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陸機“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被譽為“太康之英”,成為西晉太康文學的典型代表。其文學創作深受吳地地域環境的影響:內容上多“水”意象;思想情感上以渴望建功立業、思念故土和高度的自尊、自信為主;風格上呈現出哀婉、綺麗的特征。
關鍵詞:吳地環境;陸機創作;影響
作者簡介:蔣娟(1987.10-),女,漢,四川南充人,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36-0-02
陸機(261-303)字士衡,吳郡華亭人。祖父陸遜、父陸抗,均為東吳名將,地位顯赫。東吳被滅后,陸機與弟陸云以文才被招入洛陽。陸機才冠當世,詩、文、辭賦都有成就,很受北方士大夫的器重。俗語有云:“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域環境造就了不同的風俗習慣和文化氛圍。從陸機的文學作品來看,吳地地域環境對其文學創作具有深刻影響。
一、影響其作品內容
陸機詩文中有許多“水”意象,這與吳地多水的地域特征有很大關系。如《為顧彥先贈婦二首》:“愿假歸鴻翼,翻飛浙江泛”;《贈從弟車騎》:“仿佛谷水陽,婉孌昆山陰”;《述選賦》:“招長轂于河畔,飲冀馬乎江湄”;《贈顧令文為宜春令》:“三川既曠,江亦庸矣。悠悠我思,托邁千里”;《門有車馬客行》:“念君久不歸,濡跡涉江湘”等,這是牽動陸機情思的家鄉之水,是故鄉和家的象征。
除南方之“水”外,北方之“水”,如、河、洛等也多次出現在他的詩文中,如《又赴洛陽道中二首》其一云:“詠嘆尊北渚,遺思結南津”;《思親賦》:“留茲情于江介,寄瘁貌于河曲,玩通川以悠想,撫征轡而躑躅。伊命駕之徒勤,慘歸途之良難”;《感丘賦》:“泛輕舟于西川,背京室而電飛。遵伊洛之坻渚,沿黃河之曲湄”;《答張士然》:“余固水鄉土,搃轡臨清淵。戚戚多遠念,行行遂成篇”;《思歸賦》:“既遨游乎川沚,亦改駕乎山林。伊我思之沉郁,愴感物而增深”等,詩人見到北方之洛水,不自覺地想到故鄉的山水,這種詩文意象選擇上的傾向與作者生于吳地所受的熏陶密不可分。
二、影響其思想情感
1、濃厚的建功立業之情
陸機出生吳郡陸氏,陸氏家族多將軍,又在江東功勛卓著,家族的榮耀讓陸機倍感驕傲,同時也形成了為維持家族榮光、振興家族宏愿而醉心政治、求取功名的心理。因此,在他的詩文中表現其渴望建立功業的作品較多。如《漢高祖功臣頌》,通過歌頌西漢功臣來表達自身也渴望成為如蕭何、曹參、張良等一樣有所作為之人。然而西晉平吳之后,君臣普遍對吳楚人士存在偏見。如《華譚傳》中稱王濟于眾中嘲華譚,謂“吳、楚之人,亡國之余,有何秀異而應斯舉”?由此可見,陸機雖出生吳地士族大家,但由南至北,入洛仕晉之路卻充滿坎坷艱辛。因此,在他的詩文中常常流露出建功而不得的惆悵與感慨。
在《猛虎行》中,詩人通過“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陰”等詩句表明自己雖胸懷正直,慎于出處,但為時勢驅遣,難以保持其高節,俯仰身世,深感內疚,“眷我耿介懷,俯仰愧古今”之感油然而生。此外,混亂的時局也是陸機光大祖上勛績而不得的主要原因,于是通過詩文來表達郁抑心情,感嘆時光易逝、人生苦短、功業難成之作較多。如:“來日苦短,去日苦長”(《短歌行》);“盛門無再入,衰房莫苦開。人生固已短,出處鮮為諧”(《折楊柳》);“人生何所促,忽如朝露凝。辛苦百年間,戚戚如履冰”(《駕言出北廓行》)等。
2、幽深的思念吳地之感
太康之役,吳國滅亡,兩個兄長相繼被殺,家道崩殂,陸機由貴族公子淪為亡國之臣,作為東南游子,陸機與其他江南人士一樣,內心充滿著對吳地故里的思戀。《贈尚書郎顧彥先二首》其二:“沈稼湮梁潁,流民溯荊徐。眷言懷桑梓,無乃將為魚。”洛陽急雨,士衡首先想到江南水患,不知家鄉如何。正如他所言:“余去家漸久,懷土彌篤。方思之殷,何物不感?曲街委巷,罔不興詠;水泉草木,咸足悲焉。”(《懷土賦序》)陸機詩文中多“水”意象,與吳地多水的地域環境有關,同時,在他入洛后,士衡鮮回故里,常常臨水思鄉,望津生愁。洛陽的水、河是其鄉思的載體和觸發物。如《答張士然》:“余固水鄉土,搃轡臨清淵。戚戚多遠念,行行遂成篇”;《思歸賦》:“既遨游乎川沚,亦改駕乎山林。伊我思之沉郁,愴感物而增深”等。詩文中寫家鄉親友凋零、不能相見,自己卻遠在異鄉、舉目無親。陸機將家國覆亡之哀痛,不能建功之悲慨融入懷鄉之情中,讀來更感觸目驚心。
3、高度的自尊、自信心理
徐公持先生在《魏晉文學史》中論述陸機時說:“陸機的家室出身,予他一生以絕大影響……只是由于吳亡過早,使他失去了自然繼承家族大業的機會。吳國雖亡,他的家室自尊心并未消減。”在他的詩文中,懷念和贊頌父祖、歌頌家族功業的文章較多,如《贈顧交趾公貞》:“遠績不辭小,立德不在大。高山安足凌,巨海猶縈帶。”以雄偉峻秀、高大厚重的山作比,象征其祖上之德望;《辨亡論》贊孫權志得,評孫皓之失,并列述陸遜、陸抗之勛績,洋溢出作為功臣后裔的無比自豪。
潛意識里對自己家族的自豪,演變為對自身才華的無比自信。如在《吳王郎中時從梁陳作詩》:“在昔蒙嘉運,矯跡入崇賢。假翼鳴鳳條,濯足升龍淵。玄冕無丑士,冶服使我妍。輕劍拂鞶厲,長纓麗且鮮。誰謂伏事淺,契闊逾三年。薄言肅后命,改服就藩臣。夙駕尋清軌,遠游越梁陳。感物多遠念,慷慨懷古人。”通過懷古來寫自己,先用八句來抒寫自己高貴氣質,下四句又直接描繪了抒情主人公俊潔、高傲的形象。詩人在《吳趨行》里,塑造了一個高高在上的吳人形象,同樣也是借此來象征自己。
三、形成哀婉、綺麗的風格
王世貞《藝苑卮言》云:“陸士衡翩翩藻秀,頗見才致,無奈俳弱?”王世貞所說的弱是指氣格,詩文情感表現得慷慨則為剛,哀婉纏綿則為弱。哀怨、婉轉、纏綿、綺麗是江南文學的共性,陸機的詩文自然也具有此特征。正如青木正兒在《中國文學思想史》中所說:“就風土來看,一般地說,南方氣候溫暖,土地低濕,草木繁茂,山川明媚,富有自然資源……所以,南方人生活比較安樂,有耽于南國幻想與冥想的悠閑。因而民風較為浮華,富于空想、熱情、詩意。而其文藝思想則趨于浪漫主義;有流于逸樂的華麗游蕩的傾向。”由此可見,南方優越的自然環境造成了的浮華民風,在這種民風的影響下,南方文人的創作也朝著“弱”、“麗”的方向發展。
通過查找梳理文章,其中士衡詩文寫“怨”字共有22處,“悲”字84處,“哀”字47處,“恨”字11處,“愁”字5處,與張華、張載、張協、潘岳、左思等北方文人相比,“悲”、“哀”等情感用語最多。陸機的擬古詩,除模擬學習之外,更增加了詩作的哀婉憂傷之情。如《擬迢迢牽牛星》中“怨彼河無梁,悲此年歲暮”和“引領望大川,雙涕如沾露”,通過兩處情感地直接抒發來表達主人公無比惆悵與痛苦之情,比原詩只在末尾“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兩句在情感表達上更多、更重。再如《擬行行重行行》,開頭四句連用四個“思”字來表達相思之情,又用“戚戚”、“憂”等詞來形容相思之狀。
陸機文章向來以“綺”著稱,這也是受江南風俗之影響。正如他在《文賦》中所述:“藻思綺合,清麗千眠。炳若縟繡,凄若繁弦”,可見陸機對色彩之美的重視。如《日出東南隅行》:“高臺多妖麗,睿房出清顏。淑貌耀皎日,惠心清且閑。美目揚玉澤,蛾眉象翠翰。鮮膚一何潤,秀色若可餐。窈窕多容儀,婉媚巧笑言。暮春春服成,粲粲綺與紈。金雀垂藻翹,瓊佩結瑤璠。”從環境的烘托到主人公容貌、衣著的鋪陳都可以看出其用色之華美。再如《擬青青河畔草》:“靡靡江蘺草,熠熠生河側。皎皎彼姝女,阿那當軒織。粲粲妖容姿,灼灼美顏色。”用“靡靡”、“熠熠”來形容河畔蘺草之茂盛,“皎皎”狀其白,“粲粲”狀其采,“灼灼”狀其光彩照人。
參考文獻:
[1]金鐘聲校.陸機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2。
[2](唐)方玄齡.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3](明)王世貞,羅仲鼎校注.藝苑卮言校注[M].山東:齊魯書社,1992。
[4][日]青木正兒,孟慶文譯.中國文學思想史[M].春風文藝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