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婷婷
當前,眾多幼兒園日益重視教研活動的開展。但在參加、指導部分幼兒園教研活動的過程中,筆者發現,由于教研組織者對教研活動的有效性把握不夠,教研活動存在針對性不夠強、重點不凸顯、教師積極性不高、目標達成度不高等問題。那么,如何提升幼兒園教研活動的有效性呢?筆者以一次區域活動中的教師介入指導的日常教研活動為例,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教研概況
此次教研活動是筆者主持的湖南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課題“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教師介入指導研究———以建構區為例”研究過程中的一次主題教研活動。活動旨在尋找建構區幼兒游戲的典型情境,并研討情境中教師介入指導的目標。活動分兩個步驟進行:第一步,自主觀察無教師介入指導的幼兒區域游戲,各自尋找典型的可介入指導的情境;第二步,現場研討,大家先輪流分享觀察到的典型情境,然后重點研討“此情境是否需要介入指導”“如果需要介入,指導目標是什么”這兩個問題。
在教研前半段,教師們描述了一些可能需要介入的情境,并共同就情境的教育價值、教育目標的選擇以及是否需要介入指導進行了分析和研討。筆者作為教研引領者,在教研后半段也拋出了一個典型情境:三名幼兒(A,B,C)在積木區玩游戲的案例。案例引發了教師們的積極思考與討論。大家在集體討論的基礎上進行分組研討,確定此典型情境的教師介入指導的目標為:1.當自己的提議被同伴否定后,還能繼續勇敢嘗試;2.能用好的點子和表達意愿的方法優化交往方式,加入同伴的游戲。
最后,根據教研活動中討論的指導目標和思路,教師兩兩合作,研討觀察過程中自己記錄的典型情境,擬定各情境的指導目標,再進行集體研討,形成本次教研活動的成果。
二、分析與反思
此次教研活動激發了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主動性,尤其是通過關注教研活動的目標和教師的發言權、獲得感、觀察及分析能力等方面,建立了學習共同體,有效提升了教研的有效性。
1.準確定位教研目標,關注適宜于教師水平的核心經驗。
一個教研活動無法解決所有的問題,只有分解難點、逐步開展,才有可能將其做細、做實、做深入,達到有效教研的目的。準確定位教研目標,是使教研團隊形成共同動力的前提,是教研活動中建立學習共同體的基礎。作為教研活動的引領者,必須審定教研方案,關注活動的核心經驗和教研目標,確保適宜于教師現有水平、經驗,并且可操作。
這次教研活動,第一次形成的教研方案中,主題是“研典型情境,研介入時機,研指導策略”。顯然,這樣的目標定位沒有考慮到教研主體的實際情況。研討方案時,我們根據教師們的現有經驗以及課題研究進展,對教研目標進行了調整。我們認為,在這次教研活動中,只有弄清楚了典型情境的教育價值,確定好指導目標,才會有下一步的介入時機和指導策略的出現。因此,我們減少了教研內容,細致分析了教研目標,將主題調整為“抓典型情境,研指導目標”。
2.有效設計提問,關注教研活動中教師的發言權。
教師是教研活動的主體。無論是教研活動的組織者還是引領者,都要關注教研活動中教師的發言權,在教研方案中設計清晰、適宜的各環節提問,在具體實施中,目標明確、反應敏銳地適時追問,鼓勵她們提出困惑、表達觀點。通過交流、研討,大家一起厘清思路、提高認識,共同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或解決一些問題。
活動中,引領者在大家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拋出有價值的典型案例,并緊緊抓住“要不要介入?為什么?”“介入指導的目標是什么”這幾個問題開展研討。大家在同伴的觀點碰撞中進行對話、交流和溝通,分享情感、體驗和觀念。引領者適時追問,引導大家進一步聚焦問題核心,進行深度思考。當教師們的回答適用于解決情境中展現的表面現象時,引領者啟發大家進行分層思考,有效地分解了任務難度。在引領者的層層引導下,大家細致思考,積極發言,在實例分析中懂得了教師的指導不能只解決當下的問題,而是要更多地指向幼兒長遠的發展。
3.及時梳理教研成果,關注教研活動中教師的獲得感。
教研活動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個人的專業發展生涯中,教師需要同伴互助、專業引領,還要及時獲取教研經驗,提升專業能力。因此,我們在教研活動中強調三個方面的梳理與小結:一是教師的個人反思,二是組織者對上一次教研成果、幼兒發展及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情況小結以及本次教研活動的成果梳理,三是引領者對教研設計、教研實施和教研成果等方面的小結與引領。通過對這些成果的梳理和分享,教師能主動獲取專業發展所需,在學習共同體中實現專業水平的提升。
活動中,第一環節有參研代表和組織者對于上次教研情況的反思及本次活動的知識經驗回顧;中間環節有分析典型情境形成的指導目標的梳理與小結,以及引領者帶領大家做的深入分析、研討示范;最后環節有主持人和引領者關于研討問題的梳理與提升,以及活動目標、活動設計和實施、幼兒發展、教師成長等方面的小結。這樣通過知識經驗回顧和梳理小結,并挖掘和分析現存的問題,教師在其中汲取營養、提升專業能力,為建立學習共同體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4.持續開展教研活動,關注教師觀察及分析能力的逐步提升。
筆者認為,幼兒園教研應當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進行,應該關注現實的活動過程,關注兒童、教師及環境、材料和規則等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主要研究兒童的興趣、需要和發展及其與環境、材料和教師指導的關系。因此教師的觀察、分析能力顯得尤其重要。
此次教研活動是課題研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只有通過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持續開展教研活動,教師才能逐步敏銳地捕捉到幼兒游戲時的典型情境,迅速、準確地分析其教育價值,進而確定指導目標,確保適宜、有效的介入指導。在此過程中,教師通過觀察、分析幼兒游戲的典型情境,以及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逐步提升觀察、分析及指導能力,構建優質的學習共同體。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指南》指導下的高瞻課程園本化研究”(批準號:XJK014QZXX004),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教師介入指導研究———以建構區為例”(批準號:XJK016CZXX072)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長沙師范學院附屬第一幼兒園,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