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靜
大專畢業后,我就在家人的安排下,進入了一家國有電廠。我那時的心情有些復雜,既開心能走進新領域,又擔心學歷不高,沒有能力勝任這份工作。
進廠不久,我就發現周圍同事的學歷幾乎都是本科以上。雖然爸媽已經盡力幫我打點好了關系,但我還是能感受到周圍對我投來的鄙夷目光。加上我每次操作儀器都不到位,導致整個小組成員挨批,大家更不喜歡我。
為了緩解大家的怨氣,我為他們買零食,請他們吃飯,卻發現在下一次出錯的時候,依然沒有一個人幫助我。同事拉攏不好,我就去討好師傅。我不喜歡喝酒,但是會為了師傅把自己灌醉;師傅是個“煙鬼”,為了給他面子,我忍著眼淚抽……最終的結果是,我不僅染上了很多陋習,而且情況也沒有得到改觀。
為了能通過廠里的初級考試,我花了兩個月的工資買了師傅最喜歡的一款名牌錢包送給他。結果卻讓我大跌眼鏡,師傅不但沒有給我透露一道題,還當著所有同事的面批評我是“差生”,我真的是又委屈又氣憤。
我一直想不明白,我對每個人都是掏心掏肺的好,到頭來怎么還是人人看不起?我很想辭職,卻又怕找不到這么好的工作。

偶然的一次,我與朋友聊起自己的職場經歷,他突然驚訝地說:“我在《風流一代》雜志上的職場欄目,恰好讀到了和你類似的故事,現在就發給你看。”我至今都記得,那篇文章的題目叫《眼是壞蛋,手是好漢》。我看到一位和我一樣的職場新人的狀態,她竭盡全力拉攏自己的領導,得到的卻是毫不留情面的否定。讀這篇故事,就像在讀現在的自己。
但令我欣慰的是,這篇文章幫我找到了我的根本問題。我喜歡那句:“在職場,花在人情打點上的功夫都是花架子,最終還是要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項基本功。”人情固然重要,但我沒有真本事的話,永遠都是別人瞧不起的對象。
從那之后,我便將所有精力投入到學習技能當中。練基本功是枯燥的,每次當我想要放棄時,就能想到作者說的話:“眼睛總是放大面前的困難,誤導你,麻痹你,從心理上打敗你,讓你想去走捷徑和巧路。只有雙手,默默無聞,扎扎實實,一點點地做下去,一點點地完成眼前的活計,就會戰勝一切困難。”最終,那些阻擋我踏入職場的絆腳石都變成了我進階的基石。2017年年底,我進廠一年半,獲得了中級電工職稱,靠實力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我很感謝《風流一代》雜志的雪中送炭。從那之后,我成了《風流一代》的忠實讀者,我讀每一篇職場稿件,學會如何在職場上說話、做事,也通過這些職場故事,幫自己定位了職場角色。

我發現《風流一代》不僅是一本教職場新人如何渡過難關的雜志,更是一本教青年人如何解決人生困惑的雜志。我被這本雜志的策劃主題深深吸引,在那些緊扣當下青年熱點的話題中,我看到了一個個熱愛生命的人的故事。我常常被這些故事感染,被他們身上的智慧所啟迪。遇到困境時,我不再漫無目的地尋找方法,而是帶著勇氣和思考,審時度勢,向人生這個“大職場”奮力沖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