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茜
(達川區人民醫院,四川 達州 635000)
血液樣本在采集、運送、分離過程中,由于未能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導致血液中紅細胞受到破壞,細胞中的物質溶入血清,出現溶血現象[1]。溶血是生化檢驗中經常出現和難以避免的問題,對生化檢驗結果準確性產生嚴重的影響,直接導致臨床診斷及治療出現失誤,容易造成醫療事故而引起糾紛[2]。因此,認真分析血液樣本發生溶血的原因,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并對生化檢驗結果進行校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3]。本次研究著重探討溶血對生化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影響及對校正方法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在本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間健康體檢者中隨機選取10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齡33~46歲,平均(35.4±1.3)歲。所有研究對象排除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肝腎功能正常,并自愿同意參加本次研究。
1.2方法:所有研究對象在采集血液樣本前24h無高脂飲食,于早晨使用真空采血管空腹采集靜脈血5 ml,平均分裝在兩支有肝素的試管內,一支沒有溶血的為A組,另一支經處理后溶血的為B組。A組在室溫下靜置15 min,采用離心法制備血清。B組進行溶血處理,離心為溶血程度不同的血清標本。
本次研究生化檢驗所使用儀器及試劑:日本SYSMEX XN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及配套溶血試劑,日立7600生化分析儀及邁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試劑、校準品(日立IES標準液)與質控液。使用上述儀器及試劑分別檢測兩組血清標本的血紅蛋白(Hb)、總蛋白(TP)、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脫氫酶(LDH)、K+、Na+、白蛋白(Alb)、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等指標水平。
1.3觀察兩組血清標本生化檢驗結果[4]:觀察血清濃度變化值與相應溶血變化值之間的關系:項目溶血變化值ΔX=B組生化檢驗測定值-A組相應項目的生化檢驗測定值。血清Hb濃度變化值ΔHb=B組Hb濃度測定值-A組相應項目Hb濃度測定值[5]。

2.1兩組血清標本生化檢驗結果:B組血清標本生化檢驗結果中TP、AST、CK、CK-MB、LDH、K+的測定值明顯高于A組的測定值,B組的Na+的測定值明顯低于A組的測定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Alb、TG、HDL的測定值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統計結果見表1。


組別TP(IU/L)AST(g/L)CK(IU/L)CK-MB(IU/L)LDH(IU/L)K+(mmol/L)Na+(mmol/L)Alb(g/L)TG(mmol/L)HDL(mmol/L)A組37.1±23.2472.48±3.80127.62±68.456.53±1.26172.20±54.483.97±1.03142.20±5.6441.60±1.841.52±0.471.42±0.43B組60.81±19.4579.33±4.57168.92±78.6184.61±16.49401.95±82.436.28±2.14123.05±.6741.62±1.681.54±0.861.30±0.63P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2.2血清Hb濃度變化值與相應項目溶血變化值之間的關系:血清Hb濃度變化值與相應項目溶血變化值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數據統計結果見表2。
表2ΔHb與相應項目溶血變化值

ΔHbΔTPΔASTΔCKΔCK-MBΔLDHΔK+ΔNa+0.802.3110521150.14-4.21.202.64121031540.43-5.41.603.46161946880.56-6.22.104.171724531271.12-8.92.804.982032671641.87-11.43.645.212336741742.01-15.44.505.642539821942.34-16.35.707.732846962642.83-23.46.208.8430531043283.49-29.47.2610.4735621174064.02-34.78.5312.644875.61204564.26-36.19.4313.9454941264874.63-38.5
進行生化檢驗的血液樣本在采集、運送、分離及保存過程中因操作不當可造成血液中紅細胞破裂,出現溶血現象[6]。溶血可不同程度的影響到生化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如果紅細胞內的某種生化成分的濃度高于血漿,將造成血漿中該成分的濃度增高[7]。溶血后血清Hb濃度的增加會導致生化檢驗檢測值高于真實水平,如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肌酸激酶(CK)、K+等指標,可分別高出10倍、69倍和23倍[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發生溶血的B組血清標本生化檢驗結果中TP、AST、CK、CK-MB、LDH、K+的測定值明顯高于未發生溶血的A組的測定值,B組的Na+的測定值明顯低于A組的測定值,上述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Alb、TG、HDL的測定值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血清Hb濃度變化值與相應項目溶血變化值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臨床上如果生化檢驗血液樣本發生溶血,應當重新進行樣本采集,對于無法重新采集血液樣本的情況,可利用血清Hb濃度變化值對受到影響的測定值進行校正。
[1] 龍躍兵,朱偉斌,章美燕.溶血對生化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影響及校正方法的探討[J].廣東醫學,2011,32(12):1562.
[2] 趙 東.溶血對生化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影響及校正方法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9(16):2024.
[3] 程春紅.溶血對生化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影響及校正方法[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5):67.
[4] 唐學玲.生化檢驗中標本溶血對結果準確性的影響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5):113.
[5] 余德清,胡 冬.溶血對生化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影響及校正方法分析[J].西藏醫藥,2016,37(2):16.
[6] 段雨函.溶血對生化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影響及校正方法分析[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學版),2016,33(1):83.
[7] 楊 玲.溶血對生化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影響及校正方法[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4):35.
[8] 蘇 東,桂滿元,王永娜,等.EDTA-K_2抗凝血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及校正方法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