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琳
[摘要]近年來,內蒙古區域理財業快速發展。居民理財需求高漲,如何能使理財業發展成為內蒙古區域經濟的推動力?本文對內蒙古理財業發展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內蒙古 理財業 多渠道零售理財業務
一、內蒙古理財業發展現狀分析
個人理財是一種綜合金融服務。是理財規劃團隊根據客戶需求,為客戶量身定做的實現財產保值、增值的關于投資、住房、子女教育、退休、稅務及遺產等的全方位規劃服務。目前國內的金融市場開放度低;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機構不得混業經營以及金融產品單一、使理財業發展受到很大局限。內蒙古理財業務以銀行出售理財產品及為出售理財產品提供咨詢、建議或投資方案設計為主。
2016年1月1日至3月21,內蒙古自治區共有6家區域商業銀行發行理財產品,6家區域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總額達到721.04億元,在全國各省份中位居第9位。內蒙古面向單一區域發行的個人人民幣封閉式預期收益型產品有43種,收益率為3.43%(不包括外地城商行在本區域內發行的產品),在29個城市中,排名最后(見表1),反映出內蒙古區域理財業雖然有一定發展但發展水平不容樂觀,融資水平不高;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內蒙古理財業從理財客戶群體定位、產品結構,理財方式、理財知識普及、金融制度完善方面發展空間很大。
二、內蒙古理財業發展問題分析
(一)內蒙古區域銀行理財業業務模式單一,靈活度低
在國民經濟核算中,金融業增加值是金融部門在一定時期內通過提供金融服務創造的價值總量,由融資服務增加值和中間服務增加值組成。融資服務增加值是金融機構提供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發行和購買證券等資金融通活動形成的產出;中間服務增加值是金融機構從事證券交易、投資管理、結算、外匯交易等不具有融資性質的中間服務的產出。從銀行理財業的發展歷程來看,內蒙古各銀行在理財業務的發展模式上注重融資服務的收益即理財產品的銷售,而忽略為客戶提供投資、住房、子女教育、退休、稅務及遺產等的全方位規劃服務等的中間服務。而這一服務所帶來的收益已占歐美發達國家商業銀行銀行業務總收入的40%左右,利潤則占整個銀行利潤的30%以上,不少銀行甚至高達60%以上。
(二)內蒙古區域銀行理財業產品同質,市場細分程度不夠
內蒙古自治區共有6家區域商業銀行(包商銀行、內蒙古銀行、烏海銀行、鄂爾多斯商業銀行、內蒙古呼和浩特金谷農村商業銀行、內蒙古伊金霍洛農村商業銀行)發行理財產品,無論包商銀行發行的鑫喜匯嘉、佳贏、佳富等理財產品,還是內蒙古銀行發行的蒙銀財富系列32號等理財產品,起售點都是5萬元及以上,銀行在進行理財產品銷售定位上,只是以風險程度和投資者類型做了分類(見表2),把儲蓄額5萬以下的客戶,或者相對保守又期望以低風險投資及及時便捷關注理財收益的客戶排除在理財產品之外;也把對產品和理財有特殊要求的白金客戶排除在外。
(三)內蒙古區域各銀行理財人員知識水平有限。無法滿足當前居民理財需求
從當前內蒙古各銀行理財人員知識層次來看,金融專業本科、
專科學歷人員居多,理財策劃師與國際金融理財師占比低,他們以讓儲戶購買產品和通過各種關系賣理財產品為目標,而不是對儲戶的財產進行合理規劃。
三、內蒙古理財業問題解決對策
(一)內蒙古各銀行建立多渠道零售理財業務
內蒙古各銀行借助互聯網大數據對儲戶的消費支出、儲蓄支
出、投資支出進行分析,重新設計銀行理財業務流程。一方面,大力發展網上銀行業務。對25~35歲的儲戶采用網上銀行理財基金定投策略,每月向其推送合適的理財產品;對28~35的儲戶,根據對其收支分析加入購車、購房計劃,對于35~50歲儲戶再加入子女學費儲蓄計劃,客戶可以連續向銀行支付款項,或一次性存入大筆款項設立子女的教育賬戶,這一計劃保證客戶的投資能夠覆蓋其子女人學時的資金需求;對55歲以上客戶加入退休計劃。銀行可根據儲戶計劃采用情況,收取費用;另一方面,銀行對“百萬富翁”級的客戶,實行“三對一”服務,即客戶經理、基金投資經理和外匯投資顧問為其服務。對“百萬”級以上的客戶給予更完善的理財服務。
(二)內蒙古各銀行加強線上、線下人員培養。培養一批能提供全面個人理財策劃服務的高素質人才
1.加強網點、線上、電話服務員工的培訓。眾所周知,互聯網時代,只有先進的技術和設備被客戶采用,才能以此分析客戶的收支數據,從而為客戶服務。因此網點、線上、電話接線員工的素質至關重要。因此銀行利用一切方法,選派員工進行優質培訓。用員工培訓和消費優惠等手段在儲戶間推廣。從而為客戶提供更加高效、優質的服務。
2.培養個人理財策劃服務的高素質人才。理財團隊的質量將會拉大銀行間理財收益差距。因此,內蒙古各銀行應大力培養理財策劃師與國際金融理財師。并且根據客戶需求把理財策劃師組成不同類別的團隊,一方面團隊根據客戶財務狀況為客戶提供財產分配投資規劃;另一方面團隊可以接受客戶的委托和授權,分析客戶的投資需求與投資偏好,進行資產管理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