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美
摘要:目的 探討舒適護理在先心病患兒體外循環術后的應用效果。方法 從我院于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先心病患兒當中抽取96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隨機將患兒分為以下兩組并予以不同的護理:對照組48例,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48例,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舒適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兒哭鬧次數、拒食次數明顯少于對照組,住ICU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兒家長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結果對比差異明顯(P<0.05)。結論 舒適護理在先心病患兒體外循環術后的應用能夠有效減輕患兒的生理及心理應激反應,縮短住ICU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值得推廣。
關鍵詞:舒適護理;先心病;體外循環
中圖分類號:R437.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5-0129-02
先心病即先天性心臟病,是臨床中常見的先天性畸形,其發病原因主要為環境因素,包括妊娠期服用了藥物、射線輻射、病毒感染等;此外,遺傳也是先心病的重要致病原因[1]。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反復呼吸道感染、生長發育不良、呼吸急促、易疲乏、口唇青紫等。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先心病患兒的臨床治療方法也逐漸增多,其中體外循環下心臟直視手術、介入治療等在臨床中的應用較多,療效良好。然而,先心病患者在術后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2]。若要提高患兒的生存率,則需加強護理,減少動脈高壓、肺部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本次研究對舒適護理在先心病患者體位循環術后的應用效果做了探討,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共抽取了96例先心病患兒作為臨床研究對象,入選年限為2014年4月~2016年4月,隨機將患兒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觀察組男25例,女23例;年齡2~12歲,平均年齡(4.56±1.18)歲;體重15~39 kg,平均體重(19.43±3.27)kg;房間隔缺損14例,室間隔缺損19例,房間隔及室間隔合并缺損10例,其他5例。對照組男28例,女20例;年齡3~11歲,平均年齡(4.60±1.20)歲;體重16~40 kg,平均體重(19.77±3.18)kg;房間隔缺損15例,室間隔缺損18例,房間隔及室間隔合并缺損9例,其他6例。經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性(P>0.05)。
1.2方法
兩組患兒均在體外循環下行心臟直視手術。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舒適護理:①環境舒適護理:護理人員應為先心病患兒創造良好的住院環境。首先,為患兒設立專門的病房,并根據兒童的心理布置病房,比如床單、被褥等要有卡通圖案,在病房中放置一些兒童玩具等等[3]。其次,調節好室內溫度及濕度,防止患兒受寒。最后,降低監護儀的報警聲,工作人員在病房內說話時盡量放低聲音。②氣管插管舒適護理:氣管插管是改善患兒通氣功能、減輕呼吸功能消耗的重要方法,然而,在氣管插管過程中,很多患兒不配合或者出現躁動情況,導致氣管插管脫落、移位,進而引發窒息、肺不張等意外事件。對此,護理人員應做好以下應對措施:在患兒回到ICU后,立即拍攝床邊胸片,并聽診雙肺呼吸音,檢查氣管插管位置,調整氣管插管深度,固定氣管插管;每日定時檢查雙肺呼吸音以及氣管插管距門齒長度;為防止患兒抓脫氣管插管,護理人員在患兒清醒時予以鎮靜;在帶管期間,對氣管插管進行加溫與濕化,從而防止氣道干燥不適;如果患兒是經口氣管插管,則應及時將口腔內的分泌物清理干凈;如果患兒是經鼻氣管插管,則應計算好上唇受壓迫的時間,防止上唇受壓過度;給患兒翻身1次/1~2 h,并讓患兒取舒適體位,固定患兒活動肢體,在患兒身體下墊上軟墊,提高舒適度[4]。③吸氧舒適護理:體外循環術后,患兒需常規吸氧。然而,在吸氧過程中,很多患兒因吸氧不適而哭鬧不止。對此,護理人員應將氧氣溫度調節至36 ℃左右,將氧氣濕度調節至80%左右[5]。④疼痛舒適護理:護理人員應充滿同情心,對患兒的痛苦表示理解;如果患兒疼痛強烈,則可給予患兒藥物止痛;指導患兒深呼吸、屏氣,從而減輕不適感;給患兒講故事、播放音樂以轉移患兒的注意力。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兒的哭鬧次數、拒食次數、住ICU時間、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家長的護理滿意度。
1.4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 (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哭鬧、拒食次數及住ICU時間比較
觀察組:哭鬧(4±2)次,拒食(3±2)次,住ICU時間(36.21±11.54)h。對照組:哭鬧(8±2)次,拒食(6±2)次,住ICU時間(48.56±14.55)h。觀察組患兒哭鬧次數、拒食次數明顯少于對照組,住ICU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結果對比差異明顯(P<0.05)。
2.2并發癥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肺部感染1例,氣胸0例,嘔吐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6.25%;護理滿意度為97.92%(47/48)。對照組肺部感染3例,氣胸5例,嘔吐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0.83%;護理滿意度為81.25%(39/48)。觀察組患兒的并發癥發生率(6.25%)明顯低于對照組(20.83%),患兒家長的護理滿意度(97.92%)明顯高于對照組(81.25%),結果對比差異明顯(P<0.05)。
3討論
先心病患兒在體外循環術之后身體狀況較差,情緒不穩定,一旦受到惡性刺激,則患兒的病情將急劇惡化,并發癥也會相繼出現。由此可見,提高先心病患兒的舒適度、穩定患兒的情緒具有重要的意義。舒適護理是一種以提高患者的舒適度為基本目標的護理手段,在臨床中應用廣泛。本次研究對舒適護理在先心病患兒體外循環術后的應用效果做了探討,結果表明,與采用常規護理的患兒相比,采用舒適護理的患兒其哭鬧次數、拒食次數明顯更少,住ICU時間明顯更短,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更低,護理滿意度明顯更高。這就說明,舒適護理在先心病患兒體外循環術后的應用效果更佳。舒適護理分為環境舒適護理、氣管插管舒適護理、吸氧舒適護理、疼痛舒適護理四項內容,這些護理措施的實施改善了患者的住院環境,滿足了患者的各項需求,消除了危險因素,因而舒適護理實施之后患兒的哭鬧、拒食現象明顯減少,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降低,家長滿意度明顯提高。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在先心病患兒體外循環術后的應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馬麗芬,張津,韋芳,等.小兒先心病體外循環術術中護理配合體會[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24(18):178-179.
[2]陳莉莉.小兒先心病體外循環術術中護理配合體會[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5,14(01):111-112.
[3]李梅,郝明英.小兒先天性心臟病體外循環的護理配合要點探討[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10(04):39-40.
[4]朱秀玲.小兒先天性心臟病體外循環的護理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5,21(05):108-109.
[5]李寧,張媛媛,白陽靜,等.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術后腸內營養支持的護理現狀[J].華西醫學,2016,30(01):190-191.
編輯/李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