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1997年,菲利普·羅斯出版了小說《美國牧歌》,次年榮獲普利策獎。在這部小說中,羅斯向讀者展示了美國猶太民族由于喪失傳統信仰而受到的精神創傷,闡釋了虛假民主理念是造成美國猶太人悲劇的根本原因,而他們失去了民族信仰注定無法生存。對于被同化的猶太人來說,追求“美國夢”是以犧牲他們的傳統價值觀為代價的,進而造成了巨大的創傷。
關鍵詞:《美國牧歌》;信仰缺失;創傷
作者簡介:李美陽(1982.7-),漢,女,黑龍江哈爾濱人,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哈爾濱金融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美國文學、翻譯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36--01
“美國夢”的理念在美國建國之父們的腦海中根深蒂固,并得到了幾代作家和思想家的詳細詮釋。“美國夢”在不同歷史時期呈現出不同的外延,社會各階層和民族也對其做出了不同的解釋。由于其獨特的民族性格和歷史背景,猶太人對“美國夢”的渴望更加強烈,這在猶太文學中清晰的隨處可見。
一、“美國夢”導致的信仰缺失
作為一個成熟的作家,羅斯善于將作品中人物的經歷與社會背景相聯系,強調社會事件對普通人的巨大影響。在《美國牧歌》中,瑞典佬對憧憬中的主流社會和幸福家庭的瓦解表示失望,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瑞典佬不能適應新的時代,他所一心向往的“美國夢”也逐漸成為一個噩夢。
對于以瑞典佬為代表的美國猶太人而言,生命的唯一意義是積累盡可能多的財富,這是他們實現“美國夢”的一個重要途徑。然而,挫折和失望使他們明白財富的積累不能保證實現“美國夢”。美國猶太移民及其后裔在融入美國主流社會的過程中,受到白人社會價值體系的影響。自從卷入越南戰爭以來,美國社會經歷了動蕩的局面和劇烈的變化,這些都使猶太人的生活舉步維艱,雪上加霜。“美國夢”對那些放棄了本民族的文化遺產的人來而言,已經蛻變成為了噩夢。
二、深受異化創傷的美國猶太人
關于瑞典佬的異化值得一提的是,他所經歷的一切是他自愿選擇的結果,而非他人強加給他的。他一生致力于實現他的“美國夢”,并將自己與猶太傳統隔離開來,希望成為一個純粹的美國人。總之,他想成為像Johnny Appleseed那樣的人,這也是他遭受創傷性異化的原因。美國作為他的新伊甸園,他不遺余力地通過放棄他的猶太身份和信仰而融入美國主流社會。為了順利融入美國社會,許多像瑞典佬一樣的美國猶太人被異化。因此,“瑞典佬的損失是由于試圖成為他以外的其他人而造成的災難:一個被同化的美國人”(菲利普·羅斯,2006:94-95)因此,他做這些都是他自己的選擇。猶太人永遠不能真正融入社會主流,他們的意圖只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悲劇。
盡管受到創傷的威脅,瑞典佬還是無法抗拒異化的誘惑。為了實現他的“美國夢”,他贏取了迷人的前新澤西小姐。然而,在公眾看來,完美的婚姻與真愛毫無關系。美麗的女人只是通往瑞典佬向往的伊甸園的階梯之一,她只不過是一個工具而已。因此,不難想象這種異族婚姻會變成什么樣子,在這種情況下,被邊緣化的美國猶太人和美國社會主流之間的沖突會讓每個人都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因此不可避免地被異化。正如祖克曼所言,“對美國未來預期的破滅,只不過是把過去的美國人從過去的堅實的美國歷史中解放出來,讓每一代人都變得更聰明——因為他們知道過去幾代人的不足和局限……”(菲利普·羅斯,1997:85)
三、充滿創傷的民主理念
根據羅斯的說法,梅麗強調,在她自己陷于道德盲目的時刻,沒有承認越南戰爭的道德盲目性,這可能會導致美國面臨更嚴重的國際沖突。羅斯認為,美國歷史與清白無關。以歷史上的創傷來解釋越南戰爭,《美國牧歌》揭示了越南戰爭在這個國家不是一個單一事件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它指出了美國對帶領其軍隊前往越南的理想的盲目性,這些理想很可能在十八世紀成為一個機遇,這些理想在美國人民的集體意識中出現得太快以至于無法隨時制定責任。
從朱克曼對瑞典佬允許附近的猶太人堅持自己地位的欽佩開始,《美國牧歌》強調了瑞典佬給予猶太社區的最重要的禮物是:“首先,他們可以忘記戰爭”(菲利普·羅斯 1998:4)對于這部小說的情節來說,越南戰爭就是這樣,并不是瑞典佬的美國伊甸園被毀滅的根源。但是,它卻以新的方式揭示了美國總是如何“墮落”—它是如何在一個錯誤的前提開始的,文章提出,所有的暴力和戰爭都是回到建國時期的一種方式:了解民主的真正含義,并揭露其表面下永久的創傷。
參考文獻:
[1]程錫麟、王曉璐.《當代美國小說理論》,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2]崔化.“歷史觀照下的美國夢與猶太身份文化變遷—菲利普·羅斯《美國牧歌》解讀”,《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131-35.
[3]菲利·普漢森.《歷史、政治與公民身份》,劉佳林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
[4]馮亦代.《美國文藝書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