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鏡文,和月生,劉文科,胡惠珍,吳 彬
(惠州市第一婦幼保健院病理科,廣東 惠州 516000)
子宮內感染和炎性反應的后果包括流產、死產、早產、胎兒畸形、活動性產后感染和長期后遺癥(常是神經系統的疾患),胎盤病理檢查的組織學炎性反應可以客觀地記錄子宮內感染。急性絨毛膜羊膜炎(ACA)是發生于胎膜和臍帶的一種急性炎性反應,指胎盤、胎膜及臍帶出現多型核白細胞浸潤。胎盤炎性反應是一種常見并且重要的組織學發現,特定的炎細胞浸潤及其累及模式可反映病因并決定臨床意義[1]。國內外有關急性絨毛膜羊膜炎(ACA)對新生兒不良預后的影響仍存在爭議[2-5]。臍帶急性炎性反應是胎盤急性炎性反應中的一種形式。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756例胎盤病理及新生兒的臨床資料探討臍帶急性炎性反應與早產兒宮內感染之間的關系,以期為臨床診療提供客觀可靠的證據。
1.1一般資料:選擇2016年4月~2016年12月在惠州市第一婦幼保健院產科分娩的胎兒及其胎盤資料,納入標準:①單活胎;②胎齡28~36周;③母體妊娠期間無合并高血壓及糖尿病等合并癥;④新生兒無其他嚴重的合并癥或者并發癥,如基因遺傳性疾病、神經系統畸形等;⑤胎盤送病理檢查;⑥新生兒入住我院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院感病例;②病例資料不完整。收集資料756共例,其中男364例,女392例,胎齡196~259 d,平均(227.1±19.2) d,體重1 050~2 630g,平均(1854.3±450.5)g,其中自然分娩504例,剖宮產252例。
1.2研究方法:按照病理診斷的結果(是否有臍帶急性炎性反應)分為感染組及非感染組,兩組一般資料(新生兒性別、胎齡、出生體重、出生方式)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3胎盤組織學檢查:臨床送檢完整胎盤,包括胎膜、胎盤及臍帶,胎盤組織新鮮取材,取材部位包括:胎膜卷2塊,從破口位置卷至胎盤邊緣;臍帶2塊,近胎兒及近母體端各一塊;全厚胎盤2塊,胎盤中央及邊緣各一塊。取材后固定于10%的福爾馬林中24 h,組織在萊卡ASP200脫水機中常規脫水,并行石蠟包埋,制作4 μm切片,常規HE染色。組織學診斷臍帶急性炎的標準參考《Blaustein女性生殖道病理學》[6],根據中性粒細胞浸潤的部位分類為:早期(臍靜脈急性炎):中性粒細胞在臍帶靜脈肌層內彌漫浸潤;中期(臍動脈急性炎):中性粒細胞在臍帶動脈肌層及華通膠內彌漫浸潤;晚期(壞死性臍帶炎):中性粒細胞壞死,并形成圍繞其血管的壞死帶。所有診斷經二級病理醫師閱片確診。新生兒感染的診斷及相應治療參照新生兒膿毒癥臨床研究進展[7],所有診斷均經過三級醫師查房確診,并排除院感可能。

45例臍帶組織學感染組伴有早產兒臨床診斷感染的病例39例(86.7%),其中新生兒肺炎17例,新生兒敗血癥8例,新生兒感染10例,結膜炎3例,腦膜炎1例;711例臍帶組織學無感染組中早產兒臨床診斷新生兒感染病例149例(20.9%),其中新生兒肺炎63例,新生兒敗血癥12例,新生兒感染56例,結膜炎10例,腦膜炎5例,皮膚感染3例。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臍帶急性炎性反應的新生兒感染風險明顯增加(OR值20.8),敏感性20.7%,特異性98.9%。感染組中根據中性粒細胞的浸潤情況進一步細分為早期、中期及晚期,早產兒感染率分別為:81.8%(9/11)、84.2%(16/19)、93.3%(14/15),兩兩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臍帶急性炎性反應與早產兒一般情況的關系

組別例數胎齡(x±s,d)體重(x±s,g)出生方式順產[例(%)]性別男性[例(%)]組織學感染組45226.9±19.91784.6±432.329(64.4)22(52.6)組織學非感染組711227.1±19.11858.7±451.5475(66.8)342(48.1)P值0.9530.2850.7440.918
組織學急性絨毛膜羊膜炎(HCA)對新生兒結局的影響仍有爭議,多數研究認為,急性絨毛膜羊膜炎(HCA)對新生兒會產生嚴重的不良后果,與新生兒腦室內出血、腦白質軟化、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早發型敗血癥及肺炎發病率升高有關[8-9];有學者認為HCA可能降低其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RDS)的發生率[10-11]。
多數研究均把急性絨毛膜羊膜炎、急性絨毛膜血管炎及急性臍帶炎放到一起討論,急性絨毛膜羊膜炎浸潤的中性粒細胞主要來自母體,急性絨毛膜血管炎浸潤的中性粒細胞主要來自胎兒,但是來自母體的中性粒細胞也可浸潤至絨毛膜血管中,不易與來自胎兒的中性粒細胞區分。急性臍帶炎的中性粒細胞來自胎兒,為了進一步明確胎盤感染與新生兒感染之間的關系,筆者把急性臍帶炎單獨進行研究。本研究發現,45例臍帶組織學感染組伴有早產兒臨床診斷感染的病例39例(86.7%),711例臍帶組織學無感染組中早產兒臨床診斷新生兒感染病例149例(20.9%),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臍帶急性炎性反應的新生兒感染風險明顯增加(OR值20.8),特異性98.9%,敏感性20.7%。該數據表明組織學臍帶急性炎性反應與新生兒感染關系密切,有臍帶炎的新生兒感染風險明顯增加,并且有良好的特異性;但是敏感性較低,可能原因為部分早產兒免疫力系統發育不完善,缺乏白細胞反應,此外可能存在生產過程中羊水吸入、產道感染等原因。感染組中根據中性粒細胞的浸潤情況進一步細分為早期、中期及晚期,早產兒感染率分別為:81.8%(9/11)、84.2%(16/19)、93.3%(14/15),兩兩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急性臍帶炎與早產兒宮內感染關系密切,并且有高度的特異性,組織病理學檢查提示急性臍帶炎時,臨床醫生需要重視胎兒的感染情況,必要時進行早期干預,以免漏診耽誤病情。
[1] Redline RW.Clinically and biologically relevant patterns of placental inflammation[J].Pediatr Dev Pathol,2002,5(4):326.
[2] Soraisham A S,Trevenen C,Wood S,et al.Histological chorioamnionitis and neurodevelopmental outcome in preterm infants[J].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 Fetal & Neonatal Edition,2009,94(3):F218.
[3] Mehta R,Nanjundaswamy S,Shen-Schwarz S,et al.Neonatal morbidity and placental pathology[J].Indian Journal of Pediatrics,2006,73(1):25.
[4] Been JV1,Rours IG,Kornelisse RF,et al.Histologic chorioamnionitis fetal involvement and antenatal steroids:effects on neonatal outcome in preterm infants[J].Am J Obstet Gynecol,2009,201(6):587.e1.
[5] 蔡志勇,劉進娣,卞洪亮,等.組織學絨毛膜羊膜炎對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發生率的影響[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6,31(6):446.
[6] robert J.Kurman,Lora Hedrick Ellenson,Brigitte M.ronnett.Blaustein.女性生殖道病理學[M].第6版.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1005-1010.
[7] 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學組,《中華醫學會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新生兒敗血癥診療方案[J].中華兒科雜志,2003,41(12):897.
[8] 謝愛蘭,狄小丹,陳小嗚,等.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發生組織學絨毛膜羊膜炎的影響因素及新生兒結局[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2,47(2):105.
[9] 楊 娜,劉 敬,何平平,等.胎膜早破與足月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相關分析[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2,27(3):604.
[10] 楊海媛,廖小萍,胡美霞.預防早產亞臨床感染對妊娠結局影響的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8):15.
[11] Seehase M,Collins J J P,Kuypers E,et al.New Surfactant with SP-B and C Analogs Gives Survival Benefit after Inactivation in Preterm Lambs[J].Plos One,2012,7(10):e47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