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陽 周梁悅 趙曉晶
[摘要]我國保險業作為金融業的三大支柱之一,其發展狀況對我國國民經濟有很大的影響?,F如今,我國國民對保險的需求劇增,如何提升保險行業的經營效率是保險業發展的焦點。本文通過分析我國保險業的市場集中度,建立保險市場價格競爭行為和產品創新競爭行為的博弈分析,并簡要說明反映市場績效的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指標,探究我國保險業的未來發展前景。
[關鍵詞]市場集中度 博弈分析 保險深度 保險密度
一、前言
我國的保險業發展起步較晚,新中國成立之后才開始現代保險產業的發展進程。在發展初期只有一家保險公司一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獨家經營。后來經過幾十年的停滯狀態,到改革開放后政府才恢復保險業的發展,使我國保險業發展成為集人身保險、財產保險和再保險在內的門類齊全的行業。截至2015年6月底,全國保險機構比2014年新增9家,達到189家。保險業總資產達到11.43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2.51%。隨著國內保險公司數量的增加以及外資保險公司的不斷涌進,我國保險市場集中度呈現出逐漸下降的趨勢,完全壟斷局面已被打破,競爭程度不斷增加,再加上近兩年我國領導機構對保險發展的重視,我國保險業的發展前景廣闊。
二、保險市場集中度
目前,在國內保險公司數量不斷增加和外資保險公司逐步進入的環境下,“有效競爭”和“可競爭理論”對于中國目前保險業的現實意義在于,保險業要保持適度的集中度。
衡量市場集中度(cR)的高低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絕對法,二是相對法。由于相對法的測算結果受樣本數量影響較大,而我國的保險企業大多成立時間不長,數據極不健全,因此,主要采用絕對法來測量市場集中度。
貝恩根據產業內前四位和前八位企業的絕對集中度指標和市場份額,對不同壟斷競爭程度產業的市場結構進行了分類。
由以上結果可知,總體上,我國保險市場CR4和CR8基本呈現出相同的下降趨勢,這表明保險市場處于競爭程度不斷增強的調整過程中。但是,雖然行業集中率逐年下降,市場壟斷程度在穩步降低,但是按照貝恩的市場結構分類標準,我國保險業仍屬于寡占Ⅲ型市場結構。
三、保險公司價格競爭行為
(一)價格競爭“囚徒困境”
價格競爭是市場運作中不可避免的一種經濟規律,是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機制。但是,由于保險產品的定價依據是損失概率或死亡率,把價格看成決定交易成敗的唯一因素,難免會造成惡性的價格競爭,影響公司的正常經營。
近期了解過博弈論之后,認為博弈在保險市場的價格競爭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在這里用保險市場的在位者——已經在保險市場具有絕對優勢的保險公司或集團,以及保險市場的進入者——新進入的保險公司來進行保險產品價格之間的博弈。
保險公司的最終行為目標是利潤最大化。而新進入的保險公司為了迅速在市場站穩腳跟,往往會在前期先放棄對利潤的追求,以增加市場占有率和保費收入為前期目標。面對新進入保險公司的競爭,在位者可能采取的價格策略有兩種:降價和不降價。假設現在保險市場上只有兩家保險公司:新進入者和在位者。面對新進入者的威脅,在位者降價的目的是為了占有和擴大市場份額,并乘機即走小公司;而新進入者在資本實力、消費者偏好等方面都具有劣勢,降價是一種被動選擇。考慮在位者具有先動優勢先采取行動,進入者在觀察到在位者的行動后再選擇自己的策略,兩家公司在不同策略下的動態博弈:
在圖中,參數Q1,Q2分別表示在位者和進入者的保險銷售量,且Q1>Q2,參數P1,P2分別表示在位者和新進入者最初不采取降價措施的價格,而P1,P2是在位者和新進入者采取價格下調措施之后的保險產品價格,即P1
根據序貫博弈的逆向歸納法,如果在位者選擇不降價,則新進入者同樣不降價時所獲得的收益為Q2P2,而如果在位者選擇降價時所獲得的收益為(Q2+M)P2,因為保險產品的需求是富有彈性的,所以,(Q2+M)P2>Q2P2,所以新進入者應該選擇降價。如果在位者選擇降價,則新進入者同樣選擇降價時的收益是Q2P,而新進入者選擇不降價的收益是(Q2-N)P2,由于e>1,所以新進入者選擇降價的收益要大于不降價時的收益,所以進入者應該仍然選擇降價。因此,降價是新進入者的占優策略。當在位者認識到新進入者的占優策略是降價時,在位者的最優策略也是降價,因為Q1P1>(Q1-M)P1.因此,在位者和新進入者的子博弈精煉納什均衡是(降價,降價)。顯然,雙方不降價時帶來的收益更高,說明雙方因個人理性帶來的競爭導致了集體的非理性,陷入了“囚徒困境”,最終導致保險行業的虧損。這就需要有關保險監管機構或行業協會出面進行干預或協調,通過制定價格協議或者締結和約的形式抑制住保險市場的不斷降價行為,使保險產品的價格步入合理的軌道。
(二)合作博弈的帕累托改進
如圖二所示,在圖中,保險公司雙方在締結和約或聯盟之前,雙方的收益水平可用無差異曲線U1表示,無差異曲線上的點代表總體收益在在位者和新進人者之間的分配,其中A點代表兩個公司在價格競爭中的實際分配。此時,新進入者的收益為a,在位者的收益為b。在經過第三方出面調解并簽訂合同之后,兩個保險公司的總體收益水平明顯提高,用無差異曲線U2表示總體收益在兩公司之間的分配。
在簽訂價格協議之后,使在位者的收益水平不下降的行動策略是必須在無差異曲線U2的B點之后,而使新進人者的收益水平不下降的行動策略是必須在無差異曲線的c點之前,所以,無差異曲線U2的BC段即為帕累托改進區域,處在這個區域內的任何一點都有利于改進保險公司雙方的收益狀況。
但是,實際上,在實際保險市場的經營運行中,引入第三方的干預并不一定會避免“囚徒困境”的發生。其主要障礙是可能存在道德風險,在保證合同的懲罰機制或者獎勵機制不充分的情況下或者單次博弈的情況下,雙方可能為了各自的利益違背合約,最終導致囚徒困境的再次發生。
因此,從長遠來看,價格競爭并不是完美戰略,保險公司應該從保險產品創新、保險服務優化和品牌差異化等方面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如我國的平安保險的集團化發展,優化產品結構,提高服務質量,加強產品創新,培養企業文化和品牌,通過廣告宣傳提升品牌價值,借助第三方信用評級增強品牌信譽,建立產業鏈的一體化和多元化發展,在廣大群眾中形成了不錯的口碑。
四、互聯網金融影響下保險產品創新的博弈分析
近年來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互聯網金融走向潮流,余額寶等互聯網理財產品逐漸走向全國,風靡大眾。保險業作為金融業的三大支柱之一,也經歷著產品的變革與創新,互聯網與保險業的融合一方面拓寬了保險營銷的渠道,另一方面也由此產生了保險行業的新險種,即互聯網專屬保險產品。在現在愈演愈烈的競爭形勢下,保險企業是否應該進行互聯網產品創新呢?現在假定市場上只有兩個參與者:互聯網企業A和保險企業B,他們都是理性經濟人?;ヂ摼W企業有兩種策略:創新與不創新,設互聯網企業A進入金融業的概率為P,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挑戰,保險業也有兩種策略,設B進行創新的概率為q。從而得到支付矩陣:
根據反應函數,畫出兩個企業的最優反應曲線:
五、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
我國保險業正處在高速發展時期,在需求的推動下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體現在保險資產規模、保費收入等方面的宏觀績效有了很大增長,在這里,我主要通過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指標來進行簡要說明我國保險業的發展成果。
由近年來我國的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變化值可以看出,我國的保險發展水平在不斷增長,并且可以預測其增長將會持續下去。這反映了我國保險業的壯大與發展以及我國消費者對保險的需求越來越大。但是與2015年世界平均保險密度水平662美元/人以及2015年世界平均保險深度水平6.2%相比,仍有相當大的差距。
六、對我國保險業的思考
從我國保險業的整體水平來看,保險業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無論從國內還是國際看,這場改革遠還沒有結束。從國內的發展狀況看,保險業壟斷程度仍然較高,市場管制較嚴格,缺乏公平的競爭環境;從國際上看,我國保險業的發展仍比較幼稚,國際競爭能力不足。中國做為一個人口大國,保險業的發展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