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富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持續深入,過往高校只抓文化教育建設的局面已不復存在,以體育舞蹈學習為代表的一系列素質教育的開展,廣受學生教師的好評。高校也積極開展體育舞蹈的課程,這一項新興體育教學活動的意義不僅僅是深化高校素質教育的推廣,更是能有效提高與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學生通過練習體育舞蹈,能夠在潛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提升品質,從而達到德、智、體、美的全方位培養教育。
一、體育舞蹈的內涵
體育舞蹈起源于英國,是一項相關的專業人員在宮廷舞、交誼舞以及拉丁舞的基礎上,經過精心改變與編排,形成的一類規范嚴謹的舞蹈,其學術性名稱為“國際體育舞蹈”或“國際標準交誼舞”,簡稱“國標”。體育舞蹈的價值不僅在于能夠作為娛樂項目以供人們欣賞,其更是橫跨了體育、藝術、教育三大領域,高校學生主動學習體育舞蹈,在收獲身心放松的同時,也能有效提高身體素質、鍛煉精神品質。
二、體育舞蹈在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中的作用
(一)體育舞蹈具有塑造形體、強身健體的作用
由于體育舞蹈是一類非常考究舞者形體美的舞蹈,因此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時刻保持抬頭、挺胸、收腹、立腰、肩放平、膝放松、大腿和臀部夾緊上提的姿態。也正是這種對身體優雅嚴苛的要求,學生在學習練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對身體柔韌性、靈敏性、平衡性、協調性做到了鍛煉,身體的骨骼肌肉也在舞蹈的過程中得到了釋放與活動,在長久的作用下,學生體態能夠得到一個較好的調整,身體素質也在鍛煉的過程中有所提高。針對目前許多高校學生缺乏鍛煉、身體素質欠佳的情況而言,有效的體育舞蹈教學活動,能夠改變許多大學生久坐不動的不良習慣,有力地保障學生身體機能維持在較高水平。
同時,適度的體育舞蹈鍛煉能夠較好地鍛煉學生的心肺功能。由于體育舞蹈中不乏一定難度的身體動作,往往學生在練習部分高難度動作的過程中能夠有效打開身體毛孔,促進血液循環。部分學生因為長時間的學習,使得形體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駝背、坐姿不正等情況在目前的高校大學生中已是屢見不鮮的現象了,通過體育舞蹈的綜合訓練,也能幫助學生克服原有的不良習慣。大學生,尤其是剛入學的學生仍處于青春期,能夠繼續生長發育,如果沒有的良好的身體形態與鍛煉習慣,難以更好生長發育。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一位學生的舞蹈基礎不一致,高校應當根據學生的能力不同,具體定制不同的教學目標,保障學生在能力范圍內進行有效鍛煉。
(二)體育舞蹈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價值
體育舞蹈廣受高校學生與教師的追捧原因,不僅是這項體育活動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讓學生養成自主鍛煉的優秀習慣,更是因為體育舞蹈能夠較好調節學生個體情緒,顯著提高學生承受外來刺激的能力。具體而言,每一支體育舞蹈的表演都需要相應的背景音樂,而背景音樂的選擇則是由學生自由進行選擇。部分心情較為抑郁的學生可以選擇輕快歡樂、節奏感較強的音樂來進行體育舞蹈的學習訓練,通過音樂對人體中樞刺激的適度刺激,能有效改善學生的抑郁情緒,使學生在體育舞蹈中收獲快樂與興奮。學生如果處于較為焦慮、精神壓力大的狀態,可適度選擇較為舒緩的音樂如倫巴音樂來進行體育舞蹈的學習與訓練,以此達到舒緩心情、排解壓力的目的。此外,通過跟隨音樂節奏來進行體育舞蹈,能夠有效鍛煉人體大腦神經活動,使得學生的注意力與專注度有顯著提高。同時,不同節奏的音樂變化,讓人體大腦的協調神經能力更強,有效地預防了各類神經性疾病的同時,也增強了大學生較為缺乏的抗壓能力。
(三)體育舞蹈促進大學生社會交往能力的提高
社會交往能力是一個人在社會站穩腳跟的必備基礎能力,其要求是個體能夠妥善與周遭環境相適應,正確地與周圍人群建立關系,并能夠對外界信息有較為合理的判斷。而目前部分大學生只注重學習,缺乏基本的社會交往能力,在大學畢業后往往難以及時跟上社會的腳步,如何與人交往、與人協作成為他們進入社會后的最大難題。而區別于文化課程,社會交往能力難以通過教師教學或書本教學的方式,系統地讓學生接納并學習。而體育舞蹈因其需求雙人配合的形式,能夠在學生在學習鍛煉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鍛煉社會交往能力。具體而論,高質量的體育舞蹈內容的呈現,離不開表演雙方的互相幫助、互相磨合,當學生真正融人整個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生懂得與理解整體感與責任心的具體過程。同時,學生在對體育舞蹈動作的深入練習,必須建立在兩人或更多學生充分的交流溝通之上,也正是對體育舞蹈的交流探討,促進了學生之間的社會交往能力。
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與變革,高校的教育尤其是體育教育也應該向著多元化持續發展。相關的高校與教育工作者應該更全面深刻地看待體育舞蹈,讓學生收獲娛樂放松的同時,有效提高其綜合素質,向社會輸出更多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