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莉
摘要:目的 探究護理干預對預防胃腸道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2015年7月~2016年7月來我院治療的胃腸道術后患者8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41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給予優質的護理干預,主要包括病癥護理、飲食護理、心理護理、胃腸道減壓和運動輔導等方面。對比兩組患者的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和胃腸道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發生率。結果 實驗組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且實驗組只有2例患者發生粘連性腸梗阻,發生率為4.88%,優于對照組的19.51%,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護理干預能夠減少胃腸道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發生率,且安全高效,是一種應用價值較高的護理方式,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護理干預;胃腸道術后粘連性腸梗阻;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5-0113-02
近年來,隨著腹部手術量的增多,粘連性腸梗阻的發生率也逐漸提高,這類并發癥主要是與腸管漿膜層損傷有關[1]。為了防止并發癥的發生,對術后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十分重要。本文選取了82例患者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7月~2016年7月來我院治療的胃腸道術后患者8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41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18例;年齡26~68歲,平均年齡(45.8±6.9)歲;腸穿孔19例,消化性潰瘍大出血22例。實驗組中男22例,女19例;年齡27~69歲,平均年齡(46.3±5.40)歲;腸穿孔20例,消化性潰瘍大出血21例。兩組患者均無其他器質性疾病,且兩組患者在年齡和性別等一般資料上無顯著差異(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本文選取的82例患者均接受了胃腸道手術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主要過程如下。
1.2.1病癥護理 護理人員應根據胃腸道患者的年齡、病情和出血量,及時給患者補充所需的電解質和液體,以改善患者體內電解質紊亂的情況,并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讓患者服用定量的抗生素,以防患者術后受到病菌的感染。在用藥之前,護理人員還要詢問患者是否出現過藥物過敏的情況,用藥時要注意控制劑量,并根據患者病情的好轉適當減少藥量。護理人員要密切關注藥物的治療效果,如果發現患者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止使用藥物。
1.2.2飲食護理 首先要讓患者明白禁食的重要性,需得胃腸道功能恢復后才能按照醫囑進食,還要堅持少食多餐的飲食原則,確保攝入均衡的營養,應多吃蔬菜和水果,切忌飲食過飽,要循序漸進地增加食量。
1.2.3心理護理 胃腸道手術患者的心理變化大,經常會出現恐懼焦慮的情況,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心理指導,耐心傾聽患者的內心想法,向患者講解與疾病相關的健康知識,尋找同種病康復的患者作為案例,安撫患者使之消除焦慮煩躁的情緒,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安排和治療。因為麻醉、創傷和疼痛等原因,患者術后的生命體征也容易出現變化,護理人員要密切關注,并給予患者安慰和關懷。
1.2.4胃腸道減壓護理 胃腸減壓護理能夠幫助術后患者減輕腹部脹氣,緩解腸胃上的壓力。胃腸減壓主要是兩方面,一方面是促進體內毒素的排出,減輕腸腔壓力;另一方面是改善患者的腸道蠕動,促進新陳代謝功能的恢復,從而改善患者的身體狀況。護理時要固定好胃腸減壓管,以防折疊、脫離和扭曲等,確保胃腸減壓管能夠通常運行,并記錄好引流液的顏色和量,發現異常就要立即報告醫生。
1.2.5運動指導 護理人員應鼓勵患者及早下床活動,以促進腸胃的蠕動。按照患者的情況逐步進行指導,下床前可以先扶著床邊站立1 min左右,然后開始活動?;顒訒r間最好在30 min以內。當患者的身體性能逐漸恢復后,可以適當增加運動時間。胃腸道手術患者主要是進行上肢運動,這樣可以加快身體康復,防止出現胃腸道術后粘連性腸梗阻。
1.3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5.0對納入研究對象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以(x±s)形式對計量資料進行統計,使用t檢驗計量資料,兩組之間是否存在統計學價值使用χ2檢驗,如若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價值。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對比
實驗組患者的排便恢復時間、腹脹恢復時間和排氣恢復時間均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兩組患者胃腸道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發生率比較
實驗組發生2例粘連性腸梗阻,發生率為4.88%;對照組發生8例粘連性腸梗阻,發生率為19.51%。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胃腸道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是臨床上常見的并發癥,這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腹腔內腸粘,容易導致腸內物體在腸道中通行受阻,會給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不良影響[2]。導致粘連性腸梗阻的因素有:①腹腔內出現真菌感染和盒其他多種感染,而細菌的抗藥性較高;②手術中受到手術器械的刺激和傷害;③胃腸道發生慢性炎癥。如果患者在術后出現粘連性腸梗阻,就會有嘔吐、腹脹、排便排氣不暢等癥狀產生[3]。病情較輕的患者不會持續很長時間,經過保守治療可以緩解。但也只能達到緩解的功效,無法得到根治,而且很容易復發。為了能夠根治,提升治療效果,本文對護理干預在胃腸道術后的應用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且實驗組只有2例患者發生粘連性腸梗阻,發生率為4.88%,優于對照組的19.51%,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這就表明對接受胃腸道手術的患者實施護理干預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本文主要是從病癥護理、飲食護理、心理護理、胃腸道減壓和運動輔導登方面展開護理,主要是讓患者進行科學的飲食,應該多攝入高蛋白和高熱量的流質食物,每天要飲用足夠的水,以保持腸道暢通,而且在術后患者還需要在戶外進行運動,護理人員應準確把握運動的強度和時間,并通過上舉外展和上肢屈伸等運動緩解胃腸壓力,最后要注意心理上的護理,患者在修養期間容易滋生煩躁和焦慮的情緒,護理人員要及時幫助患者排解出來,以免影響患者的術后康復。
綜上所述,對胃腸道手術患者實施護理干預,不僅可以增強治療效果,還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馬紅艷.護理干預在預防胃腸道術后粘連性腸梗阻90例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2015,24(10):171-172.
[2]肖麗敏.護理干預在預防胃腸道術后粘連性腸梗阻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0):130-131.
[3]馬祎娟.護理干預在預防胃腸道術后粘連性腸梗阻上的應用效果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23):177-178.
編輯/張建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