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鎮海
【摘要】筆者喜歡喝茶,并且把喝茶與教學結合起來,在喝茶中放松身心,與學生們交流溝通,以茶作為媒介,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茶文化;教學
日常生活中,我喜歡喝茶,與茶相處日久,喜歡它的氣味,喜歡它的自然,喜歡它的回甘。喝茶久了,便對茶性有一些了解與認識:來自不同地區的茶葉,因為地域的差異以及制茶方式的不同都會導致茶葉不同的品種和品質。因此,便形成了豐富而各具特色的六大茶類:綠茶、紅茶、白茶、黃茶、黑茶、烏龍茶。每一類茶都形成了各自鮮明的特點,于是乎,了解和認識各種茶類的品質就很重要了。
茶文化的歷史源遠流長,它所承載著厚重的文人精神深深地吸引著我,在吃茶的過程中,體悟到茶的各種差異和特性,選擇適合自己口感的好茶,是一種莫大的幸福。我在課余時間常常選一款好茶與學生們分享,在茶語中與學生們品茶,論茶,觀茶的湯色,聞茶的香氣,品茶的醇厚,享受茶的回甘,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與學生們分享茶帶來的愉快和享受。在茶語中我熟悉了他們各自的性格,就像了解茶的特性一樣,在與他們的溝通與交流中我不知不覺的將自己的教學思路融入到了茶語中,這對于我們之間的師徒關系起到了良好的促動作用。
一、茶語結緣
以茶結緣、以茶會友,茶能陶冶人的心情,凈化人的心靈。茶作為一種媒介將有緣的人聚在一起吃茶、聊茶、品茶。茶語清香,濾去浮躁,體悟茶境。
研究生的教學不知不覺已有十個年頭了,說長不算長,說短不算短,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我直接面對的是本科教學和研究生教學,兩者之間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首先在教學方面,研究生教學是以研究的性質和創作為主的,而本科教學是以基礎教學和創作相結合為重點的。在面對不同的教學對象時,工作室的教學主張一致為:以啟發和引導為主,尊重學生的想法,不干涉學生的思想,提倡快樂教學。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調整教學思路,這樣才能將工作室的教學主張順利的進行和展開。
我的研究生來自全國各地:新疆、湖南、湖北、河南、河北、福建、貴州、江西、吉林等以及本省。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城市和地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人物性格,不同的文化差異和個性差異,使得我的研究生教學又面臨一個全新的挑戰。如何能把自己的教學主張貫徹下去,如何去面對不同的學生和他們交流與溝通,我依靠的是茶的緣分和茶的魅力。在茶碗中,我們相知相遇。把性格各異的學生聚在一起喝茶聊天,相互認識、了解、交流。在輕松愉快的茶語氛圍中了解他們各自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愛好、不同的習慣以及對事物不同的看法。以喝茶為例,南北喝茶是有不同差異的,北方人喜歡喝花茶,南方人喜歡喝功夫茶;北方人是用大碗大口大口的飲茶,而南方人用小杯子悠哉悠哉的品茶。從喝茶的方式看出南方人和北方人的性格的差異,茶語間慢慢把不同性格的學生距離給拉近了,相互間的交流順暢了,溝通起來輕松愉快,相互間建立了信任的關系,有什么想法,什么問題,都在茶語中化解了。
二、茶語論道
喝茶,喝的是一種心境,在熱氣騰騰的茶霧中,在淡淡的茶香中,我和學生們一起品嘗清清淺淺的苦澀,想濃濃淡淡的心事,在茶語中共同分享各自的感悟。
在茶語中了解和熟悉他們,和他們做朋友,拉近與他們的距離,這樣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就變得輕松了。在茶語中學生有什么問題都愿和我聊,無論是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還是個人情感的問題都愿和我傾述,在交流中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媒介作用。它使我和學生建立了平等的師生關系,形成了工作室的教學特色:快樂教學。
在教學上許多的問題都在茶語中暢所欲言,理清頭緒,尤其困擾學生問題最多也是創作問題,每一個學生存在的問題不一樣,想法也不同,研究的方向也不同,我在茶語間針對每一個學生不同的問題進行對話、探討、啟發、引導。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亮點,充分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挖掘學生的潛質,讓他們充分的釋放出來。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興趣愛好,不同的個性追求。針對學生逐個進行分析、研討和反復的進行創作觀念的交流與溝通,分別進行指導,對每一個學生都要尊重他們的想法,不能干涉和左右他們的思想,以引導和啟發為主,提高創作意識。如學生張斌,他對木質材料特感興趣,很有個性,我尊重他的選擇,在創作意識上、工藝制作上、鼓勵和引導他。按他的興趣去做創作,這無形中給他營造了一個寬松愉快的創作環境,在畢業展上,他創作了一系列的木雕作品,體現了他的個性與追求。他的木雕作品《+.-》入選“曾竹韶雕塑藝術獎學金優秀作品展”并獲曾竹韶提名獎。
學生劉宇航雕塑寫實基本功非常扎實,他對主題性創作情有獨鐘,尤其擅長寫實塑造,感覺很好,對歷史事件、名人軼事、經典典故等,都特別感興趣。他在讀研期間做了一系列寫實的主題性雕塑,參加了省里的美展和校文化藝術節的展覽并多次獲獎。針對這樣一個技術全面的有想法的學生,除了引導和啟發外,更為重要的是提高他的創作意識,往高處看,用更高的要求來要求他,建議他嘗試用寫實手法來創作少數民族題材的雕塑作品,到少數民族地區去體驗生活,從生活中去提取靈感。劉宇航選擇黑衣壯少數民族作為創作的素材,黑衣壯服飾很有特點,該民族以黑為美,他抓住黑衣壯服飾的特色,以主題性群雕的組合形式,塑造了黑衣壯婦女趕集的行走姿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塑造手法嫻熟生動,塑造感強。他的作品《黑衣壯的女人》入選第一屆中國佛山·國際城市雕塑大展,并獲三等獎。參加“曾竹韶雕塑藝術獎學金優秀作品展”并獲曾竹韶提名獎。
學生劉蓓在茶語中述說自己的困境:如何將自己的塑造優勢在創作中發揮出來。這個學生的特點是泥塑的感覺特別好,善于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動,個性特征鮮明,塑造能力強。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我建議該學生多看看中外雕塑家塑造類的作品,如法國雕塑家曼祖的作品,對塑造類的雕塑的作品進行認真的研究和梳理,吸取其大師的精華,引導和啟發她朝塑造方面去鉆研和探索。注重感受,強化主觀意識,挖掘個性特征,充分發揮自己的塑造優勢。在中期教學匯報展中,該生創作的《同學肖像》系列作品,獲得好評。其中作品《祺》入選2013年CCTV央視雕塑大賽作品展。其作品《張愛玲肖像》用她敏銳的眼光和靈巧的雙手創作了張愛玲肖像,抓住張愛玲孤傲的精神氣質,把張愛玲那股特有的女性特征塑造得淋漓盡致,生動傳神。該作品2014年8月入選中國首屆造型新人展,并被中國美術館收藏。endprint
又如學生甄亞雷,他的研究方向是雕塑綜合材料,在材料創作方面有許多想法,在茶語中我與他共同探討木質材料的特性和木質材料的創作與表現。我啟發和引導他深入地研究各種木質材料的特性,如樟木、紅木、楠木、龍眼木等,不同木質雕刻出來的質感是不一樣的。在木制材料創作的不斷實踐過程中,他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利用老桌子和舊椅子做了《情懷》系列作品,用木材的邊角料創作了《邊緣》木雕作品,分別獲得了“1912新星星藝術節(第五屆)”年度新人獎和西安美術學院“藝術的張力”作品展三等獎。他的另一件作品《終將逝去閱讀的權利》利用朽木的肌理特點,做成書本,以裝置藝術的形式來詮釋自己的創作理念,讓朽木放射出奇異的亮點,賦予朽木新的生命,很震撼,獲得評委的一致好評,榮獲2014年度“羅中立獎學金”“曾竹韶雕塑藝術獎學金優秀作品展”并獲曾竹韶提名獎,以及第十二屆全國美展。該生善于發現木質材料的美,將不起眼的舊料和廢料賦予新生,充分地發揮木質材料的質地美。
學生趙忠勤常常也是為創作煩惱。作為少數民族侗族的學生,他熱愛自己的家鄉,想把自己家鄉的風土人情用雕塑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他有一種使命感,用一種什么樣的藝術形式來表現少數民族題材,將優秀的傳統的民俗風情用雕塑語言的方式表現出來。根據該學生這一特點,我在茶語中與他分析、研討,如何選擇生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民俗風情題材,利用自身土生土長的優勢,發揮自己的長處,在塑造與表現方面,我建議該生多多關注國內當代陶藝家姚永康、呂品昌、羅小平的泥板成型陶塑,還有法國雕塑家用泥板成型的雕塑作品,他們對泥性的把控能力和表現,在作品上展現的淋漓盡致。我要求該生認真的研究和琢磨,勇于嘗試各種不同的表現方法。在不斷的嘗試和實踐的過程中,他尋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表現形式,用泥板成型和塑造相結合的表現手法,創作了一系列侗家題材的作品《侗家糯香》《母與子》《踩堂笙歌》等,其中作品《唱完這山唱那山》獲得2013年CCTV央視雕塑大賽銀獎。《侗家糯香》2014年10月獲首屆中國當代青年雕塑作品展銀獎,獲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雕塑展提名獎。為廣藝贏得了榮譽。
吃茶悟道,深有感觸。從以上學生獲獎的作品我也感悟到,這些作品之所以獲獎,是因為他們的作品創意獨特,造型新穎,表現形式豐富,展現了不同的創作意境,如同茶一樣散發出不同的韻味和香氣。劉蓓創作的《張愛玲肖像》如同一杯清澈透亮的綠茶,高貴而清香;劉宇航的作品《黑衣壯的女人》和趙忠勤的作品《侗家糯香》如同農家六堡茶一樣醇厚而質樸,散發出濃濃的檳榔香;甄亞雷創作的《終將逝去閱讀的權力》的朽木作品,散發出濃濃的陳年普洱茶的味道,令人回味。
在課余的時間,茶常作為情感的紐帶,我與研究生們分享喝茶、品茶、聊人生、聊教學、聊創作。歷屆的研究生也是在茶語中解決了許許多多各種學習和創作上的問題。有什么問題坐下來喝口茶慢慢地述說和研討,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因材施教,要善于敏銳地發現他(她)們的亮點和閃光點,把他們的亮點放大。如歷屆的研究生:李豐延、楊通華、姚棋、吳琳、張菊芳、農幫敏、劉冰、關懿、蘇麗絢、霍鵬飛、姜亞楠、趙學忠、袁航、翟欣志、賴躍文、安靜、王瑋杰、徐蔚、覃石勝等,他們都非常有個性,作品的表達方式各具特色,在《十年同行》的展覽上看到了造型迥異的雕塑作品和豐富多彩的藝術表現形式,受到了師生們的一致好評甚至欣慰。他們灑落在全國各地,是非常有潛質的年輕藝術家,而我以茶作為媒介,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茶語禪境
喝茶,喝的是一種境界。茶能讓人的內心平靜,能深入人的內心深處,從而能達到開悟的境界。茶禪之境讓我學會了如何與外界、與周圍的人、與自己的心靈和諧相處。我自己常常一個人在工作室獨處的時候,為自己沏上一壺好茶,獨享這清靜的禪境,讓自己的內心沉靜下來,一切煩心的事拋到九霄云外,盡情地享受著內心的空寂。靜靜地享受茶的清香,茶的意境。
泡茶如同藝術創作的原理一樣,泡出一杯好茶,泡茶的技術和泡茶的方法很重要,泡茶的手法沒有固定模式,沒有規則可循,每一種茶的泡法都是不一樣的,需要懂茶、識茶的茶道高人,有高超的泡茶技藝,泡茶時需嚴格掌控投茶量、水溫、沖泡的時間,相互間的契合程度都要恰到好處,才能將茶的香氣釋放出來,讓人充分地享受茶的清香、茶的韻味和茶的回甘。因此,藝術創作如同泡茶的過程一樣,尤其雕塑創作,對雕塑各種材料的熟悉與了解,認識材料的性能、材料的個性、材料的語言、材料的加工制作工藝等,在創作的過程中,胸有成竹,創作出具有材料個性語言的雕塑語境。
在種類繁多的藝術創作中,如國畫有國畫的語境,油畫有油畫的語境,版畫有版畫的語境,雕塑有雕塑的語境。傳統的琴、棋、書、詩、畫淵源流長,形成了典型的中國傳統文化。它們以各自的表達方式創造了各自的藝術語境。
在教與學中,了解不同個性和不同類型的學生,如同了解不同的茶性一樣,知己知彼,才能充分地調動學生內在的潛能和能量。像茶一樣釋放出濃濃的茶香和茶的境界,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思路在學生中產生作用,獲得良好的教學成果。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