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軍
連綿起伏的一脈山水,峰壑幽深,云煙彌漫,山坳中清泉折疊,瀑布并掛,坡腳間松林交蔭,掩映山居茅屋……這樣的山水華滋潤澤,靈動蘊藉,彌漫著深邃清遠的虛靈之氣。畫面墨法變化微妙,意韻精致,展現出一份凝重恬靜之美。
這就是劉奎的山水世界。
站在劉奎的畫室里,仿佛置身于這些宣紙上的山水林舍間,潺潺溪水從身邊嘩嘩趟過,逐漸濕潤了觀者內心深處干枯的角落,也就有了風吹閑云動,有了樹搖倦鳥飛……這是一種妙不可言的審美體驗。
筆墨融會間能夠有此境界的畫家,他的內心注定是澄明虛靜的。于是,我開始了我們的交往。也許是畫緣靈犀,我們很快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也就有了近距離閱讀他畫作的機會,自然而然對劉奎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
劉奎生長于山東寧陽,游學于泉城。他屬于藝術天賦很高的畫家,自小就浸淫水墨,多得老先生教導,現留校任教于山東師范大學,從事美術教育、創作和研究工作。如此經歷使得他在濃厚的高校氛圍中堅持著自己的藝術品格,少為份外之事所累。生活中的劉奎并不是一個善于言談的人,但他卻是個最善于用筆墨語言說話的人。他追尋宋元之境,多用水墨,筆法雄奇簡練,層層復加,樸拙而燦然,濕筆渲染,設色清潤,烘染出朦朧淡化的雨霧煙嵐。其作畫整體布局簡妙,往往把一山川之一隅作為表現的對象,畫面上常出現山之一角或水之一涯,其他景物大多略去不畫,留出大幅的空白以突出主景。這種以一斑而窺全豹的藝術手法,使其畫面主題更加突出,意境深邃清遠,展現著一種“不為法縛,意超象外”之境,表達著一種平和、閑散、淡泊、蕭疏之感。
縱觀劉奎的畫集,我們不難發現其格外講究繪畫的文質之美,他用獨具特色的皴擦,皴出跌宕起伏或嶙峋峭拔的遠山近嶺,他筆下的山水是遠近分明的,再濃重的山林峰巒,也一定留出一片連貫的原白,給云彩騰一片飄逸的天空,給溪水瀑布留出一角流淌的河川,給松林營造出一片蓊郁的坡地。即便在山頭上,也是要留出光影的空白,畫面整體舒展而清闊。于是,嶙峋的山石更加峭立,濃重的樹林層次更加分明,渙然出一種煙氣蒸騰、云霧迷蒙的景象,而山體則在干濕濃淡間愈加飽滿而秀靜,更襯出了老樹的斑駁蒼古,山峰的奇崛靈秀,比大自然里的真山真水,增添了一絲別樣的清雅與質感。


無法不喜歡這樣的山水,水墨寫意的瀟颯風致,抒寫著劉奎臨古擬古的執著和散淡不羈的文人情懷。
其實,傳統的中國繪畫是以文人畫為主線的,她承載著不同的文化品格和理想的藝術形式,在濃厚的文化滋養和沉淀中,更是以一種優雅的姿態存在著。支撐這種優雅的是中國儒釋道文化與文人內心所堅持的自我修養的交融,這些文化內涵是中國傳統繪畫如此優雅的真正本源。堅持這種文化的品格精神才是作為一個畫家所應該堅持的方向和底線。不管繪畫的形式最后是以什么樣的形態來表現,最后支撐著繪畫發展的必然是那顆文質之心。
劉奎的文人情懷成就了其作品特有的飄逸曠達和氣韻生動,這種超然物外的姿態是他內省與自觀的展現。正如司空圖言:生氣,活氣也。活潑潑地,生氣充沛,則精神盡露,遠于紙上。我們相信,在藝術苦旅中虔誠悟道的劉奎一定會走出屬于自己的一片澄靜雅逸的天地。我們期待著。

劉奎
山東寧陽人。2007年畢業于山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獲學士學位。2010年畢業于山東師范大學,獲碩士學位。現任教于山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山水畫藝委會委員。
出版畫集:《文心雅懷——中國畫作品集》《素處以默——劉奎作品集》《行走——劉奎國畫作品集》《中國當代畫壇精品集——劉奎》《山水畫寫生與創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