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引娣+程樓英+李菊姿
摘要:目的 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對炎癥性腸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炎癥性腸病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應用臨床護理路徑模式。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自我管理能力及治療依從性。結果 觀察組自我管理能力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92.50%>72.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炎癥性腸病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可顯著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與治療依從性,值得推廣。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炎癥性腸病;自我管理能力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5-0088-02
炎癥性腸病是一種累及回腸、結腸、直腸的腸道疾病,主要包括克羅恩病與潰瘍性結腸炎,臨床癥狀為腹痛、腹瀉,甚至可引發(fā)血便,具有病程長、反復性強等特征[1]。由于該病情需長期服藥進行控制,使患者生理功能、心理狀態(tài)、社會能力等方面均易產生負面變化。臨床護理路徑具有計劃性、預見性特征,促使護理人員制定出針對性的護理方案,明確護理目標,注重經(jīng)濟性效果[2]。本研究探討給予炎癥性腸病患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及延續(xù)性護理路徑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炎癥性腸病患者80例,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每組各40例。觀察組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29~73歲,平均年齡(51.4±6.7)歲;文化程度:小學8例、中學18例、大專及以上14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30~72歲,平均年齡(52.6±5.4)歲;文化程度:小學9例、中學19例、大專及以上12例。兩組患者均知曉并同意參與本研究,已獲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統(tǒng)計學比較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對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給予常規(guī)的對癥護理、心理疏導及出院指導等。觀察組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干預。①患者入院第1 d,護理人員向患者及家屬詳細介紹醫(yī)院基礎設施、病房環(huán)境、探視制度、主治醫(yī)師與責任護士;協(xié)助完成各項疾病相關檢查;②入院第2 d,給予患者及家屬自我管理技能培訓,依據(jù)病理知識、用藥知識、飲食管理、情緒調節(jié)等方面編制教材,1次/w,進行視聽互動式教育;③入院第3 d,給予患者個性化輔導,加強對疾病的認知,耐心解答患者疑問;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狀況,樹立治療信心;④入院第4 d,培訓患者保留灌腸技能,至患者熟練掌握;⑤建立院后隨訪機制及患者電子檔案,通過網(wǎng)絡或家庭隨訪等方式及時了解患者健康狀況,并給予相關指導。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自我管理技能與治療依從性。自我管理技能包括服藥管理、直腸給藥、飲食管理、自我認知及情緒管理五個維度,每個維度分為五個等級,分值為1~5分,分值越大,自我管理技能越高。完全依從:嚴格遵從醫(yī)囑按時按量用藥,基本可做到自我管理;部分依從:患者用藥出現(xiàn)不合理現(xiàn)象,但基本可完成治療,自我管理能力一般;不依從:患者仍保持較差的生活方式,不按醫(yī)囑服藥,自我管理能力較差。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配對?字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自我管理技能水平比較
觀察組自我管理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治療依從性為92.5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臨床護理路徑具有控制醫(yī)療成本、保證護理質量、提高醫(yī)療服務水平的顯著優(yōu)勢,目前已普遍應用于醫(yī)院管理中。炎癥性腸病發(fā)病緩慢、病程較長、臨床癥狀呈持續(xù)加重趨勢,嚴重困擾著患者身心健康[3]。臨床實踐顯示[4],臨床護理路徑通過加強與患者溝通,深入了解其病情發(fā)展情況,增加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可有效改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提高治療效率。
臨床護理路徑肩負著安排監(jiān)護病情、指征檢查、進行治療、實施護理等多方面的工作,并伴隨患者入院至出院的整個過程,能夠發(fā)揮輔助治療、控制醫(yī)療成本的優(yōu)越性[5]。本研究中觀察組服藥管理、直腸給藥、飲食管理、自我認知、情緒管理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92.50%的治療依從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臨床護理路徑可明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技能,增強治療依從性,促進腸道恢復健康。本研究中護理人員通過加強與患者交流,增強疾病相關知識宣講,介紹醫(yī)院基本情況,明顯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堅持提升自我管理水平,有利于院后恢復健康[6-7]。本研究對炎癥性腸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主要包括用藥管理、直腸給藥、飲食管理、情緒管理等方面,為此我院針對患者個體情況及臨床普遍現(xiàn)象制定全面的臨床護理路徑方案,并采用圖文并茂的教材給予個性化培訓,從而有效改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提高治療依從性,較好的控制病情發(fā)展[8]。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增強疾病認知及健康意識,有利于延緩病情發(fā)展,改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劉付群,盧小紅,陳秋麗,等.臨床護理路徑在炎癥性腸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5,9(11):242-244.
[2]張殿紅,崔梅,廉德花.臨床護理路徑在炎癥性腸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4,11(9):156-159.
[3]徒文靜,徐桂華.自我管理理論在炎癥性腸病患者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2):220-224.
[4]趙毅,王曉偉,陳海花,等.炎癥性腸病患者連續(xù)護理干預對生存質量影響的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3(24):214-216.
[5]朱迎,林征,丁霞芬,等.炎癥性腸病患者生活質量與自我效能和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6):490-493.
[6]鄭元.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對提升護理質量管理水平的啟示[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3):102-104.
[7]彭小蘭,于麗娜,宋玲,等.自我管理教育對炎癥性腸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西南國防醫(yī)藥,2014,24(10):1121-1123.
[8]周秀平,白素瓊.臨床護理路徑在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4,4(17):121-122.
編輯/李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