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科仕
(廣東省雷州市人民醫院管外科,廣東 雷州 524200)
腸瘺是指在腸管之間、其他臟器與腸管之間發生異常通道,導致腸腔內的腸內容物溢出,從而引發營養不良、感染、器官功能障礙、體液丟失等病理生理的改變[1]。早期治療腸瘺主要是應用營養支持、抗感染、引流等以期自愈,如無法自愈則需進行手術治療,但手術會致使病程延長,醫療費用增加,并會導致并發癥的發生率上升,從而帶給患者極大的痛苦[2-3]。有研究表明,在腸瘺的治療中應用經竇道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改良膠封堵術,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為了進一步確認該方法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選取了我院收治的65例腸瘺患者作為此次觀察分析的對象,同時深入分析了該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5例腸瘺患者作為此次觀察分析的對象,按隨機分配的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對照組中共有患者32例,包括男17例,女15例;年齡53~82歲,平均(66.34±1.25)歲;胃癌3例,小腸間質瘤2例,結腸直腸癌16例,小腸粘連性腸梗阻5例,直腸良性腫瘤6例。研究組中共有患者33例,包括男17例,女16例;年齡65~81歲,平均(66.57±1.36)歲;胃癌6例,小腸間質瘤3例,結腸直腸癌13例,小腸粘連性腸梗阻8例,直腸良性腫瘤3例。根據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實施保守治療,患者禁食,以減少胃腸的壓力;創建通暢的腹腔引流,在瘺口附近置入引流管以行腹腔引流;使用氧化鋅軟膏在瘺口處進行涂抹,以促使抗感染的能力增強,并促使患者的水電解質平衡與器官功能保持穩定;使用生長抑素,以減少瘺口腸液的溢出量;在治療的過程中按照瘺口的引流量,逐漸地將腸內與腸外的營養轉為胃腸內營養。
研究組在對患者實施禁食、營養支持、抗感染、腸道減壓、生長抑素、放置有效的引流管等治療后,行經竇道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改良膠封堵術。指導患者呈平臥的姿勢,在消毒鋪巾后,把導管導絲經腹壁的竇道口插入5 cm,并將造影導管插入以行造影,將對比劑送進腸腔中,顯示為腸外瘺。造影能看見竇道全程及內瘺口,對比劑在進到腸腔后,在竇道內及內瘺口的周圍發現對比劑無明顯外露,表明腸外瘺竇道完整。為了防止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改良膠滲進腸腔,需經過導管將彈簧鋼圈放置于腸外瘺內口距竇道的5 mm處,之后將3 ml碘油與2 ml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改良膠進行混合,一邊注入混合液一邊撤退導管,以將竇道封閉。依據竇道的大小用1.5 ml混合液進行封堵,在透視下顯示成功封堵竇道后,壓迫竇道口10 min以促凝。
1.3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觀察并比較兩組的臨床效果、住院時間、經口飲食的時間、肛門排氣的時間、腹脹持續的時間及胃泌素與胃動素的含量。其中,臨床效果的評價標準:如患者腸內的膿腫基本清除,腸道功能恢復正常,且體征、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則為顯效;如患者腸內的膿腫明顯減少,腸道功能基本恢復,且體征、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則為有效;如患者的體征、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甚至進一步惡化,腸道功能仍嚴重受損,則為無效。(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總有效率。

2.1比較兩組的臨床效果:對照組的總有效率比研究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2.2對比兩組的相關指標:對照組的住院時間與經口飲食的時間比研究組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2.3對比兩組胃腸功能的恢復情況:研究組的胃泌素與胃動素的含量比研究組高,對照組肛門排氣的時間、腹脹持續的時間長于研究組,有統計學差異存在(P<0.05)。如表3。
表1比較兩組的臨床效果[例(%)]

組別例數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對照組325(15.63)21(65.62)6(18.75)26(81.25)研究組3313(39.39)19(57.58)1(3.03)32(96.97)χ2值4.580.444.184.18P值<0.05>0.05<0.05<0.05


組別例數住院時間經口飲食的時間對照組3241.37±4.2419.65±3.26研究組3328.67±5.3512.15±3.12t值4.873.82P值<0.05<0.05


組別例數胃泌素(pg/ml)胃動素(pg/ml)肛門排氣的時間(d)腹脹持續的時間(d)對照組32157.63±25.3156.48±7.844.16±0.545.69±0.67研究組33249.65±25.1778.43±7.722.75±0.453.46±0.62t值6.024.644.375.54P值<0.05<0.05<0.05<0.05
腸瘺是由感染、手術、腹部創傷等原因引起,具有較高的病死率與復發率,對患者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早期診斷是提高腸瘺治療效果的關鍵,依據腸液流失量、腸瘺的位置、瘺口的大小評估患者的外科情況及全身狀況,以制定個性化的治療[4]。臨床上主要是通過對感染進行控制、給予營養支持、糾正水電解質的失衡等進行治療,以促進瘺管的自愈。對于難自愈的腸瘺可使用堵塞的方法進行治療,但該方法的創傷較大,無法準確地掌控竇道的內外口,封堵后極易復發[5]。
經竇道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改良膠封堵術能對整個的竇道進行封堵,且術后不易復發[6]。該方法的操作較簡單,不需要特殊的材料與設備,在造影后能立即進行封堵,并能一次性地完成診斷及治療,且創傷較小,不會引起不良反應,不會對腸壁造成損傷,起效較快[7]。同時,經竇道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改良膠封堵術能有效地防止腸內物質喪失,并能避免腸液對組織進行刺激、消化,從而促使腸瘺的閉合時間、住院的時間有效地縮短[8]。此外,對患者禁食、應用生長抑素、胃腸減壓、放置合適的引流管等能促使胃腸液漏出有效地減少,并能充分及時地引流,從而降低毒素吸收,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改善,有效地防止了膿毒血癥的發生,進而對瘺口的愈合有促進作用[9-10]。
綜上所述,將經竇道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改良膠封堵術應用于腸瘺患者的治療中,不僅能促進腸瘺的早日愈合,還能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建議臨床應用與推廣。
[1] 江方正,宋湘玲,趙雪成,等.多發腸瘺患者分段式腸內營養聯合消化液回輸的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32(12):39.
[2] 趙 晶,林 彬.結腸癌術后并發腸瘺致腹腔感染患者的主要致病菌及護理觀察[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15,27(11):1322.
[3] 任瑩坤,韓廣森,趙玉洲,等.右半結腸切除治療闌尾炎術后腸瘺療效分析[J].臨床外科雜志,2015,23(4):278.
[4] 張渝科,譚云火,吳國慶,等.改良雙套管持續負壓沖洗引流對腹部創傷術后腸瘺療效觀察[J].創傷外科雜志,2016,18(5):309.
[5] 孫 敏,陶小紅,黃 東,等.腹腔三套管聯合造口袋治療急性腸瘺的隨機對照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5(1):83.
[6] 李冉冉,任建安,王革非,等.腸內營養對腸瘺非甲狀腺疾病綜合征患者甲狀腺功能的作用研究[J].腸外與腸內營養,2016,23(5):270.
[7] 謝 坪,李 剛,于 翔.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超選擇動脈栓塞治療血管發育不良性下消化道出血7例[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6,25(2):167.
[8] 張 飛,趙 君,孟興凱,等.合成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醫用膠用于肝臟止血[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6,20(47):7112.
[9] 李英夫,宣兆博,王 鶴,等.欖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納米粒子對SHG-44腦膠質瘤的抑制作用[J].中國老年學,2016,36(16):3917.
[10] 賴 雪,鐘 武,胡迎春,等.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納米粒載BDNF基因的制備及在活體大鼠腦內表達的實驗研究[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5,14(10):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