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梅,李 智,黃 浩
(廣東醫學院附屬惠東醫院內六科,廣東 惠東 516300)
克羅恩病(CD)是全消化道破壞慢性免疫相關疾病,青年群體發病率最高,已對個人、社會、國家健康及經濟水平產生巨大威脅[1]。有研究指出若能在疾病早期實施干預治療能顯著改善病情,提高臨床效果。國內外諸多報道稱血清C-反應蛋白(CRP)等血液生物指標及糞便鈣衛蛋白(FC)、糞便乳鐵蛋白(FL)等糞便生物標志物能有效達到診斷與評估疾病目的[2]。為此筆者就炎性生物標志物在克羅恩病診斷與疾病評估中的作用進行研究分析,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自愿參與試驗的24例克羅恩病患者及進行體檢的健康人員24例進行對照分析。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研究對象為我院2014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自愿參與試驗的24例克羅恩病患者,即CD組,經CD疾病活動度指數評分再分為重度CD組5例,中度CD組11例,緩解CD組8例;同時在我院選取進行體檢的健康人員24例,記對照組。納入需符合以下標準:①《克羅恩病診斷標準》[3]判定的患者;②自愿參加本次實驗且簽訂知情書。排除需符合以下標準:①患其他炎癥性腸病者;②思維不清晰,語言溝通困難者;③患嚴重心肺疾病者;④處于妊娠或哺乳期者。其中CD組男17例,女7例,年齡20~77歲,平均(33.11±7.23)歲,病程5個月~10年,平均(3.33±0.29) 年;病變部位,回結腸型6例,小腸型13例,結腸型5例;內鏡下表現,有潰瘍者10例,假息肉樣增生4例,腸腔狹窄5例,結節樣或肉芽增生5例。對照組男16例,女8例,年齡21~75歲,平均(32.62±8.63)歲。兩組入選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酶聯免疫法檢測入選者糞便鈣衛蛋白、血清C-反應蛋白、糞便乳鐵蛋白濃度。采集入選者血清及糞便樣本,使用對應檢測試劑盒讀數炎性生物標志物。觀察記錄上述炎性生物標志物濃度在克羅恩病診斷與疾病評估中的作用,并分析其與CD內鏡下嚴重程度指數及CD疾病活動度指數Spearman相關系數。
1.3統計學方法:利用SPSS13.0進行處理分析,相關分析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法,數據資料對比分析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各組入選者FC、CRP、FL含量比較:緩解CD組FC、CRP、FL含量分別為143.86 μg/g、20.43 mg/L、17.23 μg/g,中度CD組分別為698.32 μg/g、31.32 mg/L、54.86 μg/g,重度CD組分別為1173.44 μg/g、45.14 mg/L、114.24 μg/g,三組間FC、CRP、FL含量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1.64 μg/g、5.10 mg/L、2.16 μg/g,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各組入選者FC、CRP、FL含量比較

組別例數FC(μg/g)CRP(mg/L)FL(μg/g)對照組2481.645.102.16緩解CD組8143.86①20.43①17.23①中度CD組11698.32①②31.32①②54.86①②重度CD組51173.44①②③45.14①②③114.24①②③
注:與對照組比較,①P<0.05;與緩解CD組比較,②P<0.05;與中度CD組比較,③P<0.05
2.2各炎性生物標志物診斷性能比較:FC臨界值為104 μg/g時敏感性及特異性分別為91.15%及65.88%,FL臨界值為10 μg/g時敏感性及特異性分別為90.01%及71.29%,擁有較高的敏感性。CRP臨界值為8 mg/L時敏感性及特異性分別為54.58%及43.99%,敏感性及特異性均較低。見表2。
2.3各炎性生物標志物與CDEIS及CDAI相關系數:各炎性生物標志物與CD內鏡下嚴重程度(CDEIS)指數及CD疾病活動度指數(CDAI)Spearman相關系數,均呈現強相關性(P<0.05)。見表3。
表2各炎性生物標志物診斷性能

陽性界值≥104μg/g(FC)≥8mg/L(CRP)≥10μg/g(FL)特異性(%)65.8843.9971.29敏感性(%)91.1554.5890.01
表3各炎性生物標志物與CDEIS及CDAI相關系數

項目FCCRPFLCDEIS0.3000.3090.254CDAI0.3540.3210.316
克羅恩病為臨床炎性反應性腸病之一,該病為增殖性病變貫穿各層腸壁,在任何胃腸道部位均可發生,侵犯局部淋巴結和腸系膜。當病變部位結腸和小腸同時累及常發展成右半結腸和回腸病變。本病呈節段分布病變,正常腸段與病變部位界限清晰,相互間隔,呈現跳躍區特征。但是克羅恩病現今仍未查明病變原因,多數專家認為這是免疫、環境、感染、遺傳等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結果。克羅恩病臨床病癥有腹痛、腸梗阻、腹瀉并伴隨腸外表現如營養障礙、發熱等,慢性期受累腸管上端擴張呈管狀外形,腸壁僵硬、增厚;急性期炎變、腸壁水腫等。病程中反復發作,多遷延,腸內外表現頻發,甚至癌變,對患者健康及生存造成威脅。現階段尚無法根治,及時手術治療,術后仍有很高復發概率,并且該病的死亡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病變范圍、復發率、病程的延長、病癥侵襲強弱等改變,因此需要盡早發現進行緩解治療。臨床上診斷克羅恩病金標準組織病理學和內鏡檢查,但其為有創檢查,檢查前腸道需進行準備,具有侵入性,費時且患者不易接受,相關并發癥可能在檢查過程發生,若患者處于緩解期極易被漏檢。因此需尋找一些簡便、非侵入性、準確、簡便方法替代金標準診斷克羅恩病并能實時監測疾病動態。報道指出CRP、FC、FL等炎性生物標志物能達到上述目的。
糞便鈣衛蛋白(FC)是鈣鋅結合蛋白,由中性粒細胞分泌。FC功能多種多樣,能抑制合成金屬蛋白酶,削弱真菌和細菌活性,提高腫瘤細胞侵襲能力,促進其生長;炎性反應及感染情況下維持胞內外環境穩態,誘使細胞凋亡及自體吞噬,調節炎性反應;炎性反應發生時控制鈣離子及靶蛋白促使白細胞聚集等作用。患克羅恩病時中性粒細胞增多導致FC濃度提高,且為FC主要來源[4]。FL是鐵結合糖蛋白,儲存在腸道內皮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擁有抗炎、廣譜抗菌、調控免疫反應、抗病毒、抑制腫瘤、抗氧化等作用。患克羅恩病時中性粒細胞增多, FL含量可以反應患者炎性反應情況,其含量顯著增高[5]。芬蘭專家比較研究了FL、FC及內鏡在診斷與評估克羅恩病疾病的情況,按照病情輕重程度CDEIS評分從13.0到4.8,CDAI從69到49, FC從130 μg/g 到1 175 μg/g,FL從2.8 μg/g 到105 μg/g,上述指標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FC 與FL變化水平與CDEIS與CDAI平行;FC臨界值為100 μg/g,敏感性及特異性95% 及54%,FL臨界值為11 μg/g,敏感性及特異性92%及59%。與本次試驗結果一致,結果顯示緩解CD組、中度CD組、重度CD組FL、FC含量呈增加趨勢,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與CDEIS及CDAI均呈現強相關性。說明炎性生物標志物能作為克羅恩病診斷與疾病評估重要指標。
綜上所述,糞便乳鐵蛋白與糞便鈣衛蛋白能有效診斷克羅恩病,且敏感性較高。其與CD內鏡下嚴重程度指數及CD疾病活動度指數具有強相關性,能有效評估克羅恩病病情發展,幫助制定對癥治療措施。并且能較為準確預估患者是否存在復發隱患。但是糞便乳鐵蛋白與糞便鈣衛蛋白物診斷中特異性缺乏,且各研究選取臨界值各不相同,尚無統一標準,仍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1] 李 菁,鐘麗坤,梁列新.克羅恩病診斷及疾病評估方法的研究進展[J].廣西醫學,2017,39(5):693.
[2] 張 明,邱 琛,朱振浩,等.回結腸鏡與小腸膠囊內鏡在疑診克羅恩病中的診斷價值[J].廣東醫學,2017,38(9):1408.
[3] 尹丹萍,劉同亭.克羅恩病與腸結核鑒別診斷的新進展[J].中華消化病與影像雜志(電子版),2017,7(2):79.
[4] 張雪峰.CT小腸造影在克羅恩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7,23(3):44.
[5] 張 怡,王培學,張紅杰.炎性生物標志物在克羅恩病診斷與疾病評估中的作用[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6,24(32):4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