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舒涵
摘要:在我國的文學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同時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的作品,洋溢著濃厚的愛國主義理念,闡釋了其為自身理想,敢于同邪惡作斗爭的勇敢,充滿激情充滿想象充滿浪漫,愛國主義和浪漫主義在屈賦中完美地、和諧地、有機地統一為一個整體,本文將對他的情懷進行淺析。
關鍵詞:愛國主義;浪漫主義;理想情懷
一、楚人的愛國傳統
通過對楚國的歷史發展進程的了解就可以知道,由于長期的戰亂紛爭導致楚人一直處于生存危機之中,盡管如此,他們還是仍然堅挺下來,也正因為楚人生存環境的惡劣,坎坷,才使得他們在發展過程中練就了強烈的憂患意識,也正因為如此,紛爭之下,備受壓迫,處于底端受到歧視,楚人渴求獨立,不斷抗爭,愛國情懷和民族觀念不斷高漲。楚國民族之所以開疆擴土,不斷征戰,一步步走向獨立,最后成為中原地區的支柱,正是因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根植與心,楚國人民的民族意識和憂患意識也已經深入骨髓,而屈原,也是其中之一,他的作品也貫徹了這種精神。
二、屈原的愛國主義
屈原生活在戰亂紛爭的戰國時期,但是他出生在楚國的貴族家庭,從小便讀萬卷書,有著過人的志向和遠大的報負,得到了楚懷王的信任,官至左徒,“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處號令;出則禮遇客卿,應對諸侯、王甚任之。”但是,世事難料,誰能想到他的才能,他的報負卻沒能造福于他,由于他生活在“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時代,而他卻又是具有正直心胸的人,有“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他的作品《離騷》之中,充分展示出他才華橫溢的文學情懷,但是因為歷史的背景,他如何的高風亮節,如何的遠大抱負,在現實中都是不堪一擊,化為了泡影。身為一位愛國詩人,心中必然有著無法言說的濃烈情感,而他,卻又只能用詩來寄托他心中執著的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屈原的著作《離騷》中的愛國者的形象就是具有著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因為寫這首詩的時候,屈原已經到了后半生人生階段,受到腐朽貴族勢力的不斷排擠和打擊,又被放逐,滿腔憤恨無處宣泄,滿懷抱負無法實現,只能寄情于詩歌之中,才成就了一首極具政治色彩的感情濃厚的抒情詩。
屈原一生致力忠心報國,為了振興國家,實行“美政”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他在楚國為了推行變法,同腐朽的貴族勢力展開了激烈的斗爭,注重民心培養,優化使用賢能人才,尖銳的批判了結黨營私,嫉賢妒能的丑惡風氣,雖然在艱難的斗爭過程中,他受盡挫折和打擊,但是卻仍然不改初心,始終堅持自己的理想和崇高的節操,直至為祖國獻出自己的生命。
屈原以振興楚國為己任,誓與楚國共存亡,屈原在長期的流放過程中真正的了解到廣大貧苦百姓的疾苦,并且在這一過程中,產生深切的同情心。所以屈原自己從憂國憂民的角度出發,為政治的改革做出了終身的斗爭,可以說為中國古代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而這就是其愛國主義理念的重要詮釋。
三、屈原的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在我國的文學歷史上久經傳承,是一種古老的藝術,一種文體形式。它是借鑒浪漫的手法盡情暢想,來抒發詩人心中的感情。早在上古時代,充滿智慧的中國人民就創造了日月神話、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精衛填海等美麗的神話故事,為浪漫主義文學“開疆擴土”,是浪漫主義文學的最初的開端。它們不僅為后代文學家對浪漫主義的繼承和創新提供了啟發,提供了想象力,同時還為他們提供了寶貴的文學題材、藝術形象和創造方法。
屈原開辟了我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他的許多作品都是具有霹靂之勢的千古絕唱,對后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屈原是一個典型的理想主義者,身處亂世,紛爭不斷的大環境下,但畢竟自身力量薄弱,雖然極度不滿,但卻又無力改變現狀,在極度不滿無力改變的情勢下,無奈之下,他只能求得在自己的內心世界得到安寧,在內心構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理想世界,以求得安慰。
在屈原的許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他運用神話傳說,描寫了很多“怪力亂神”,例如在作品《離騷》中,描寫了自己在人間無法見到君王,勞心費力在天上卻也無法見到天君,心中有著無法壓抑的憤懣之情。全詩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蕩蕩,不見端緒。在《天問》中,作者在許多神話傳說的基礎之上提出困惑,而且還寫了諸如《招魂》、《九歌》、《遠游》、《漁父》等作品。那么作者寫這些的意圖是什么呢?我想,除了因為喜歡大量鋪陳華美的,色澤艷麗的辭藻來豐富自己作品內容,增加詩歌的美感之外,更為重要的原因應該是情感表達的需要,平淡樸實的寫作手法已經不能表達他內心的想法,因此才會大量的借用神話材料,用一種美麗的幻想,大大擴展詩歌的境界,使它顯得恢弘華麗。
屈原運用這些神話故事,他不是想表現“尚神”,而是要對這些當時人們認為是對自然、社會合理的解釋的神話提出質疑,充分表現了詩人大膽的懷疑。他想要抒發的是堅貞的懷抱和有志不能伸的憤懣,用自己的生命為他的作品打上標志,甚至是時代的標志。他的精神是后代歷史文人心靈的港灣,精神的支撐,哪里有士子之不遇,哪里就有屈原的英魂。
參考文獻:
[1]鄒佳良.《屈原》人物形象的浪漫主義特征[J].郭沫若學刊,2014.
[2]徐聰文.論莊子與屈原浪漫主義風格之差異[J].新余學院學報,2015.
[3]高其娟.屈原積極浪漫主義詩歌創作動因簡論[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1.
[4]曾艷.論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及其時代價值[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2008.
[5]劉開美.論屈原愛國主義的本質特征[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11.
[6]周建忠.屈原“愛國主義”研究的歷史審視[J].中國文學研究,2002.
(作者單位:陜西省延安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