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霞
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的不斷深入,很多高校都建立了創業實驗室、創客空間、創新創業孵化園等創新創業實踐基地,服務于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在校內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完善實踐創新創業教育體系變得尤為迫切,也是做好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重要課題。為學生搭建良好的實踐平臺,才能完成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要求。建立校內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已經是刻不容緩的工程。
一、建立校內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的意義
(一)為了滿足國家對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中指出,“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睘榱税盐覈ㄔO成創新型國家、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大學生提供有效的機會與平臺,是高校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提供平臺
我國傳統的高校教學重視理論的傳授,與實踐脫節;教學方式方法單一,針對性實效性不強;導致學生畢業后從業能力薄弱。在學校內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基地,給學生提供一個模擬的、實訓的平臺,一定會大大地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同時可以開創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這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教學改革方式。
(三)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學生在校內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基地內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把自己的創新想法付諸于實際,開展創新研究;也可以設計自己的創業設想,在基地內立項、模擬、創業實踐等等,鍛煉自己的從業能力,學會與人溝通、與人合作、共同經營創業,全方位地實踐創業的整個過程,積累經驗與教訓,為未來的就業與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促進產學研相結合的實踐體系建立
以前的“產學研一體化”是與校外的實踐基地聯合而形成的體系,現在在校內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基地,就可以實現校內的產學研相結合的實踐體系。學生可以在校內基地內根據自己的所學專長進行創新設計研究,然后可以模擬生產與開發,最后可以開辦公司,申辦營業執照,這就縮短了創新創業的周期,更快地使學生成為國家需要的有用人才。
二、體育專業校內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的功能
體育專業校內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的建設,一定要結合體育專業的特點,為大學生提供一個高效、便捷的實踐平臺,使其完成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所以,一定要具備以下的功能。
(一)扶持功能
大學生在校內進行創新創業項目的開展,是從理論到實踐的開端,這需要專業的指導教師給予技術上、經營上的指導,也需要一定的資金、政策上的扶持。為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保駕護航是校內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最基本的功能。這就需要學校在基地內要選拔優秀的教師團隊指導學生項目的開展,提供專門的基金為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作保證,才能使學生項目的正常開展與進行。
(二)咨詢功能
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開展需要學生大量地與社會相接觸,如國家的政策、法律法規等,如何規范地從事創新創業,如何申請專利?如何辦理營業執照,如何用工,如何經營等等,都需要專業的教師與人員給予學生咨詢與解釋。校內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要為學生提供咨詢的功能,讓學生頭腦清晰地、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創新創業。
(三)訓練功能
校內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的建立,最主要的目的是實訓基地,訓練功能是主要的功能。在基地內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就是把所學的理論知識付諸于實踐,考驗自己對專業知識掌握的程度,鍛煉過硬的專業能力;同時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需要與各種相關人士接觸與溝通,鍛煉了學生的溝通能力、交往能力,以及在經營的過程中需要的管理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
(四)管理功能
校內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為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提供政策咨詢、技術指導、項目開發、跟蹤扶持等“一條龍”服務,要建立一套綜合管理服務平臺,而且要建立和完善《創新創業教育基地管理辦法》等一系列管理文件制度及實施細則。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政策、經費、人員等組織保障和合作機制,形成學生自主管理,有利于激勵學生學習和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有效管理機制。這里面涉及到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管理,也包括學生自身的實踐管理,管理功能是雙向的。
(五)保障功能
校內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是依托學院的教學科研資源,充分整合、利用現有資源(包括體育場館、實驗室、實習實訓基地等),進行拓展、開發其創新創業活動的功能,在場地、設施、組織管理等方面盡力地滿足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的需要,為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和創新創業成果的推廣應用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和氛圍。保障功能是對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實施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