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興奉
體操作為運動之父一度等同于體育。其在體育中的地位以及在體育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國作為體操運動中的強國,為體操運動的發展以及普及做出了極大地努力,在2006年9月6日,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正式出版了《體操等級運動員規定動作及評分細則》這在一定程度上為體操運動在高校中的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力的支持。在教學中加入了更多的非競技性體操的教學。使得人們意識到體操不僅僅包含競技體操,還有很多基本體操、藝術體操等更容易被大學生掌握練習的體操種類。
一、制約高校體操運動發展的因素
(一)體操項目的特點
體操運動與田徑、球類等主要運動項目比較,概括起來主要有多樣性與復雜性、規定性與創造性、護助性與危險性、藝術性與力量性。
多樣性與復雜性是指體操運動的內容豐富,練習形式、動作和技術多樣復雜。這是其他任何運動項目不可比擬的。規定性與創造性是指對完成體操動作的形式、方式和規格等都有明確的要求但是體操的動作和難度、完成動作的技術和質量動作的組織和編排需要創新。護助性與危險性是指在體操教學、訓練乃至比賽中,廣泛采用各種形式和保護幫助,以保證人身安全也間接說明了體操的危險性。藝術性是指在完成體操動作時,應充分表現出人體的外在美和內在美,給人以藝術感受,但是體操的動作完成又需要較強的力量,體操運動是力與美的結合。體操的這些特點無不說明體操相比于其他運動更難以人手,不易獨自完成練習。
(二)硬件設施
通過調查顯示,我國高校除體育類院校外只有極少數高校有專業性體操場地,有些高校甚至沒有體操場地。擁有體操場館的高校也只是用來體育院系的教學使用極少對外開放。場地設施、器材不完善,有些器材因安全問題禁止使用成為擺設。體操運動常用的運動器材單、雙杠更多的被放置在室外做健身活動使用。場地設施的要求限制了體操運動的發展。
(三)軟件設施
1.師資力量
據調查:高校體操專修教師數量不足,在滿足體育院系的體操專修課程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對非體育生的體操教學更是無從滿足。只有極少數高校對非體育專業學生開放體操選修課。體操專修教師存在嚴重不均衡,男女教師達到6:1,在需要大量保護與手把手教學的體操教學中,使得大量女生難以在學習中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優秀師資力量的缺少是制約體操運動發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2.體操運動的氛圍
高校極少舉行非專業體操活動,專業級別的體操活動基本沒有非專業人員的參與以及關注,使得體操運動基本不會出現在高校學生的視野之中,讓大部分學生只了解到競技性體操而沒有認識到基本體操,學生心理上的認為難、苦、累是體操的代言人。這種環境氛圍之下讓學生心理上難以接受體操運動,制約了體操運動的發展。
(四)當代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心理特點
在調查中發現,當代大學生生參與體育運動的心理特點,79%的大學生是出于對體育項目的興趣,15%的大學生是出于身體需要,6%的大學生是出于其他原因而參與體育運動。這里不難看出大部分大學生是因為對運動項目感興趣而參與體育運動,引發他們對該項運動產生興趣并參與該項運動中是因為該項運動簡單易學,對場地設施外部條件沒有較高的要求,并且參與該項運動能吸引到很多人的目光。對難以入手或難以出彩的運動項目他們更容易知難而退。
綜合以上制約條件結合當代大學生心理特點,一項男、苦、累不易學習,不符合當代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心理活動的運動項目,在缺少老師指導,沒有場地設施,學成以后也沒有人去欣賞的狀況下,我們想要很好的在高校普及發展是很困難的。
二、發展高校體操運動對策
(一)改善體操場地設施
對體操場地、場館加大投入,完善場地設施條件,豐富體操器械、器材。至少應滿足專修學生以及對體操感興趣的學生的需要,滿足教學的需要。
(二)建設師資力量
招收引進滿足教學需要的優秀體操教師,有秩序的組織新老教師的外出學習培訓,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不同的、優秀的教學方式。以增強師資隊伍的教學水平。滿足專修學生以及體操愛好者的學習需要求。
(三)推廣基本體操,組織體操活動
體操不僅僅有競技體操,還有基本體操,對非專業體操愛好者先進行基本體操教學,激發學生對體操的興趣。提高專修學生體操競技體操水平,在組織體操活動或比賽中實時展現,以競技體操引領基本體操,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
三、總結
高校體操運動的發展,是我國體操運動項目的基石,這里不僅是我國體操人才的發源地,也是先進理論的誕生地。為了我國體操項目持續長久的發展,需要我們高校體操教師,各級領導,以及社會大眾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