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炯峰,李敬業(yè),黃志強
(梅州市人民醫(yī)院麻醉一科,廣東 梅州 514031)
小兒疝氣是小兒外科和疝外科的最常見疾病之一,其主要的治療手段是疝囊高位結扎手術[1-2]。在患兒疝囊高位結扎手術中傳統(tǒng)的喉罩通氣全身麻醉,術后患兒蘇醒時間長、患兒容易出現躁動,HR、MAP等生命體征相關指標不穩(wěn)定,使得患兒的手術風險大大升高[3]。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聯合喉罩通氣全身麻醉是一種新興的麻醉方式,據資料報道[4],該麻醉方法在患兒疝囊高位結扎手術中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故筆者選擇2014年7月~2017年3月在我院進行疝囊高位結扎術的100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深入探究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聯合喉罩通氣全身麻醉的麻醉方式在小兒疝囊高位結扎術中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2014年7月~2017年3月在我院進行疝囊高位結扎術的患兒100例,根據美國麻醉師協(xié)會(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的分級標準,對患兒分級為Ⅰ、Ⅱ級。經過隨機數表法,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本研究經過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納入標準:①患有嚴重心、腎、肺部疾病或者合并疾病的患兒;②手術前沒有服用或者滴注鎮(zhèn)痛類藥物;③手術之前檢測血小板和白細胞值正常;④征得患兒家屬的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⑤患兒不存在認知障礙;⑥患兒的呼吸系統(tǒng)和泌尿系統(tǒng)沒有感染癥狀;⑦患兒對麻醉劑不存在過敏現象;⑧患兒沒有咳嗽、發(fā)熱等癥狀。排除標準:①嚴重心、腎、肺部疾病的患兒;②手術前服用或者滴注鎮(zhèn)痛類藥物;③手術之前檢測血小板和白細胞值異常;④不積極配合本次研究的患兒及家屬;⑤患兒存在認知障礙;⑥患兒的呼吸系統(tǒng)和泌尿系統(tǒng)出現感染癥狀;⑦患兒對麻醉劑過敏;⑧患兒出現咳嗽、發(fā)熱等癥狀。對照組患兒50例,包括男34例,女16例 ;年齡4~9歲,平均(6.17±2.12)歲;體重21~42 kg,平均(24.21±2.32)kg;ASA分級中Ⅰ級22例,Ⅱ級28例。觀察組患兒50例,包括男32例,女18例 ;年齡4~9歲,平均(6.07±1.92)歲;體重20~42 kg,平均(23.21±2.72)kg;ASA分級中Ⅰ級21例,Ⅱ級29例。兩組患兒體重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故可以進行比較。
1.2方法
1.2.1對照組:患兒手術之前8 h禁止進食。手術前 30 min對患兒肌內注射阿托品(0.01 mg/kg)建立靜脈通路。針對依從性較差患兒,對其靜脈注射咪達唑侖(0.05 mg/kg)。進入手術室之后,檢測患兒測HR、MAP、血壓、脈搏等手術相關指標,連接吸氧裝置,使用面罩進行吸氧。之后,使用麻醉誘導用藥對患兒進行全身麻醉,用藥類型及劑量如下:芬太尼,劑量2 g/kg;咪達唑侖,劑量0.05 mg/kg(已使用過患兒不重復使用)。患兒連接Marsh 模型的雙通道 CP700-TCI 型注射泵,當丙泊酚達到效應室濃度(4 μg/ml)后給予患兒順苯磺酸阿曲庫銨(0.1 mg/kg)靜脈注射。麻醉藥物起效后對患兒置入喉罩。
1.2.2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S-NERVE型彩色多普勒超聲引導腹橫肌平面(Abdominal transverse muscle plane,TAP)阻滯。當麻醉藥物起效后,使用S-NERVE型彩色多普勒超聲6~13 MHz線陣探頭在12肋骨與髂嵴間腋前線水平側腹壁的位置進行定位掃描,定位成功之后,通過平面內進針,突破腹內斜肌以、腹外斜肌。當回抽無血之后,在腹內斜肌以、腹外斜肌之間注入鹽酸羅哌卡因(0.25%,0.5 ml/kg)。然后用同樣的方式對側進行阻滯。使用對乙酰氨基酚30 mg/kg的劑量對患兒塞肛平衡鎮(zhèn)痛,最大用到450 mg。
1.3觀察指標:患兒在不同時間點時的HR和MAP指標,時間點分為:T0:麻醉前;T1:喉罩插入后2 min;T2:手術開始;T3:退出腹腔鏡縫合腹膜時;T4拔出喉管時。患兒手術時間、蘇醒時間、躁動發(fā)生情況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躁動發(fā)生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患兒躁動例數(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患兒躁動例數(患兒不良反應例數)/總例數×100%。

2.1兩組HR及MAP比較:觀察組在T0時HR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1、T2、T3、T4時,HR的指標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觀察組患者在T0時MAP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主進意義(P>0.05);T1、T2、T3、T4時,MAP的指標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組別例數T0T1T2T3T4對照組50126.13±8.11139.15±9.16137.12±9.41136.78±8.53141.54±7.88觀察組50126.47±9.12121.32±8.65118.34±9.16119.89±8.35123.16±6.19t值0.197010.007110.112210.005412.9700P值0.84420.00000.00000.00000.0000


組別例數T0T1T2T3T4對照組5045.21±5.5747.23±5.8447.12±5.7647.54±5.8939.78±5.03觀察組5045.52±5.8231.29±3.1431.17±3.0232.19±3.6833.98±3.64t值0.272116.998817.341515.62846.6054P值0.78610.00000.00000.00000.0000
2.2兩組手術時間、蘇醒時間及躁動發(fā)生情況的比較:觀察組手術時間及術后蘇醒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躁動的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2.3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比較:觀察組咽喉痛、聲音嘶啞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4。
表3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蘇醒時間及躁動發(fā)生情況的比較

組別例數手術時間(x±s,min)蘇醒時間(x±s,min)躁動[例(%)]對照組5019.98±5.7817.01±1.783(6.00)觀察組5015.53±3.218.67±0.9814(28.00)t/χ2值4.759329.02288.5755P值0.00000.00000.0034
表4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比較[例(%)]

組別例數咽喉痛喉痙攣聲音嘶啞發(fā)生不良反應對照組504(8.00)3(6.00)6(10.00)13(26.00)觀察組501(2.00)2(4.00)1(2.00)1(2.00)χ2值4.16673.09283.840211.9601P值0.04120.07860.05000.0005
小兒疝氣是小兒外科以及疝外科的最常見一種疾病,其最主要的治療方式為小兒疝囊高位結扎術。小兒疝囊高位結扎術具有手術時間短、創(chuàng)傷小的優(yōu)勢[5]。但是患兒由于呼吸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全,呼吸系統(tǒng)容易受到影響,不利于手術的開展,并且可能會引起不良反應,影響預后,對患兒的恢復不利[6]。
目前臨床上廣泛使用的喉罩通氣全身麻醉的麻醉方式,對患兒氣管的傷害比較小,并且效果比較好。但是使用喉罩通氣全身麻醉時,藥物的使用劑量比較低,患兒機體代謝較快,容易導致患兒發(fā)生躁動,有些患者還可能伴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7]。
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聯合喉罩通氣全身麻醉是近些年新興的麻醉方式,腹橫肌平面阻滯對患兒身體不良影響比較小,并且顯著提高鎮(zhèn)痛的效果,能夠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使用超聲進行引導能再減少麻醉藥物劑量的前提下,有效的麻醉患兒,較少患兒躁動的發(fā)生[8]。
本研究表明,采用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聯合喉罩通氣全身麻醉患者在T0時HR及MAP指標與喉罩通氣全身麻醉患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T2、T3、T4時,HR及MAP的指標顯著低于喉罩通氣全身麻醉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采用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聯合喉罩通氣全身麻醉患者手術時間及術后蘇醒時間顯著短于喉罩通氣全身麻醉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躁動的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喉罩通氣全身麻醉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采用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聯合喉罩通氣全身麻醉患者咽喉痛、聲音嘶啞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喉罩通氣全身麻醉患者。
綜上所述,在小兒疝囊高位結扎術中,采用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聯合喉罩通氣全身麻醉的麻醉方式效果顯著,患兒的HR、MAP等生命體征相關指標穩(wěn)定,明顯縮短手術時間、蘇醒時間短,顯著降低患兒躁動率和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1] 周 琳,周畢軍.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術與傳統(tǒng)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療效對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7):1682.
[2] 孫一峰.小兒疝氣不同麻醉方法探討及藥物經濟學研究[J].天津醫(yī)學,2013,42(9):143.
[3] 程廷濤.小切口經外環(huán)入路行小兒疝囊高位結扎手術要點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7(12):1243.
[4] 馮慧悅,吳祎潔.單純喉罩全身麻醉及合并超聲引導腹橫肌平面阻滯對小兒疝囊高位結扎術麻醉效果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2016,26(7):112.
[5] 陳建華.腹腔鏡小兒疝囊高位結扎術與傳統(tǒng)小兒疝囊高位結扎術療效分析[J].現代預防醫(yī)學,2015,34(12):2396.
[6] 黎秋曦,賀長林,楊康等.腹腔鏡小兒疝囊高位結扎術46例療效評價[J].山東醫(yī)藥,2014,8(4):107.
[7] 黃俊偉,伍淑韞,關柏銳,等.喉罩通氣全身麻醉在小兒腹腔鏡手術中的應用[J].廣東醫(yī)學,2016,31(13):1703.
[8] 翁洪亮,范成云,王明敬.超聲引導腹橫肌平面阻滯聯合喉罩通氣麻醉在小兒腹腔鏡疝囊高位結扎術中的應用[J].山東醫(yī)藥,2014,11(4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