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賴玉紅
摘要:目的 分析全程護理對手術室患者術中應激反應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100例本院收治行擇期手術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使用全程護理模式。比較兩組患者術中應激反應發生率、術中生命指征參數(心率-HR、腎上腺素-AD、去甲腎上腺素-NE)以及護理滿意度情況。結果 觀察組應激反應發生率、術中HR、AD、NE各指標、護理滿意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全程護理能夠有效降低手術患者應激反應發生率,同時保障各生命指征的穩定性,有助于提高患者對臨床護理的滿意度,值得在手術室護理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全程護理;手術室護理;術中應激反應;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5-0114-02
近些年來,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促使現代醫院服務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手術室是患者急救與治療的重要場所,關系著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臨床療效,這使得手術室在臨床治療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且手術室護理具有工作量大、工作時間長且風險性高的特點,全程護理的應用不但能夠有效縮短手術時間,同時能夠減輕患者應激反應的出現,保障手術的順利進行[1]。因此,文章主要針對全程護理對手術室患者術中應激反應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展開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100例本院收治行擇期手術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50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齡20~72歲,平均年齡(56.8±2.3)歲;其中胃腸道手術10例、膽道手術10例、腹股溝疝手術10例、甲狀腺手術8例、乳腺手術12例。對照組50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21~75歲,平均年齡(35.3±2.5)歲;其中胃腸道手術9例、膽道手術11例、腹股溝疝手術12例、甲狀腺手術8例、乳腺手術10例。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入選標準:①本院擇期手術住院患者;②患者及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并能配合隨訪調查;排除標準:意識不清、ICU、危重癥以及無法配合臨床護理的手術患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手術類型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模式,包括術前準備、術中配合以及術后指導。觀察組使用全程護理模式,具體措施為:①術前準備:積極做好備血以及常規檢查,評估患者的病情。患者在手術前由于對手術的了解程度不高,容易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醫護人員需要耐性講解手術的原理、方法、效果和注意事項,從而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提高對臨床治療和護理的配合。術前訪視需要秉承著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與患者進行友好溝通,并以身作則,規范自身的語言和行為,與患者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②術中護理:手術開始前嚴格核對患者的身份以及手術類型。確認麻醉起效后才可進行手術,并做好常規保暖措施。檢查手術儀器設備是否能夠正常運行。輸液時需要做好各種檢查,藥物的應用需要仔細核對。協助患者調整體位,持續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臨床表現,給予對癥干預措施,積極配合醫師的手術操作,保障手術效果,叮囑患者保持體位。對不必要暴露的部位進行遮擋,保護患者的隱私。③術后護理:術后指導患者進行自我管理,有助于保障手術的效果。對于體質較弱的患者,叮囑患者進行合理運動;密切觀察患者手術皮膚是否出現瘀血或潰爛;若患者出現持續疼痛,可遵醫囑給予鎮痛藥物和處理措施,觀察患者的預后情況。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中應激反應發生率、生命指征參數(心率-HR、腎上腺素-AD、去甲腎上腺素-NE)以及護理滿意度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差異、組內差異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字2檢驗 ,P<0.05時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應激反應發生率
觀察組應激反應發生率為8.00%,對照組應激反應發生率為20.00%,兩組間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術中各生命指征參數比較
觀察組術中HR、AD、NE分別(68.5±3.5)次/min、(105.4±20.3)pmol/L、(148.6±20.1)pmol/L,對照組術中HR、AD、NE分別(76.8±5.5)次/min、(180.6±24.6)pmol/L、(175.3±20.6)pmol/L,觀察組各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2.3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護理滿意率94.00%和82.00%,觀察組護理滿意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隨著人們飲食結構以及生活習慣的變化,各種疾病發生率呈逐年增長的趨勢,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2]。手術治療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在臨床醫學中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也有研究指出,首次手術治療的患者,由于缺乏相關知識,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的心理,且常規護理的效果一般。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加強臨床護理干預,讓患者了解手術的優越性及相關注意事項,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3]。通過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和相關檢查,科學評估患者的病情,術中積極配合醫生的手術操作,縮短手術時間,術后要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對于手術可能引發的并發癥需在術前進行講解,避免引起醫療糾紛,并指導患者科學飲食和運動方法,有助于早日康復。全程護理能夠通過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消除恐懼心理,建立治愈的信心,從而提高對臨床治療及護理的配合度,保障手術的順利開展,提高臨床療效,降低應激反應的發生率,保障手術的順利開展。
本次研究觀察中,觀察組應激反應發生率為8.00%,對照組應激反應發生率為20.00%,兩組間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全程護理能夠有效降低手術患者術中應激反應的發生率,保障手術療效;觀察組術中HR、AD、NE各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全程護理能夠保障患者生命體征的穩定性,減少術中并發癥的發生;觀察組與對照組的護理滿意率為94.00%和82.00%,觀察組護理滿意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全程護理能夠有效提升患者對臨床護理的滿意率。全程護理能夠有效為患者提供基礎護理外,同時能夠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干預措施,通過以人為本的原則,重視患者的心理問題,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以及對疾病的了解情況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與咨詢,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認知,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
綜上所述,全程護理能夠有效降低手術患者應激反應發生率,同時保障各生命指征的穩定性,有助于提高患者對臨床護理的滿意度,值得在手術室護理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陳婉萍,林麗蓮,范應魯,等.全程護理對手術室患者術中應激及滿意度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3):684-685.
[2]胡光曦,孔德明.舒適護理在手術室全程護理中的應用及評價[J].齊魯護理雜志,2014,16(10):91-92.
[3]肖穎.全程護理在改善手術室患者術中應激與滿意度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23):235-236.
編輯/雷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