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桐菲
摘? 要:王安石是我國北宋時期,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學家。不管是在從政、治學還是做人等方面,都將自己行為的基本準則定為儒家的圣人之道。他將自己從政實踐、淵博學識和富于創想的思想緊密結合,從而進一步開拓了自己在政治上和文學上的創新,在中國悠長的歷史畫卷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筆者在本文中對王安石散文的藝術特點進行了賞析。
關鍵詞:王安石;散文藝術賞析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36-0-01
前言:
王安石的散文風格獨特,他研習借鑒了韓愈的寫作手法,因此既有韓愈的氣雄詞峻的風骨,卻又獨創新奇,自成一面。我們可以根據他本人的官宦仕途和思想觀念變化等,體會他的散文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又各具不同特色。
一、王安石簡介
王安石,號半山(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和文學家,北宋名相。他的一生雖然有些短暫,但是無論在政治上還是文學上他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尤其在詩詞歌賦和散文方面的創作,他的文章具有鮮明獨到的觀點且析理透辟,有《臨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等存世之作。他感于北宋積貧積弱的現狀發動了一場規模巨大的社會改革運動,即后世皆知的“王安石變法”。文人出仕且對當世國家命運影響巨大的千古年來唯有王安石一人。
二、王安石散文藝術之拗折峻健
王安石性格固執,做事堅持己見,宋人稱他為“拗相公”,這種“拗”勁也能從他的散文中得到體現。在《答司馬諫書中》中王安石慷慨激昂地駁斥了司馬光加給他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諫、怨謗”五個罪名,且“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堅決表明了自己變法的決心。他以“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民言不足恤”的思想特立獨行,震驚當時世人。在《宋史》王安石本傳中,還突出描寫了他“拗”的個性和思想:“安石必強忮,遇事無可否,自信所見,執意不回。”根據文獻記載,王安石的性格倔強剛愎,文如其人,這也是使得他文風拗折峻健的因素之一。他能夠面對社會現狀進行認真思考,這種思考方式和態度被他貫穿在處理政事和寫文章中。通過閱讀他的散文,可以折射出王安石性格中的獨特創新品質——拗折峻健。
三、王安石散文藝術之直抒胸臆
王安石生性耿直,敢說敢當,對人與事向來直抒胸中之臆,決不拖泥帶水。
他敢為不公正對待的人高呼不平,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王安石批判徐氏在《江南錄》中“厚誣忠臣”,說到“佑能切諫,鉉獨無說”,王安石斷定潘佑必死于直諫,是因為徐鉉與其不和,心生嫉妒,雖然在《江南錄》中沒有據實描述。他此論雖欠缺一定的說服力,但是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愛憎分明,敢于振臂高呼不公不平之事的人。
他面對王權敢于直言、無所畏避。在《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中指出“天下之財力日以困窮,風俗日以衰壞,四方有志之士常恐天下之久不安”就是因為“不知法度故”;朝廷政令難行原因在于“朝廷每一令下,其意雖善,在位者猶不能推行,使膏澤加于民,而吏輒緣之為奸,以擾百姓”,疾呼變更天下之弊法。
王安石敢于批評那些浪得虛名之人。例如,他曾經在《讀孟嘗君傳》一文中“抨擊孟嘗君”,在他眼里只有濟世安邦的雄才大略是“士”的標準,而那些“雞鳴狗盜”之徒是根本不配稱為“士”。孟嘗君如果得到“士”,就能做到“南面而制秦”,而不是依賴“雞鳴狗盜”之力逃到齊國,鑿鑿四筆就破了“孟嘗君能得士”的已有之見,筆筆如寸鐵。整篇文章結構簡潔不失嚴謹,內容自然不落俗套,精辟入理,極具氣勢。
四、王安石散文藝術之奇思橫出,驚世駭俗
如果王安石的主觀性在對于歷史人物的見解方面毫無保留地顯露出來,那生活中的道德問題更是如此。他在著作立論時,拒絕墨守成規,循規蹈矩,而是富于創新,從不拘泥于舊說,一直勤奮思考,大膽表達自我的新觀點,這也是他的一貫風格。他總是能突發奇想,立新意、有妙想,并提出完全不同于他人的觀點和見解。即便在《游褒禪山記》這樣一篇游記中也會因事帶理,“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盡吾志不能至可以無悔”,僅是一次外出游山而留下了流傳至今的至理名言。又如在散文《勇惠》中,對于傳統意識中的“惠”和“勇”則提出不同的見解,即仁愛和勇敢。舊有的觀點認為勇敢的人應該不害怕死亡,仁愛的人應該樂善好施。但他卻不以為然,所提的想法完全相反,說勇敢的人應該更加謹慎珍視生命,仁愛的人也不能隨意慷慨解囊。
作為一個有遠大抱負的改革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散文風格自始至終都有著與眾不同的特點。他“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氣概非同凡響,在改善積貧積弱的宋王朝同時,做一個時代的經綸手。他的思想和觀點總能高出一籌,貫穿古今,映射在散文方面也是奇思妙想,別具一格,驚世駭俗。《四部備要書目提要》中,提及王安石稱其文章“拗折峭深,世以大家目之”。他有一種突破限制勇往直前的霸氣美,能夠表現出那種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緊張壓迫感。他的文章充滿滂渤之力,在感情高度沉淀凝聚后,往往有出人意料的大爆發,自然迸發出昂揚向上的斗志和咄咄逼人的氣勢來。
五、小結
王安石勤于在政治生活中進行思考,也曾追尋先哲的學說,這對他的散文理論及文學創作都有深刻密切的影響。另外,他堅持不懈,果敢剛毅的性格也全方位表現在他從政治學的生涯中。王安石作為一名極富思想內涵的政治改革家,他把文章作為為政治服務的矛與盾,主張其實用性,重視其功利性,不必巧且華,要之以適用為本。
參考文獻:
[1]徐世民. 簡論王安石散文中的“正氣”[J]. 電影評介, 2009(23):105-105.
[2]馬茂軍.“荊公新學”與王安石散文的風格[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6(06).
[3]李小蘭. 論王安石散文創作中的思維類型[D]. 華中師范大學, 2004.
[4]王安石. 王安石散文全集[M]. 今日中國出版社,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