扶貧開發辦上班的胡煊,是保靖民族中學91屆初中畢業生。看到倡議書后,他第一時間將倡議書轉發到班級微信群。“我想以班級名義認捐一棵樹,有愿意的聯系我。”“我跟。”“這個可以有!”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紛紛響應。
“還有我!”在美國攻讀牙醫博士的田智慧看到信息后生怕落后,馬上發來一個200元紅包。接著,胡煊手機上紅包提示音響個不停。短短幾個小時,3000元款項已滿。“不能落下我!”剛剛上線的全霖急了,“為母校獻愛心也應該有我的一份。”“要不再認捐一棵吧,有幾個同學也一定要發紅包給我。”同在保靖縣工作的吳麗和胡煊商量。“行,那就再認領一棵。”當胡煊在群里宣布這個決定時,班級群里一片歡騰。
1月31日,胡煊和吳麗帶著同學們的心意來到思源實驗學校,選樹、認捐、合影留念,并將合影轉發到微信群、朋友圈。看到消息后,大家激動地相約,今年過年一定要趕回去,在愛心樹前合影,一起祝福母校越來越好。
據保靖民族中學負責此項工作的彭圖友老師介紹,故事并沒完結,愛心還在繼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