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偉
摘 要:本文對水泥混凝土路面換板施工技術進行闡述與分析,并結合工程實例,對水泥混凝土路面換板施工質量控制措施進行探討,希望能夠從理論層面上為推進公路工程的建設與發展帶來一點支持。
關鍵詞:水泥混凝土路面;換板施工技術;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U41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03-0102-02
在公路工程建設過程中,水泥混凝土路面換板技術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這種施工技術主要是針對一些具有較大交通量的公路工程,通過處理施工、安全以及行車通暢性等方面的關系,使公路工程的價值得到提升。以某省公路工程為例,該公路每天的交通量超過一萬,其中重載甚至超載車占到了較大的比重。該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率相對較高,存在相對嚴重的路面病害,因此工程技術人員對換板施工技術加以運用,對路面破碎比較嚴重的板進行處理。根據現場考察與分析,發現該項施工技術起到了比較理想的作用,同時在經濟性方面也體現出了較大優勢。針對此,關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換板施工技術的應用與分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水泥混凝土路面換板施工工藝
1.1 施工材料準備
作為公路工程建設的物質基礎,施工材料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換板施工技術的應用效果。在工程實踐中,水泥混凝土路面換板施工工藝需要使用的材料主要由水泥、級配碎石、中(粗)砂以及早強劑等等,如何做好施工材料準備工作具有重大意義,具體闡述如下:
在水泥準備方面,需要施工人員按照設計要求,對水泥類型進行合理選擇,確保其質量達到要求,這是由于不同類型的水泥具有不同的性能參數,如果將不同水泥混合到一起使用,那么就可能導致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現開裂現象。
其次是級配碎石的準備。施工人員在碎石材料的選擇上應優先考慮質地堅硬、潔凈等特性,一般情況下材料的強度不得低于III級,如此才能夠確保各項指標符合施工規范標準。
再者是中(粗)砂。關于中(粗)砂的要求,主要要從潔凈程度、堅硬度、級配與細度模數等方面考慮,同時在摸面時也要適當加入細砂,如此才能夠使路面平整度得到保障。
最后是早強劑的準備工作。在混凝土早期強度的提升中,早強劑的摻加能夠發揮著良好的效果。考慮到經濟性問題,建議在所舉的工程實例中可以對ZX-40IC型復合早強劑加以應用。
1.2 基層處理
水泥混凝土路面有時會發生板斷裂、錯臺等問題,究其原因,就在于基層密度不足,結構不夠密實。針對此,在施工過程中要求施工人員以施工規范為參考,嚴格把控路面基層施工質量。在清除掉破碎板之后,應對基層結構類型進行及時調整。如果有唧泥現象出現,那么在基層結構調整中應對耐沖刷性、自留排水等特點予以有效考慮。本文所述工程在混凝土墊層澆筑中選擇的是C15混凝土。在處理基層時,還需要嚴格按照基層與墊層結構厚度要求作業,當發現結構厚度不滿足要求時,則需要選擇C15水泥混凝土進行澆筑,以此來補充厚度。
1.3 施工作業點布置
換板施工作業點的布置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車輛通行的通暢性。因此,在工程實踐中,施工技術人員必須以工程交通實際情況為依據,合理設計施工作業點間距、長度等參數。具體闡述如下:
第一,確定換板范圍。在公路工程建設中,如果發生有板面出現嚴重斷裂,或者板塊斷裂并且帶有沉陷問題,再比如板塊錯臺且存在唧泥現象,那么就需要開展換板施工作業。
第二,作業點間距的設置。施工技術人員需要對交通實際情況進行考察與分析,合理確定最小作業點間距。本文所述工程車道并不多,在交通高峰期可能存在車輛的短暫滯留現象,因此為了避免出現施工點之間相互影響的問題,則需要適當嚴重兩個施工點的間距,一般不得低于1km。
第三,施工點作業長度控制。該工程按照超過1km的間距設置了施工段,每個作業段長度不得超過50m,因此在連續換板時不得超過3塊。
第四,結合圖紙進行現場布點。為了使布點準確性得到保障,施工人員應深入到現場開展調查,并結合調查結果描繪圖紙,并明確替換的板塊。也就是說,施工人員需要將圖紙與現場結合到一起進行布點工作,基于對全線協調性的綜合考慮,使選點的準確性得到提升。
1.4 混凝土澆筑
在混凝土澆筑施工前,為了確保沉陷、位移以及傾斜等問題發生,必須將模板固定好。同時,為避免模板接頭、模板以及基層縫隙等部位發生漿液滲漏現象,進而形成板邊蜂窩,還需要采用塑料薄膜對這些部位實施堵塞處理。在振搗作業中,則要嚴格遵守“快插慢拔”的原則,在機械設備的選擇上,應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振動梁行走應保持均勻,在振動過程中不能有氣泡、離析現象出現。其次,施工人員需要利用提漿棍將粗料嵌入到板內,細漿出板面,反復實施勻漿作業,以此提高板面鋪筑過程中細漿的均勻度,并將厚度控制在3~4mm左右。此外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還需要控制好澆筑溫度,適時摻加早強劑,使施工和易性得到保障,如此才能夠使板面不會出現微小裂紋。
1.5 接縫設置、刻紋以及拆模
在混凝土澆筑完成早期,為了對收縮開裂加以控制,需要及時切縫,并對換板澆筑作業進行記錄。其次,為了適應溫度變化,控制好應力集中現象,還應對橫縮間距進行控制,一般以4~5mm為宜。相較于板厚,則按照6~8mm對縫隙進行控制,如此才能夠使規則的橫向裂縫形成于指定位置。如果只需要進行一個板塊的更換,那么要確保橫向縮縫與另一幅原板縮縫對齊,不得有錯開現象出現。
1.6 混凝土養護
混凝土板澆筑作業完成之后就需要實施養護作業,主要涉及板面收漿與保濕兩部分內容。待12h之后,則實施切縫刻紋作業,然后用麻袋覆蓋表面,并灑水進行保濕。如果晝夜溫差比較大,那么在混凝土澆筑完12h后,應采取相應的保溫措施,確保混凝土板內不會有收縮裂縫出現。在使用早強劑后,則要對施工條件進行分析,對養護周期予以設計,一般情況下不得低于7d,這一環節不得有車輛通行,行人通行都必須等到板強度達到25%以上。
2 水泥混凝土路面換板施工質量控制
2.1 合理控制面板厚度
如果車輛荷載一致,那么可以對面板厚度進行適當增加,如此可以有效降低荷載疲勞力。需要注意的是,面板厚度增加的同時會導致混凝土板溫度應力增加,因此施工人員要合理安排施工作業時間,并對養護措施加以合理運用。
2.2 強化質量控制
在混凝土板破碎之后,應對基層進行徹底清理,如果發現排水通暢性不足,那么就要設置好盲溝。待基層混凝土終凝之后,應將在表面鋪設一層薄膜,然后澆筑面層的混凝土,如此才能夠使面板滑動得以實現。在施工過程中,應安排專門的施工人員對拌合場進行監督,做好進場材料的把控工作,從根源上實現施工質量控制。此外,在配料過程中,技術人員還要嚴格按照配合比設計要求,并做到拌合充分、均勻,以此提高施工質量。
2.3 強化行車安全管理
根據技術與施工方案,應對施工及車輛通行的安全進行有效管理,避免矛盾發生。在施工過程中,應充分預測突發狀況,為換板施工作業的順利實施提供可靠保障。在施工過程中,應安排專門的施工人員做好施工點的全過程跟蹤與控制工作,并及時疏導好交通,對突發情況進行適當處理。此外,工程管理人員還要做好巡查工作,及時檢查施工點值班人員執勤情況,并在施工現場進行標識標牌設置,提醒施工人員安全作業,避免發生安全事故。
2.4 做好壓實度控制
在壓實施工開始之前,首先要確定填土的含水量、壓實設備、碾壓參數等指標。開展碾壓作業前,如果填土含水量檢查中發現過多或過少,就需要進行攤鋪晾曬或者灑水濕潤。在碾壓作業中,應保證碾壓的均勻性,避免出現死角與漏壓現象。在振動碾壓時,則要按照先靜壓、后振動的順序進行操作。如果有的標段會有大型運載車輛通行,那么就要安排好行車路線,并且對這些車輛加以利用,發揮出路基壓實作用,這是由于大型車輛的軸載較大,能夠對路基進行有效壓實,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同一路線上行駛時間過長,那么就可能出現過度碾壓問題,進而產生車轍,對路基造成損害。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在路基上行駛的車輛應進行均勻分布。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換板施工技術的應用實踐中,作為施工技術人員,必須深入到現場考察各方面影響因素,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改進措施,提高技術應用水平,避免施工質量通病發生,如此才能夠有效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質量,促使其作用與價值得到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席玉峰,王渭萍.高速公路砼路面換板維修技術的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