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李 焱
在北京市海淀區,有一片被稱作“三山五園”的古典園林。它們是中國園林史上的珍寶,也是世界園林史上的杰作。
日前,北京市委書記蔡奇來到海淀區就“三山五園”保護工作調查研究。他強調,“三山五園”地區具有獨特的優秀歷史文化資源、優質人文底蘊和優良生態環境,要以對歷史和人民負責的態度,整體保護利用好“三山五園”這張金名片,建設國家歷史文化傳承的典范地區和國際交往活動的重要載體。
對于大多數北京市民來說,“三山五園”只是個耳熟能詳的概念。歷史上它如何形成、損毀和重建,今后又將如何修復、規劃和發展,很多人對此并不了解。
記者了解到,“三山五園”是以清代皇家園林為代表的各歷史時期文化遺產的統稱,是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山”指香山、玉泉山、萬壽山,“五園”指靜宜園、靜明園、頤和園、圓明園、暢春園。“三山五園”始建于清康熙時期,興盛于乾隆時期,大多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焚毀。
目前,“三山五園”保護工作已提上日程,相關規劃研究正在抓緊制定當中,三年行動計劃將逐步落實,未來將通過有序疏解,分步實施,確保三年后“三山五園”地區將有實實在在的變化。
如今,正在規劃中的“三山五園”歷史文化景區以現狀道路、鐵路、河流、山脊線和行政邊界為界限;東界地鐵13號線和京密引水渠,西至海淀區區界,北起西山山脊線和北五環,南至北四環,主要位于海淀區四季青鎮、海淀鎮、香山街道和青龍橋街道轄區內。
“三山五園”不僅承載了皇家園林、清代建筑、文物遺存等歷史文化積淀,在近現代發展的過程中,也聚集了優質的高校智力資源、政治軍事、創新產業等方面的重要職能。按照規劃,“三山五園”將在文化保護的基礎上加快建設步伐,成為北京為數不多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疊加的復合型文化區域。
近年來,海淀區、市文物局、市規土委等部門相互配合,堅持保護和傳承利用,環境綜合整治與恢復古都風貌并舉,整體規劃分步實施,探索環境品質提升、文化空間特色塑造、村莊拆遷改造、環境綜合整治的模式,使得“三山五園”周邊環境得到持續改善。
海淀以圓明園、頤和園、香山周邊城鄉結合部環境整治為重點,已完成中央黨校西墻外等地區的周邊村莊騰退改造。下一步將通過六郎莊村原址綠化、海淀公園和京密引水渠綠化帶,形成一道綠色屏障。
同時,頤和園北宮門地區將恢復青龍橋古鎮風貌。香山腳下的香山中心地區,將恢復買賣街、煤廠街歷史風貌。
截至8月底,香山街道已經完成了包括香山煤場街等4條背街小巷的改造,環境改造提升工程竣工,解決了困擾該地區居民多年的問題。香山煤廠街被香山本地居民分為“煤廠前街”“煤廠后街”,是進入香山公園的主要通道,過去這里的臨街房屋風格不一,十分混亂,改造后的煤廠街舊貌換新顏,尤其是路口新豎立的微景觀讓老路口面目一新,正以嶄新的仿古面貌迎接游客。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一條全長36.09公里的綠道,串聯起了“三山五園”地區歷史文化景觀,加上新建和改建的13個公園,簡稱“一道十三園”,實現了歷史文脈與生態環境交融。
“三山五園”綠道建設面積62.8公頃,綠道線路串聯了香山公園、頤和園、圓明園等皇家園林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等學府,串聯了北京植物園、西山森林公園、三山五園園外園等休閑公園和娛樂設施,讓市民群眾穿行其間,體會移步換景的樂趣,感受古今文化的碰撞。
在文化建設方面,海淀區提出將加強“三山五園”歷史文化景區等地區文物保護開發利用,加快中國佛學院、故宮北院區等重大文化項目建設。
據了解,中國佛學院新校舍是中央支持改善全國性宗教團體和部分宗教院校辦公辦學條件建設項目的重要部分。該項目是國家出資建設的最大規模的宗教教育機構,具有中國宗教界標志性地位。該項目在立項初期就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中共中央統戰部、國家宗教事務局、北京市和海淀區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北京市海淀區提供鳳凰嶺地區的近17公頃土地作為中國佛學院新校舍建設用地,一期批準建設規模約5.2萬平方米。
故宮北院區位于海淀北部地區西北旺鎮西玉河村,目前正在建設中。按照計劃,將在2020年10月10日,故宮建成600周年之際開放。未來,北院區每年會吸引大約300萬客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紫禁城動輒每年1000多萬的大客流壓力。
北院區包括文物展廳、文物庫房、文物修復及修復對外展示用房、數字故宮文化傳播用房、觀眾服務用房和綜合配套設施用房等。據悉,現在的故宮面積受限,很多文物沒有修復空間,今后北院區將可以修復大體量的文物,比如大的帝王畫像、家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