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明麗
摘要:目的 分析對風濕性心臟病患者實施整體護理的效果以及臨床護理分析。方法 選取本院在2016年1月~12月接收的風濕性心臟病患者54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患者掛號順序將其平均分為兩組,對其中一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并將其命名為常規護理組,對另外一組患者實施臨床整體護理,將其命名為整體護理組,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經過不同護理后的臨床效果。結果 護理后,在SAS、SDS評分上,經對比分析,整體護理組評分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組。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程度,經調查,整體護理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程度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經統計學分析,P<0.05,差異較為顯著。結論 整體護理應用于風濕性心臟病患者臨床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負面情緒,有效提高臨床患者護理滿意程度,具有一定的價值及意義。
關鍵詞:風濕性心臟病;整體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5-0096-02
在臨床中風濕性心臟病又稱為風心病,形成該疾病的主要原因是風濕性熱的活動導致人體心臟瓣膜發生病變,臨床常見癥狀為,心絞痛、呼吸困難、心悸多汗等,由于該疾病的治療時間較長,患者的病情一般較為嚴重,患者在治療期間容易出現緊張、焦慮情緒,嚴重影響臨床治療效果,所以對臨床風濕性心臟病患者行以相應護理措施具有一定的意義[1]。本文筆者將對本院接收的54例患者實施不同護理,觀察其臨床效果,現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6年1月~12月接收的風濕性心臟病患者54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患者掛號順序將其平均分為兩組即整體護理組與常規護理組。整體護理組男15例,女12例,年齡38~80歲,平均年齡(43.2±2.9)歲,氣短6例,胸悶12例,雙下肢浮腫4例,心悸5例;常規護理組,男14例,女13例,年齡37~81歲,平均年齡(43.4±2.7)歲,氣短7例,胸悶13例。雙下肢浮腫4例,心悸3例。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分析,P>0.05,表明組間無明顯差異,可進行對比分析。
1.2方法
1.2.1常規護理方法 由于大部分患者對疾病的認識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所以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首先要與患者進行溝通,加強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交流,降低患者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向患者介紹該疾病的相關治療方法及疾病知識,讓患者加深對該疾病的認識,以免患者產生心理負擔,與患者進行交流時,應保持親切的態度,拉近與患者之間的距離,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在病房中,定期開窗通風,為患者提供安靜舒適的治療環境,這些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
1.2.2整體護理方法 整體護理注重的是對患者在住院期間患者的心理、環境、生理進行護理的一種護理方式,本院所應用的整體護理方式首先對患者的心理進行護理,與患者進行及時的溝通,發現患者出現焦慮抑郁情緒時,為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讓患者情緒恢復平靜;病房的環境要干凈整潔,在病房中放置盆栽等;叮囑患者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通過深呼吸和心理暗示進行調節,此外,護理人員應了解患者身體各項指標,定期檢查患者呼吸癥狀、脈搏、心率等指標。
1.3觀察指標
選用焦慮評分量表(SAS)與抑郁評分量表(SDS)對患者負面情緒進行評價,分數越高,表明患者抑郁、焦慮情緒越明顯。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程度進行調查與分析,調查采用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程度評分表,總分為100分,十分滿意≥80分,滿意分數60~80分(包括60分),分數<60分為不滿意,滿意率=(十分滿意+滿意)/總人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分析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計數資料用(n,%)表示,用χ2進行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檢驗組間差異,經統計學計算,P<0.05,組間差異較為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過不同護理后,對兩組患者焦慮、抑郁情況進行評分,見表1。
對兩組患者實施不同護理后,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程度進行調查,其中常規組護理滿意程度為70.37%,整體護理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程度為96.29%,整體護理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程度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見表2。
3討論
臨床中風濕性心臟病是甲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進而引發的變態反應的部分表現,患者的心臟部位的病理發生變化,主要發生在患者的心臟瓣膜部位,臨床中二尖瓣為最常見的受累部位[2]。風濕性心臟病發病后心臟瓣膜突變導致血流因瓣膜狹窄而使阻力增加,給患者的心臟收縮及舒張帶來一定的負擔,心臟的工作強度加大,心臟易產生疲勞,嚴重的患者會因左心房壓力過高導致肺毛細血管壓力增高,進而形成肺淤血,患者可能會出現咳血情況,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3]。
在臨床中,由于大部分患者對疾病缺乏認識,所以在治療期間患者會出現排斥心理,嚴重影響臨床治療效果,為此,醫院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實施整體護理,有效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提高臨床護理效果。在護理期間,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多臥床休息,并制定護理風險管理方案,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確保患者的護理安全,減少臨床并發癥的發生[5]。近年來,整體護理成為一種新興護理模式,它不僅加強了護理人員對患者自身的關注,還將護理內容放在患者所處環境中,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以人為中心,將護理程序系統化,對患者的心理、生理、精神等方面進行全面護理,在臨床中具有一定的意義與價值。
在本次研究過程中,護理人員對患者實施整體護理,有效拉近患者與護理人員之間距離,通過溝通交流患者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有所降低,對疾病的治療持有積極態度,常規護理方式雖能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緒但沒有整體護理的效果好,實施整體護理的臨床患者其護理滿意程度也明顯高于實施常規護理的患者,整體護理方式有效降低了醫患糾紛,降低病痛給患者帶來的傷害。
綜上所述,對風濕性心臟病患者實施整體護理,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提高臨床護理滿意程度,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周玉潔.對風濕性心臟病患者護理的探析[J].醫學信息,2015,28(20):65-66.
[2]張彩英.風濕性心臟病臨床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3,23(2):800-801.
[3]幸月琳.風濕性心臟病的術后護理與體會[J].中國醫藥導報,2008,5(11):145,148.
[4]何偉蘭.監護室護士術前訪談在風濕性心臟病手術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3(29):119-120.
[5]王淑云.風濕性心臟病76例護理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07,13(15):23.編輯/雷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