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愛秀
摘? 要:利用語義學中內涵義的原理,探究“麗貝卡”名字的起源以及它被賦予的內涵義,根據《蝴蝶夢》曾經和麗貝卡有過接觸的人物或者事件或物品來分析麗貝卡在《蝴蝶夢》中的言行舉止,從而來更好地了解主人公及整部作品。
關鍵詞:麗貝卡;蝴蝶夢;名字;內涵義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36--02
前言:
任何一個名稱它不僅有字面上的意義(denotation),即為本義,或為符號代碼,更多的是隨著歷史的變遷,文學的發展往往還有各種不同的內涵義(connotation),即該詞所隱含的附加的聯想義或帶有感情色彩的褒貶義(胡:125)。
在文學創作中,人名的選用往往與作者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息息相關?!逗麎簟吩秴屋砜ā罚ㄓ肿g《麗貝卡》),是英國女作家達夫妮·杜穆里埃創作的長篇小說,發表于1938年。蝴蝶夢中主人公麗貝卡的名字的選用正是遵循了各個人名具有一定的內涵義這一原則而進行的。沒有內涵義的人名只是一個沒有血肉的符號,正是因為它的內涵義或聯想義賦予了作品中主人翁思想,情感,從而使得作品人物形象鮮活起來,人名的內涵義更是體現了作者在文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和態度。
一、麗貝卡名字的起源以及內涵義的形成
麗貝卡這個名字被賦予的豐富的內涵義是在歷史以及文學的發展長河中慢慢積淀起來的。
1. 最初出現麗貝卡這個名字的著作是《舊約》中希伯來文Ribkah, 意思是“結成節的繩索”,用它來比喻“忠誠的妻子”。在創世紀中Lsaac 的妻子的名字就是Rebecca, 她被刻畫成一位溫和,勤勞,智慧的女子。
2. 在1847年出版的小說the Vanity Fair《名利場》里,刻畫了機靈、自私、放蕩不羈的孤女Rebecca 貝卡。
3. 在1903年發表的小說Rebecca of Sunnybrook Farm《太陽溪農場的麗貝卡》小說里,麗貝卡被刻畫成了純潔,樂觀,勇敢而且積極的女郎形象。
4. 在Henrik Johan Ibsen創作的戲劇 Romersholm中,女性 Rebecca 被刻畫成但是野心極強并思想頑固的最終精神錯亂的女性形象。
縱觀“麗貝卡”這個人名的內涵義包括了美麗,善良,聰慧,迷人,樂觀,勇敢正面形象,也包含了自私,放蕩不羈,極強的控制欲望,以及精神錯亂直至毀滅的負面形象。人物的性格特點不是一層不變的,也不是單一的,以上種種特征,我們不難在不同時期的《蝴蝶夢》中的麗貝卡身上發現。
二、《蝴蝶夢》中麗貝卡的內涵義的分析
往往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復雜變幻的一生,從童年的麗貝卡到青春動人到嫁為人婦直至毀滅。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隨著自己境遇的變化個性也在發展變化的一個典型的女性形象。
1. 純潔而勇敢的麗貝卡
麗貝卡的童年過得無憂無慮。根據Mrs. Danvers的回憶,麗貝卡是位純真,樂觀,勇敢的女孩。童年的麗貝卡有位和藹可親的父親,有位忠實的仆人對她無微不至的照顧,有位青梅竹馬的表哥。
因此,未成年之前的麗貝卡過著公主般的生活,她快樂輕松無比地過著她想要的生活。她還有著迷人的外貌,非常受人喜愛。并且她的個性勇敢而無畏,根據Mrs. Danvers的回憶,她的言行就像一個男孩子,她敢和男孩打架并且打贏,她敢騎剛烈兇猛的馬兒,并且用鞭子去馴服它,直至馬身血跡斑斑。童年的敢作敢為,勇往直前的特性一直影響著她,直到生命的結束。
2.善于交際又野心勃勃的麗貝卡
麗貝卡逐漸成年,她的社交能力和機靈讓她在社交場所愈發迷人。認識她的人都覺得她是世界上最善良的最聰明的。她八面玲瓏,懂得如何如何展開聊天話題。甚至歷經世事的Maxims grandma也認為這個姑娘真是太好了,即使在Maxims grandma神志不清了之后,她還能記得這個姑娘。
在麗貝卡成為Manderly 女主人之后,她的掌控一切的野心也一展無遺,當然也包括她的掌控能力。她對Manderly的管理讓堂堂男子也遜色不已。在她的管理下,Manderly成為地方上的最美麗的風景,麗貝卡也自然成為深交聚會上的最耀眼最奪目的身影。Manderly的一切都被烙上了“Rebecca”麗貝卡符號這樣的印記。書本封面,被套,枕套,手帕,一切飾品上有。麗貝卡受人崇拜甚至敬仰,在Mrs. Danvers眼里,麗貝卡就是女神一樣的存在。即使麗貝卡死后,男主人,新的女主人也還活在她的陰影下,因為她雖然死了,卻又仿佛無處不在。
3.離經背道又放浪形骸的麗貝卡
盡管在外人眼里,麗貝卡成功的扮演了妻子和女主人的角色。但是這個婚姻從一開始就是個交易, 一個維持彼此利益的交易。但是麗貝卡的個性中的掌控一切的本能不允許別人忽視她慢待她,于是她勾引各種男人來報復丈夫,甚至Manderly的管家,她丈夫的表親,她自己的表親。盡管她放蕩放縱自己的身體,但是她只想讓所有男人拜倒在她石榴裙下,從而滿足她的空虛以及虛榮心,但是她的靈魂是自由而不受約束的。
4.精神失常又邪惡可怕的麗貝卡
放縱最終帶來的是毀滅。麗貝卡的直接死亡盡管是激怒丈夫之后被槍殺,但是真正原因是她已經得了癌癥,也命不久矣。長久的婚姻不幸,壓抑,失望以及隨之的放縱,帶來了身體的毀滅。盡管要死亡了,但是報復丈夫的心依舊不會停止,因此,一條讓自己體面死亡又能置丈夫于萬劫不復的深淵的毒計展開了。
結束語:
落幕讓人唏噓。那么究竟是什么讓曾經天真無邪,對生活有美好向往的麗貝卡走上不歸路呢?除了不幸福的只是作為交易的婚姻,丈夫的忽視,長久的壓抑的絕望又放縱的生活,讓其不堪其重。她靚麗奪目的外表和邪惡,仇恨扭曲的內心就正如當時資本主義的上層社會一樣,經濟物質繁華,但是精神空虛墮落。
不難了解作品中描繪的二十世紀初的英國的社會狀態:享樂至上,爾虞我詐,勢利偽善。因此,麗貝卡的毀滅過程,只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
參考文獻:
[1]胡壯齡. 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
[2]Daphne du Maurier. Rebecca[M]. Yilin Press, 2012.
[3]劉保山(譯)蝴蝶夢.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8.
[4]王詠君. 毀滅與新生--杜穆里埃的《蝴蝶夢》之女性主義敘事學解讀[D]. 河北大學, 2014.
[5]陳慶榮.英語詞匯的關聯意義[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2.12.(4):13.
[6]于靜敏,張麗梅. 試論英漢姓名的文化內涵及其翻譯方法.作家.2012,0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