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福江,張志玲,王昭睿
(1.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三工程局醫院檢驗科,山東 德州 253009;2.山東省德州市人民醫院兒科,山東 德州 253000)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是一種獲得性疾病,各種原因引起的腸黏膜損壞,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了,臨床表現不典型,可能與早產兒喂養不耐受及腸系膜上動脈的血流增加有關,通常發生在出生后3~10天,主要發生在早產兒和低體重兒,是新生兒消化系統非常嚴重的疾病。而臨床常用的指標如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X線檢查等特異性不高,并且常用的血培養等診斷方法存在一定的時限性,使得早期診斷受到限制。有研究證實,降鈣素原(PCT)和超每C-反應蛋白(hs-CRP)在新生兒早發型細菌感染有較高的敏感度和特異度[1]。腸脂肪酸結合蛋白(I-FABP)是脂肪酸結合蛋白(FABP)現已發現的9種類型之一,主要位于小腸黏膜微絨毛尖端,在生理情況下幾乎檢測不到,當缺氧、缺血時,I-FABP釋放增加。因此,I-FABP是腸缺血較理想的生物學診斷指標,有較好的器官特異性[2]。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住院NEC患兒32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診斷標準符合[3];對照組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都是非腸缺血患兒。
1.2儀器與試劑:血清I-FBAP應用酶聯免疫吸附法,PCT使用深圳微點定量熒光免疫檢測儀,深圳微點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試劑,應用免疫熒光法;hs-CRP使用儀器為日立7600全自動生化儀,應用免疫透射比濁測定法。
1.3方法:住院患兒空腹抽取靜脈血4 ml,置于含促凝劑的紅帽試管中,I-FBAP試劑盒購自上海酶聯生物研究所,PCT使用深圳微點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試劑,hs-CRP使用德賽診斷系統有限公司的試劑。

NEC患兒I-FABP明顯高于對照組,PCT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hs-CRP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項目對照組NEC患兒P值I-FABP(ng/ml)2.3±1.26.1±3.3<0.05hs-PCT(ng/ml)0.6±0.35.6±2.2<0.05hs-CRP3.3±1.76.0±2.5<0.05
NEC為小腸缺血性疾病,是一種局限于小腸的急性出血性壞死性炎癥,是兒科常見的急腹癥之一[3]。目前國內外對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有關特異性指標研究較少。NEC早期的臨床表現無特異性,且缺乏可靠的生物學診斷指標,早期確診率低。本研究通過對I-FABP、PCT及hs-CRP的聯合檢測提高NEC的診斷符合率,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I-FABP是由小腸單層柱狀上皮細胞分泌的一種小分子蛋白質,占成熟的細胞基質蛋白的2%。腸缺血早期僅有黏膜受累時,即可因為細胞通透性升高而導致I-FABP釋放入血,具有較好的器官特異性[4]。已有研究顯示I-FABP 在腸缺血性疾病患者體內顯著升高[5],I-FABP 升高水平與NEC 嚴重程度一致,提示I-FABP可作為評價NEC 嚴重程度的一項指標[6]。I-FABP 作為診斷NEC 的血清標志物,它的診斷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較高[7],在臨床早期診斷中,具有較高的優越性,對確診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患兒具有重要意義。
PCT是降鈣素的前體物質,正常生理狀態下由甲狀腺C細胞合成,感染時全身多種組織均可產生,PCT的穩定性高,檢測時不受激素治療的影響,健康人群中PCT含量很低,PCT于出生后24~30 h達其生理性高峰21 ng/ml,但平均值僅為2 ng/ml。出生后第3天起,PCT正常參考值同成人。因此,PCT是與感染高度相關的生物標記物,在膿毒血癥情況下,2~6 h即可檢測到其水平的增長,當治療有效時,PCT則迅速下降,半衰期約20~24 h。因此,PCT在診斷NEC時,有較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PCT是診斷兒童細菌感染理想的標志物。PCT≤0.5 mg/ml基本可以排除細菌感染,>2 ng/ml水平以上基本可以排除病毒性感染,表示存在嚴重的細菌性感染,而在≥0.5且≤2 ng/ml水平時,需密切觀察,聯系臨床體征[8],通過對PCT的檢測能夠對并發癥及感染現象進行早期判斷并治療[9]。
hs-CRP是由肝細胞在IL-6、IL-2、TNF刺激下合成,局部炎性反應時也可由巨噬細胞產生少量的hs-CRP,半衰期為19 h。人體有炎癥刺激時反應迅速,增量也大,隨著恢復下降也快。hs-CRP 上升速度、幅度及持續時間與病情及組織損傷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不受生理活動的影響,不受化療、放療和激素治療的影響,CRP升高的程度反映炎癥組織和感染的范圍.嚴重程度和活動性。因此,持續的高hs-CRP 水平可能代表NEC乃至并發癥正在發生[10],hs-CRP不僅在 細菌感染時升高,也會因為急性排異反應、病毒感染以及手術等導致其升高,為此感染性疾病的診斷hs-CRP不具備特異性[11]。
總之,I-FABP的分布具有特異性,腸缺血后具有快速升高的特點,作為診斷NEC,特別是早期NEC,是一個敏感性和特異性非常好的實驗室診斷指標。而PCT和hs-CRP在診斷細菌性感染中公認的突出作用,使得I-FABP與PCT 和hs-CRP三者聯合應用,為實驗室范圍內診斷NEC非常好的組合,提高了NEC 診斷的敏感性和準確性,對NEC的明確診斷有非常大的意義。但單獨依靠PCT 或hs-CRP 在診斷細菌性感染時有其相應的局限性,而兩者聯合應用,則有助于提高細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診斷的敏感度、特異度和準確率[12]。
[1] 石來軍.降鈣素原及超敏C-反應蛋白早期發現新生兒感染中的預警意義[J].中國醫藥導刊,2016,18(4):351.
[2] 傅益永,韋 紅.腸型脂肪酸結合蛋白在早期診斷小兒腸缺血性疾病中的研究進展[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1,26(19)1531.
[3] 王雪蓮,陳 超.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病因及危險因素研究進展[J].中華兒科雜志,2013,51(5):340.
[4] 趙海東,田曉峰,郭 健,等.腸型脂肪酸結合蛋白對腸缺血早期診斷的意義[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4,13(7):513.
[5] 王雪蓮,陳 超.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病因及危險因素研究進展[J].中華兒科雜志,2013,51(5):340.
[6] 皇甫春榮,李 平.腸型脂肪酸結合蛋白檢測在足月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炎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4,16(11):1125.
[7] 關海山,閆安平.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血漿腸脂肪酸結合蛋白水平變化的意義[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4,29(3):175.
[8] 鄧擁軍,格 蘭.血清降鈣素原的測定在兒童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2,30(5):474.
[9] 婁玉霞.血清降鈣素原的檢測在兒科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4):86.
[10] 黃秀群.C- 反應蛋白和降鈣素原在診斷早產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中的比較[J].中國醫藥導報,2013,1(6):55.
[11] 徐 煒.血清降鈣素原與C 反應蛋白應診斷老年感染性疾病的效果[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8(35):4321.
[12] 羅誠武,李深根.血清降鈣素原和超敏C 反應蛋白檢測對發熱兒童早期鑒別診斷的應用價值[J].中國當代醫藥,2012,22(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