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
[摘要]廣州自貿區自成立以來,促進了當地的貿易便利化,對當地經濟也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但筆者通過大量查閱相關文獻發現,國內學者對于自貿區的經濟增長效應的定量研究并不多。本文使用反事實分析法對廣州自貿區的經濟增長效應進行量化,實證研究結果顯示廣州自貿區的設立對當地的工業增加值、當地的進出口總額均表現出顯著的正向刺激作用。
[關鍵詞]廣州自貿區 經濟增長效應 反事實分析方法
一、研究背景
自上海自貿區成功試點后,國家又陸續審批通過了廣州以及天津、廈門等第二批自貿區。其中,廣州自貿區總面積116.2平方公里,包括三大片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珠海橫琴新區片區。從廣州自貿區各項改革措施來看,其成立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的金融、貿易、投資,從而應當會促進當地經濟的增長。但是自貿區的成立的經濟增長效應到底有多大并不可知,所以本文采用反事實分析方法,結合相關數據對廣州自貿區對當地經濟的增長效應進行定量測算。
二、實證分析
(一)研究方法
構建反事實模型要求樣本數據單位之間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假設橫截面個體之間的相關性來自于一些公共因子,但是這些公共因子對橫截面個體的影響或者作用是不同的。設yit是各省市或自治區的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率或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率,當i為1時yit表示廣州自貿區所在的省市的經濟數據指標,當i=2,3,…30時yit表示其他省市的經濟數據指標,yit可用以下式子表示:
yit=bift+αi+εit
其中ft是K維同時影響所有地區的因素向量,bi是K維的系數變量,ai是隨解釋變量變化而變化的地區固定效應,ωit是隨機擾動項,滿足E(ωit)=0。
(二)數據選取
本文的研究樣本數據區間為2006年2月到2016年11月。廣州自貿區的成立時間為于2015年4月21日,所以我們將2006年2月至2015年4月劃分為自貿區設立前的時間段,即T1=102期;將2015年5月至2016年11月劃分為自貿區設立后的時間段,即T1+1至T共T2=T-T1=18期。
在進行實證檢驗之前,本文使用ADF檢驗對所有31個省份或自治區的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率和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率進行了單位根檢驗,重慶市工業增加值增長率未通過ADF檢驗,不平穩;吉林省和山東省的進出口總額增長率未通過單位根檢驗,不平穩。以下實證檢驗時,使用的數據不包括不平穩的時間序列,即不包括重慶市工業增加值增長率、吉林省和山東省的進出口總額增長率。
(三)回歸分析
第一步:使用31個省市的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率和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率分別對廣州的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率和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率進行回歸,得出最優擬合的解釋變量組合及其系數值。結果如下:
第二步:使用第一步得到的回歸方程,將回歸方程中的解釋變量省市的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率和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率的數據分別帶人相應的回歸方程,得到廣州市的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率和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率的樣本外預測結果,即預測值,然后將實際值減去預測值得到處理效應。結果如下:
從上表可以看出,廣州市工業增加值增長率在自貿區成立后的18個月的平均處理效應為O.59%,即廣州自貿區的成立使得廣州市工業增加值增長率增加了0.59%。同時,廣州市進出口總額增長率在自貿區成立后的18個月的平均處理效應為2.38%,即廣州自貿區的成立使得廣州市進出口總額增長率增加了2.38%。如圖1、2所示,廣州自貿區的設立對廣州市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率和對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率的處理效應是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