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新民
摘 要:記敘文作為初中常用文體,在中考試題中是常見考題之一,在有限的時間內如何準確把握文章思路和情感,有效的解決考題中考點,除了準確理解文意,還要把握一些答題技巧,這樣才會在短時間內取得滿意的成績。
關鍵詞:中考語文;記敘文閱讀;答題策略
初中語文考試,記敘文閱讀是必考習題之一,如何準確把握閱讀技巧,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情感,是獲得高分的前提。下面我依據自己的教學個例,談談我在語文記敘文閱讀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記敘文常見題型
中考記敘文閱讀文段常見的考題大致有以下類型:文章某段采用了什么表達方式,某句段對人物采用了哪些描寫方法,有什么作用;自然環境的描寫有什么作用;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談談自己閱讀完本文的感悟和體會。
二、應對策略
(一)文章的表達方式分析。記敘文以敘述和描寫為主,但往往兼有抒情和議論,是一種形式多樣,筆墨靈活的文體,也是考題最最廣泛的一種文體。常見的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說明、抒情和議論五種。敘述是把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表達出來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也是最主要的表達方式。描寫是對人物的外形、動作、事物的性質、形態和景物的狀貌,變化所作的具體刻畫和生動描摹。說明是用簡明的語言、客觀而準確地解說事物或闡述說事理的一種表達方式。抒情是作者通過作品中心人物表達主觀感受,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兩種。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間接抒情是在敘述、描寫、議論中流露出愛憎感情。議論是根據作品寫出自己的見解或道理。只有了解了以上基本知識點,才能夠對所出現的句子進行解答。比如《背影》中對父親的外貌、語言、動作等,都屬于描寫。這些描寫都表達了父愛的樸實和感人,也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感激之情。所以明白了表達方式的類型,才能對考題對癥下藥,獲得高分。
(二)環境描寫的作用。首先要給學生交代清楚環境描寫的常見作用。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有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人物活動的空間;渲染環境氣氛;烘托人物心情;預示人物的命運;表現人物性格;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社會環境的作用有交代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時代特征、社會習俗、思想觀念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渲染環境氣氛;襯托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深化主題等。明確了以上幾點作用,我們就可以根據文章的具體情節或者語段進行分析解答,得出正確答案。比如“深藍的天空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期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向一匹猹刺去。”(《故鄉》)這段文字的作用就是烘托人物形象,通過自然環境的描寫,表現了少年閏土的 天真無邪和活潑機智的性格特點。
(三)人物形象的分析。通過分析事件,來體察人物特點,理解文章主題。人是要做事情的。寫人的文章,離不開事件。通過分析事件來分析人物,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比如《故鄉》中的楊二嫂,20年前的楊二嫂年輕美麗,因此她的豆腐店的買賣非常好,人稱“豆腐西施”;20年后,她成了“凸顴骨,薄嘴唇”的“細腳伶仃的圓規”,變得自私、尖刻、貪婪、勢利,愛搬弄是非愛嘮叨,想方設法從“我”的搬家中撈點東西,還中傷閏土偷碗碟。楊二嫂是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所以通過事例解析楊二嫂的形象會更具體,更具有說服力。還可以通過分析環境、情景,來理解人物。人的活動,總是在一定的環境或情景中做出的,分析人物所處的環境或情景,有助于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質和精神風貌。對比——理解人物形象的又一個重要視角。對比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之一,運用對比來理解人物形象,學生對人物形象的印象就會比較具體,比較鮮明,感悟也會比較深刻。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對比,是理解人物形象的一個重要視角。比如《孔乙己》中,我們通過咸亨酒店中各類不同人物的對比,可以感知到孔乙己悲劇命運的必然結局。在對比中,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的悲哀,看到了一群以嘲笑比自己更不幸的下層人物的麻木嘴臉,也看到了時代的病態。所以對比在這篇作品中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是研究這篇作品的鑰匙。
(四)寫出自己閱讀文章的感悟和體會。這類試題實際就是要考查學生對選文內容或情感的感悟能力。要求學生把閱讀與生活、閱讀與寫作、閱讀與學習方法、閱讀與創新有機地結合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要求根據選文材料談看法、感受和啟示;結合實際闡述對選文內容的理解;對文中的人物進行評說;根據生活、學習經驗,判斷優劣,對選文材料談自己獨到的見解;聯系實際對文中說明的現象提出合理化建議和設想;調動知識的積累,考查選文材料由內向外的延伸和課本外與內的聯系(如理解選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學典型、名句等)發揮聯想、想像補寫有關內容;對文中的藝術手法或美點進行賞析。這一類型的題目它都會要求考生“談談你的看法”,“你認為……”只要符合文題要求,所談內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我們提示學生在表達時最好要有標志性語言。在答題時可以用“我認為……,比如……”這樣的標志性語言。先用“我認為……”言簡意賅地表明自己的觀點。再用“比如”、“例如”之類的詞語,運用舉例論證或道理論證來支撐自己的觀點。這樣,不僅給閱卷老師留下觀點鮮明之感,而且給人以條理清楚,論證有力的良好印象。
中考記敘文的閱讀考察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以上方法只是冰山一角,我們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答題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興趣,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