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曉卓
(大連工業大學,遼寧大連 116034)
生活節奏加快,面對生活壓力和環境等問題,倡導“回歸自然”的產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親睞。原生態材質是大自然賦予的天然材料,尤其是被人們忽視的自然材料,不僅能使風格個性化,還能表達親近自然的情感,也給燈具設計帶來了新的靈感。
原生態材質是相對人工材質而言的,即在自然界中自然生長或天然形成的,經過加工和提煉后仍然保持著自然特性的材料,如木、竹、騰、麻。一般的自然材質都會給觀賞者在視覺和觸覺的感受是質樸的、親近的。
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原生態材質來自于美麗的生命。不同的樹木的年輪、葉子的脈絡都是代表了生命,是大自然神奇的力量所形成的,有著豐富性于多樣性,還具有自然性、偶然性、隨意性。自然材質種類繁多,每種自然材質的形態又各有不同,不僅如此,就算同一種自然材質它的形態也不會完全相同的。
它們的形態不同所表現的物理性質也不同具體表現在:粗、細、輕、重、干、濕、軟、硬、脆、韌、薄、厚等等。
植物材質不同于其他材質,它擁有自然生長的紋理,即植物表面積內部的紋路,如各種植物葉子表層葉脈紋理、樹皮表面紋理、樹木截面年輪的紋理都是受到時間、地質、光照、水分等條件的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些就是自然材質的肌理。不同植物有著不同的肌理,即使是同種植物的肌理也有一些差別。很多植物的肌理呈現出自由、放松、無規律的勢態,并且還有很豐富的紋理細節。表面粗糙的植物在視覺上的體量感更大更膨脹,看起來會更重,如柳樹皮表面溝壑縱橫給人感覺粗糙、厚實;干樹枝給人感覺粗糙堅硬。麥穗給人感覺密集、質樸。肌理光滑細膩的植物會顯得輕快、潔凈、輕盈,如麥秸稈給人感覺挺拔細膩、平滑;棕櫚皮給人感覺質樸細膩;銀杏樹葉給人感覺輕盈柔美。
原生態材質有植物的固有色彩,它們的色彩大都樸實,多呈現淺綠色、淺黃色、灰色、棕色等,色彩樸實無華跟人工色彩有著很大的差別,還減少了化學顏料的使用,更加環保。它們的色彩也同樣影響人們的心理感受,如深褐色的木質會給人壓抑的心理暗示,也有莊嚴莊重的視覺感受;淺黃色的藤條給人溫和靈動的感覺;淺綠、淺黃色的小麥秸稈給人清新的感覺;淺棕色的棕櫚皮給人細膩的感覺;米白色的拉菲草給人柔軟的感覺。
原生態材質的形態各有不同再加上每種植物的表面都有特有的光澤和自然的肌理,使得原生態材質本身就有個性化特點,萊布尼茨曾經說過“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自然材質本身就具有獨一無二的特性。我們可以熟悉原生態材質的特性,根據不同材質所體現的不同視覺感受適當的應用在設計當中,轉化成我們的設計語言。
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原生態材料仍然以其特有的性質(天然的形態、色彩、機理、質感)被設計師運用到現代設計中。
例如加拿大的設計師Patty Johnson設計的New Caribean Design系列家居器皿設計,采用了煙葉和混凝土工藝的結合,自然材料在現代設計中應用符合了和順應了當今生態保護和循環經濟的環保理念,也成為一種新的時代的風尚(如圖1)。
自然材質也逐漸應用在燈具設計當中,例如泰國的Ango design團隊設計的麻絲燈具(如圖2),在工業化的今天,這種對大自然有種的贊美的實際理念有其珍貴。采用傳統可再生的麻絲設計制作的燈具,兼具了環保的理念和麻絲纖維肌理的良好透光性,與燈光結合,營造出世外桃源般的自然氣氛。充分利用了材質的特性并與產品的屬性有機的結合。在現有燈具設計中,運用自然材質的燈具還有很多,大多運用常見的自然材質,像木、竹、藤、麻等。還有些自然材料因為一些原因不能實現在燈具上,比如自然材質透光性和遮光性、堅硬程度、韌性等,還需要把材質和技術工藝相結合,在實踐中考慮燈具的設計。設計一系列用自然材料所制作的燈具,使自然材料融入田園風格居室,創造出簡樸、高雅自然的氣氛,邀三五好友,對月品茗,來讓心靈回歸自然,還有一番世外桃源感覺,實現了人們對家園的美好向往。
(如圖3)酷似鳥巢的造型的燈具,在微黃色的燈光的襯托下,仿佛里面真的有小鳥在棲息,效果真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非常具有生活情趣和藝術情調。

圖1

圖2

圖3
可以設計制作燈具的自然材料有很多:藤蔓、特殊加工的葉脈、甚至是肌理比較美觀的樹皮都可以。我覺得這些材料本身的存在就是大自然贈予我們的一種美的存在,它們的美不需要經過特殊的工業加工,自然的生長感、蜿蜒感,天然的美麗色彩,多變的特有肌理就是它們的優勢與特長。而且它們的存在也不會給當下工業化污染的社會環境帶來壓力,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圖4
因為原生態材質的形態、肌理、色彩都具有獨特的美,將原生態材料的表面屬性運用在設計中,所創造的產品被賦予了情感內涵,審美的提升和轉變影響著人們對材質的原則。工業化大生產飛速發展使得各種人造材料不斷涌現,給人們生活帶來了便利,但同時環境問題也日益顯著。工業化復制的產品給人冰冷、疏遠的感覺,退去都市的繁華,人們潛意識里還是向往瓶頸淳樸的生活,這是一種情感歸宿,這正和原生態材料所表達的天然美感獨特魅力表現,符合人們所追求崇尚自然和諧的生活境界,這是工業材料無法比擬的。原生態材料的運用是一種審美和情感的體現,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原生態材料的地位是無法取代的。
在原生態材質的基礎上如果結合使用者心理對傳統手工藝的懷念,加入手工藝制作,如編織、縫紉、刺繡等人工非機械的制作工藝,就會使產品在實現個性化的同時又體現了產品的藝術化和情感化。
情感要素是使燈具變的有人情味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影響燈具與用戶交流的重要元素。在燈具與用戶之間,不單單只是燈具決定用戶的情感選擇,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用戶的情感意向和情感選擇制約著燈具的燈具的趣味和形式風格。燈具中的情感要素也可以通過燈具與用戶之間的體驗與情感交流,傳遞設計師們的情感關懷,這就要求善于營造生活的意向、善于捕捉當代的理念、以使得自己設計的作品更能激發人的情感。
本次燈具設計作品《“落”系列燈具設計》(如圖4),從自然“遺落”的材料(葉脈、拉菲草、麻繩、絲瓜囊)出發,結合“縫”與“編”的手工藝手法,為現在廣受青睞的田園主題空間做出獨特個性化的燈具設計,給人親近自然的機會。
壁燈“落葉”,運用經過處理的干葉脈和干燥的拉菲草織成的網格加上自帶芳香的香樟木與棉線的手工縫制相結合,形成樹葉隨風飄落的自然美。
立燈“落果”主要材料有絲瓜絡、麻繩、天然空心的香樟木,絲瓜絡做的燈罩上用七彩棉線縫制出山、水、云的抽象圖案,在有限的空間內表現了大自然無限的樂趣。
壁燈“落林”主要材料有香檀木、干枯的樹枝、拉菲草編制的網格??輼渲τ闷卟拭蘧€捆綁秩序排列,在燈光的照射下營造出一片白樺林的意境。
通過運用原生態的材質,喚醒人們對自然的懷念,為家庭環境增添一份自然的溫馨。
自然田園風格主題空間的燈具設計,通過原生態材質和形態來展現自然靜謐的抽象意境,產品考慮用縫和織等概念結合自然材料和形態與現代工業化生產和高科技快節奏的生活形成反差,來營造回歸自然的感覺,在悠然舒暢的環境里,讓人們放松釋懷,一定程度上環節工作和生活壓力從而使人們在快節奏生活中獲得生理和心理的平衡。
[1]江湘云.設計材料及加工工藝[M].第2版.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2
[2]李彬彬.設計心理學[M].第1版.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3
[3]劉森林.室內環境設計的材質[J].家具與室內裝飾,1991.
[4]安迪.美感來自材料[J].裝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