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希
中藥材保險是諸多農業保險品種中的一個,是作為省級特色品種列為省財政補貼項目。2015年在隴南市宕昌縣推行中藥材保險,兩年來共承保中藥材17.42萬畝,1.8萬戶農戶參保。為進一步了解農業保險中中藥材保險的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進行了此次調查。
一、隴南市中藥材保險模式
隴南市中藥材保險全部在宕昌縣開展,由人保財險公司承辦(70%),第一輔承保為中華財險公司(20%),第二輔承保為人壽財險公司(10%)三家保險公司聯合承保。采用產值保險,每畝產值保險金額2000-3000元,費率6%,保費120-198元。財政定額補貼80元/畝,其中省財政承擔70%,市、縣財政承擔30%,剩余保費農戶自繳(如表1)。在保險期間內,因自然災害、病蟲害、鼠害、野生動物毀壞等造成的損失;中藥材收獲后至理賠價格確定前,因價格下跌造成的損失,直接造成保險中藥材實際總產值低于約定值(保險金額)的損失,保險人按照保險合同約定負責賠償。
二、隴南市中藥材保險發展現狀
目前,宕昌縣中藥材總面積達到40萬畝,其中:黨參8萬畝、當歸7萬畝、黃芪7萬畝、大黃6.5萬畝、紅芪5萬畝、柴胡2.5萬畝、其它藥材4萬畝,預計總產量在8萬噸以上,總產值達到5.5億元以上。僅黨參、當歸、黃芪三種大宗藥材的種植面積達22萬畝。自2015年在隴南市宕昌縣開辦中藥材產值保險以來,兩年共承保中藥材17.42萬畝,參保農戶1.8萬戶,農戶自繳保費538.02萬元,賠款支出1237.6萬元,賠款金額為農戶自繳保費的2.3倍,為參保農戶減少損失戶均789.16元。2016年,中藥材保險共賠付600萬元,賠付率58.44%,受益農戶1.35萬人,戶均賠款443.04元。當前只承保了5萬畝,部分農戶未能參保,未享受到保險帶來的紅利,針對農戶對保險的需求之大,政府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未來將逐年增大承保面積。
三、保險支持中藥材產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中藥材保險品種單一
隴南市中藥材品種比較豐富,農戶對大黃、紅芪、柴胡、天麻、豬苓、半夏等多種中藥材都有種植,但這些品種不在中央和省級補貼品種范圍之內,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隴南市中藥材產業規模化的發展。
(二)農戶的投保意識有待提高
很多農民將中藥材保險賠償金與國家給予農民的受災救濟款相互混淆,導致部分農民過渡依賴國家救助,不愿意投保,認為發生災害時國家會給予救濟。而部分農民對保險相關知識不了解,對中藥材保險更是知之甚少,認為只要辦理了中藥材保險,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遭受損失,保險公司就會全額給予理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民主動參保的積極性。
(三)保險機構承保積極性不高
隴南市是災害多發地帶,中藥材種植周期較長,市場價格波動劇烈,由于隴南市區域面積較廣,群眾居住比較松散,保險理賠類人才需求多,理賠投入較多,相對其他險種的收入較低,保險機構自主參保的積極性不強。
(四)保險專業人才匱乏
由于隴南市為偏遠山區,開展中藥材保險的區域也基本上到了最落后的農村地區,這里農業基礎落后,交通不便、工作環境差,許多保險專業人才都不愿意前往。隴南市缺乏核保、理賠、精算等專業人才,這嚴重影響了隴南市保險業的發展,同時也影響了中藥材保險在隴南的進一步推廣應用。
四、保險支持中藥材產業發展相關建議
(一)擴大政策性補貼險種
建議將隴南市具有特色和產量較高,產區較集中的半夏、茯苓、天麻等中藥材保險納入到政策性補貼險種,為隴南市中藥材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險保障,促進全市中藥材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二)加強保險人才培養和引進
目前隴南市保險人才較為缺乏,應加大保險人才培養的投資力度,擴大到高校招生的數量,適當提高生活補助水平,同時加強開展多種形式的保險職業培訓,培養優秀的保險專業人才,引進保險先進人才,為隴南中藥材保險發展提供人才保證。
(三)加大對中藥材保險的宣傳力度
隴南市8縣1區都有種植中藥材,雖然藥農們居住散,但政府和保險機構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宣傳中藥材保險(如:電視、報紙、網絡和當地的中藥材合作社等),使藥農們明白中藥材保險不是國家發放的救濟金,是在發生災害前給藥農們保底的一種保險形式。促進更多的藥農了解中藥材保險,增加藥農門自主參保的比例。
(四)適度提高財政補貼比例
隴南市中藥材保險是根據市值進行保險的,建議適度提高中藥材保險保額及政府補貼資金占比,激發藥農參保意愿,增強藥農抗風險能力,也進一步增加保險機構承保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