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楊艷
摘要:目的 對舒適護理在腹腔鏡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中的臨床運用效果加以分析與研究。方法 收集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所收治的98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全部患者皆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常規組與舒適組,前者采取常規護理措施,在此基礎之上,對舒適組患者采取舒適護理措施。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就VAS評分而言,舒適組患者明顯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舒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5.92%)顯著高于常規組(79.59%),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腹腔鏡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采取舒適護理,效果甚好,可有效改善的疼痛,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子宮內膜異位癥;舒適護理;腹腔鏡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5-0123-02
近些年來,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患病率呈現逐年增長的態勢,是當前臨床上一種較為多見的婦科疾病。對于此病的治療,臨床上通常采取腹腔鏡手術的方式,相較于開腹手術而言,該術式具有微創、出血量少、瘢痕小、術后恢復迅速等優點[1]。為進一步提升疾病治療的效果,減輕患者的不適感,還應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而舒適護理就是一種較好護理模式。現對我院所收治的49例腹腔鏡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予以舒適護理,獲得了較好的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所收治的98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作為觀察的對象,全部患者均通過實驗室檢查與病理組織學檢查,確診為子宮內膜異位癥;另外排除肝腎功能異常者、嚴重心力衰竭者以及血管疾病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全部患者平均分成舒適組與常規組,每組各49例。舒適組,年齡23~47歲,平均年齡(33.1±3.2)歲;病程4個月~10年,平均病程(4.8±1.7)年。常規組,年齡21~49歲,平均年齡(34.2±3.3)歲;病程2個月~12年,平均病程(4.9±1.6)年。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等臨床資料的對照上,無明顯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對全部患者均實施腹腔鏡手術治療,在治療期間,為兩組患者提供不同的護理方案。其中,對常規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措施,即對患者進行各項常規檢查,并展開健康的宣教,告知其治療期間應注意的事項等。在此基礎之上,對舒適組患者采取舒適護理,內容如下。
1.2.1基礎護理 護理人員應當為患者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休息環境,病房內應定期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的新鮮;控制室內的溫濕度,濕度在50%~60%,溫度18~22 ℃;定期更換床單被褥,保持床鋪的整潔,提升患者的舒適度。
1.2.2密切觀察病情 手術后,對患者的病情和各項生命體征(呼吸、脈搏、血壓、心率以及血氧飽和度等)進行觀察,一旦發生異常,及時告知臨床醫生以作處理。
1.2.3心理護理 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基本上都存在程度不等的不良情緒,如不安、緊張、焦慮、害怕等;這種情況對疾病的治療與身體的恢復十分不利。因此,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的心理疏導與干預;護理人員可主動與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動態,之后針對其心理問題采取相應的疏導措施,例如護理人員可向患者介紹一些成功治愈的案例,以提升其信心,并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護理人員還應和家屬交流,向其說明家人的陪伴與鼓勵對患者的重要意義。
1.2.4體位護理 術后,護理人員應引導病患取平臥屈膝位,第2 d早上依據病患的實際情況,取半坐臥位,且維持屈膝位,盡可能緩解腹壁切口的張力。術后3 d內,應堅持臥床休息;針對無法自行翻身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協助其翻身,更換體位,2次/d,以防止局部皮膚因長時間受壓而發生褥瘡。
1.2.5疼痛護理 為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護理人員可對其使用鎮痛泵,在此期間,每隔4 h對患者的疼痛程度加以評估;之后,再依據評估結果,對鎮痛藥物的使用量進行科學的調整,以提升鎮痛的效果。
1.3觀察指標
①采取VAS(視覺模擬評分法)對患者的疼痛程度加以評估,該評分法的分值在0~10分,分值越高,說明疼痛越劇烈[2]。②醫院自擬患者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表,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情況加以調查與評估;該表的分值在0~100分,其中分值在60分以下表示不滿意;分值在60~75分表示一般;分值在76~90分表示較為滿意;分值在91分以上為十分滿意。
1.4統計學分析
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8.0對數據展開分析,其中,計數資料以(%)表示,χ2檢驗;計量資料以 (x±s)表示,t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者疼痛情況對比
舒適組患者的VAS評分為(2.55±1.05)分,而常規組患者為(5.11±1.23)分。組間VAS評分相比較,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患者滿意度情況對比
舒適組中有27例患者十分滿意,12例較為滿意,8例一般,2例不滿意,其滿意度為95.92%(47/49);常規組中有18例患者十分滿意,14例較為滿意,7例一般,10例不滿意,其滿意度為79.59%(39/49)。舒適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比常規組患者高,差異存在顯著性,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子宮內膜異位癥指的是一種活性內膜細胞在子宮內膜以外的部位種植,進而所引發的疾病[3]。一旦患有此病,將出現月經異常、痛經、性交疼痛以及不孕等癥狀。對于此病的發病機制,臨床上有諸多看法,而子宮內膜種植學說最為常見[4]。生育期婦女為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多發群體。為了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與正常的生活,加強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與護理,意義重大。
舒適護理是一種比較理想的護理模式,該模式是經由相應的護理措施,讓病患在身心均處在愉悅狀態,或緩解其不適癥狀,以提高其舒適度,并達到促進疾病恢復的目的[5]。在本次研究中,對舒適組患者采取了舒適護理干預,最終獲得了較好的效果,其護理后的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常規組患者;再者,從護理滿意度角度來看,舒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常規組,即95.92%vs79.59%,差異顯著。由此可見,對腹腔鏡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采取舒適護理,效果甚好,可有效改善的疼痛,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大力推行。
參考文獻:
[1]王建茹.優質護理干預對腹腔鏡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術后依從性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79):22,71.
[2]趙靜薇,鮑柳春,馮碧輝,等.護理干預在預防腹腔鏡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術后并發癥的效果觀察[J].河北醫學,2014,20(10):1725-1727.
[3]程艷艷.護理干預對腹腔鏡下子宮內膜異位癥手術患者情緒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09):822-824.
[4]赫怡心,赫惠心.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實施腹腔鏡手術的術前、術中和術后的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6):310-311.
[5]劉芳.探討護理干預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實施腹腔鏡手術后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4):240-241.
編輯/李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