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敏
2010年5月5日,國務院節能減排工作召開會議,印發了《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通知》(國發[2010]12號)。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為了全力支持全國的節能減排工作,促進淘汰落后產能,確保國家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于2010年5月28日聯合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支持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產能金融服務工作的意見》(銀發(2010]170號),提出明確要求:從金融角度支持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產能。相關文件出臺10年來,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綠色信貸發展究竟怎樣,本文以云南省昭通市為例進行了粗淺的研究。
一、綠色信貸政策相關規定
在2007年7月12日,國家環??偩?、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三家單位聯合出臺了《關于落實環境保護政策法規防范信貸風險的意見》,明確提出了“對不符合產業政策和環境違法的企業和項目進行信貸控制,以綠色信貸機制遏制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的盲目擴張?!?/p>
2007年7月和11月,銀監會相繼印發了《關于防范和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貸款風險的通知》和《節能減排授信工作指導意見》,目的在于配合國家節能減排戰略的順利實施,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把調整和優化信貸結構與國家經濟結構緊密結合起來,有效地防范信貸風險。
2009年年末,中國人民銀行聯合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金融服務支持重點產業調整振興和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指導意見》,提出了更為明確和豐富的政策要求:要求信貸投放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要求金融機構“嚴把信貸關”,并強調發揮資本市場融資功能以及推進企業兼并重組,支持“走出去”戰略等。
2012年2月24日,銀監會制定了《綠色信貸指引》(銀監發[2012]4號)。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從戰略的高度推進綠色信貸,加大對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的支持,提升自身的環境和社會表現,并以此優化信貸結構,提高服務水平,促進發展方式轉變。這個指引的出臺,是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國發[2011]26號)、《國務院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國發[2011]35號)要求,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以綠色信貸為抓手,積極調整信貸結構,有效防范環境與社會風險,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2007年指出要強化金融機構在環保和節能減排方面的社會責任意識、風險防范意識,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機制對與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的生產能力配置給予市場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同時要理順價格發揮市場基礎作用,運用金融市場鼓勵和引導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二、昭通市綠色信貸基本情況
昭通市地處烏蒙山貧困片區腹地,屬云南省貧困面最大、貧困程度最深的地區,轄10縣1區、144個鄉鎮(辦事處)、1241個行政村(社區),其中有10個縣區被列入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3個國家級貧困縣。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47.5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為172.41萬人,占總人口的31.49%;農村人口375.09萬人,占總人口的68.51%。全轄10家金融機構,共480個網點對外營業,其中縣域及以下的金融網點287個。截止2017年6月末,全市共建立了11條“刷卡無障礙示范街”,實現昭通各縣(區)全覆蓋。POS商戶2.7萬戶、POS終端3.5萬臺、ATM終端1645臺,2017年1-6月POS收單交易319.54萬筆、89.64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4.53%、7.14%。實現了全市惠農支付點行政村全覆蓋,2017年1~6月惠農支付交易50.71萬筆、4.82億元、查詢40.25萬筆,同比分別下降23.82%、43.80%、18.23%,交易量仍位居全省第一。
早在2008年1月環境保護部就綠色信貸推出半年以來的事實效果進行的評價是“綠色信貸取得了階段性、局部性成果,但與預期目標相比還有不小的距離,大面積推進還面臨著不少制度性和技術性的困難?!倍淹ㄊ芯G色信貸業務的實情是起步較晚,但近年發展速度較快。到2017年6月末,昭通市綠色信貸余額66.2億元,比2016年末、2015年末分別增長21.7%、32.1%,綠色信貸余額增幅比全市貸款余額增幅分別高14.1、19.5個百分點。綠色信貸余額占全市貸款余額的比例為9.5%,比2016年末、2015年末分別提高1.1、1.4個百分點。全市綠色信貸資金主要投向“可再生能源及清潔能源項目”和“綠色交通運輸項目”兩大類,2017年6月末,這兩類項目的貸款余額為51.4億元,占全部綠色信貸余額的77.6%。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昭通市的金融行業為支持全市節能降耗、加快經濟發展轉型提供了助力,但綠色信貸業務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應引起關注。
一是綠色金融體系發展不平衡。2016年印發的《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綠色金融體系是指通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股票指數和相關產品、綠色發展基金、綠色保險、低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關政策支持經濟向綠色化轉型的制度安排。調查顯示,全市綠色金融還處于銀行單邊發展的狀況,綠色保險雖然人保財險公司開設有環境污染責任險險種,但相應的管理部門沒有對企業作強制投保要求,還沒有企業投保,綠色股票、綠色基金業務都還處于空白狀態。一方面未對企業非綠色的生產投資行為形成制約,另一方面,也放大了綠色信貸的風險敞口。
二是綠色信貸內外部考核管理制度不健全。人民銀行目前只是將綠色信貸作為貨幣信貸政策指導意見,未有相應的強制考核措施。調查顯示全市9家銀行的信貸管理部門負責人,只有2位信貸負責人表示本行在貸款管理上對綠色信貸給予特殊政策支持,其余7位信貸負責人表示本行對綠色信貸項目的管理與其他信貸項目執行同樣管理規定,對綠色企業和項目沒有特別的支持政策。9家銀行都沒有為綠色信貸專門設立綠色信貸管理部門和信貸管理人員,對綠色信貸業務更多停留在作用和意義的認識階段。
三是綠色信貸懲戒機制運行不暢。2007年,云南省環保局、昆明中支聯合下發了《關于將環保信息納入企業征信系統的通知》,但上述文件在昭通落實效果并不明顯,10年間昭通環保部門沒有向人民銀行報送過1例轄內企業環境違法信息,企業環保信息共享工作運行不暢,銀行在審批企業貸款時不能從企業信用報告中查詢到企業環境違法信息,不健全的環保信息共享機制,加大了銀行環保審查成本,降低了企業環保違法成本。
四是商業銀行自身存在不足。調查顯示各金融機構的社會責任意識較弱,各商業銀行幾乎沒有綠色信貸的信息披露機制,綠色信貸產品單一、創新不足,更不用提具有地方特色、適應地方實情的綠色金融產品推出,并且各商業銀行普通存在缺乏綠色信貸方面專業人才的問題。
五是外部環境不健全。目前國家層面更多的是出臺了綠色信貸相關的方案、指導意見或文件通知,并沒有配套的法律法規,在法律制度建設方面不完善。同時,各相關部門間的綠色信貸信息溝通機制不完善,缺乏具體的指導目錄和環境評級標準,如何根據環評結果確定貸款實施沒有可操作的統一依據和標準。
四、建議
一是對商業銀行落實國家綠色信貸政策納入綜合評價和監管考核,實施分類信貸考核獎勵等監管激勵措施。二是在綠色信貸推廣機制上實施政府主推,建立項目清單庫,銀行統籌考慮綠色信貸項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擇優介入,有效支持綠色信貸項目。三是在人民銀行總行層面推動人民銀行征信系統和環保部門全國企業環境信息公開平臺間數據的互聯共享,加大企業違法成本,降低銀行綠色信貸審批風險。四是加快商業銀行的自身發展與完善,提高商業銀行的社會責任意識,完善其綠色信貸管理機制,加強綠色信貸產品的開發及創新,加強與相關機構的合作,加大綠色信貸的宣傳和人才培養力量。五是構建相對完善的商業銀行綠色信貸業務發展外部環境。建立健全綠色信貸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來增強綠色信貸相關政策的可操作性,完善商業銀行的信息披露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