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定妮
(湖北工程職業學院 機電工程學院,湖北 黃石 435000)
目前模具行業呈現區域聚集性特征,每個產業集群地對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不盡相同。以上海為龍頭,蘇、浙為兩翼的長三角地區模具產業迅速發展:上海模具產業集中在信息(it)產業的精密鎂合金壓鑄模、精密注塑模和汽車行業的覆蓋件模具、大型零件壓鑄模、精密沖壓件多任務位級進模。江蘇無錫、蘇州則以等手機、照相機、筆記本電腦、液晶電視機等it業模具產業、集成電路引線框架模具以及集成電路塑封模具等精密復雜模具產業為主。浙江省模具產業以寧波市和臺州市為代表。寧波市的余姚、寧海、慈溪及鄞州主要生產塑料模,北侖以壓鑄模為主,象山和舟山以鑄造模和沖壓模具為主。臺州市主要模具生產企業集中在黃巖和路橋,塑料模具占大多數,如黃巖集中在汽車、摩托車、家電、音像、管件、物流等系列的塑料模具。為提高制造業的裝備水平和發展能力,模具 CAD/CAE/CAM 和 CAPP、PDM、ERP 等軟件、高性能電加工技術及設備、精密測量技術及設備、先進的模具型腔表面處理技術及設備、深孔加工和試模設備以及其一體化、智能化的信息集成生產技術在長三角模具市場上持續走旺。
珠三角模具市場是指廣東省模具,全國模具產值有40%多來自廣東,而且模具加工設備數控化率及設備的性能、模具加工工藝、生產專業化水準和標準程度領先國內其它省市。隨著廣東工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石化、汽車、高新技術等多個產業的發展都對廣東的模具制造提出了更高要求。未來幾年廣東的模具制造將日趨精密、復雜。
湖北工程職業學院所在的黃石市作為中國擠出模具之都,也已經成為中國模具行業的重要集聚地,據統計,我市擠出模具占據全國65%的市場份額,擁有鴻達、通達等模具生產企業51家,標準件制作、模塊加工、五金件等相關配套企業80多家,就業人員達2萬余人,特別是木塑擠出模具、混塑擠出模及PVC~U側貼膜擠出模具的生產,處于創新領先地位,同時黃石又是全國太陽能、壓縮機以及模具鋼的主要生產基地,擁有東舟重工、廣東日盛、中冶重鑄等模具鋼生產企業400余家,年產模具鋼約60萬噸,年銷售收入約60億元,模具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湖北省作為我國中部內陸省份,由于地域條件、經濟基礎決定了我省目前仍然為勞動力輸出大省,我院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主要面向省內招生,地域特點和生源特點決定了本專業畢業生大多數將赴長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區尋找就業機會,僅黃石及周邊地區如大冶、陽新、黃岡地區部分學生有留在黃石就業的意愿,從近幾年的數據來看,13級、14級、15級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學生生源黃石及周邊地區僅占不到1/5。就業是反映專業建設的一項重要指標,學生的這一就業意向決定了專業建設方向、課程體系構建等等方面。
黃石作為擠出模具之都,擠出模具生產及相關企業眾多,但多屬于中小微型企業,加之擠出模具生產固有特點,單個模具企業人才需求量不大,需求較分散,主要集中在擠出模具設計、模具加工和試模三大塊,從技術方面來看,由于擠出模具生產特點和發展歷史限制,模具設計方面目前對CAE軟件的應用要求不如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為提高模具加工精度和效率,加工方面廣泛采用電火花、線切割等數控加工設備,異型孔和深孔加工是技術常態,對于試模人員則需要在了解模具結構、加工要點及生產工藝的基礎上進行經驗積累,鑒于每個崗位技能要求不同,在學生進校后的第一學期,借助黃石擠出模具協會為平臺,收集模具企業崗位及技能需求,校企共同確定技能培養的重點、實踐體系及實習方案,針對不同的崗位知識和技能要求編寫微型特色課程,適應企業個性化需求,實現技能培養與用人單位的無縫對接,遵從學生就業意愿,以學生和企業雙向選擇的方式確定每一個愿意在本地就業的學生的主修崗位,定向培養。
課程體系結構調整的基本原則為:夯實專業基礎,以夠用實用為準則,采用模塊式課程結構以滿足個性化培養的靈活性,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深度融合,強調應用能力,加強實踐教學迎合廣大企業對技能人才培養的廣泛要求。
(1)按需整合專業基礎課程。以夯實基礎、突出應用為原則,將必需的專業基礎知識整合到專業基礎課程中,如機械制圖課程和計算機輔助繪圖(AutoCAD)整合,并融合部分公差標注知識,使學生將制圖規范、軟件運用結合起來,重點訓練學生的讀圖和制圖能力;弱化理論推理,將原《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調整為《機械零件選用和設計》,將必要的力學知識融入其中;利用模具零件的拆裝和測繪訓練學生常用工量具的使用、熟悉模具結構和制圖應用。
(2)突出崗位流程模塊化專業核心課程。結合行業現狀、專業需求調研及畢業生回訪信息等綜合考慮分析,專業核心課程的整合集中在兩大模塊:模具設計和模具加工,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循序漸進。模具設計模塊包含注塑模具結構認知及設計、沖壓模具結構認知及設計、擠出模具結構認知及設計,融合結構、設計和設備等相關知識;模具加工模塊則涵蓋模具鉗工、模具零件普通加工、模具零件數控加工、特種加工(電火花及線切割加工)等,所有課程的教學都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模式,加重實踐教學課時比例,邊學邊做。
(3)針對性廣泛滲透軟件應用課程。針對“長珠地區”模具企業普遍對模具CAD/CAE/CAM技術的日益重視,在專業課程中廣泛嵌入或專門開設軟件應用類課程,有AutoCAD、UG三維造型、UG數控加工、UG注塑模具設計,在結構認知及設計模塊課程中利用造型軟件將二維圖形立體化,靈活掌握設計模具,不僅增強了軟件運用能力,也加強了模具標準化的理解,根據市場需求和技術發展,后期還將增設模流分析和UG級進模設計等相關課程。
隨著 3D打印技術、逆向工程、五軸加工、高速加工、熱流道技術的發展和自動化生產系統與設備的引入,模具設計與制造技術日新月異,正朝著精密化、智能化、數字化方向發展,以培養企業需要的技能人才為目標的職業學校,專業教師的職業技能不能與時俱進,不能及時掌握先進模具制造技術、數字化模具設計技術、適應智能化生產環境,就無法培養出符合企業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學生就沒有市場競爭力,更談不上職業發展的前景和動力,久而久之,專業將失去口碑,面臨萎縮或消亡的命運。因此,教師培養是專業建設的一個隱性重點,除了專業教師下企業鍛煉增強實踐能力之外,還要有針對性、有計劃的進行CAD/CAE/CAM技術和智能化生產技術的培訓,讓教師的專業技能與時代同步。
充分利用黃石擠出模具企業聚集的優勢,與當地企業建立緊密的校企合作關系,提供實踐教學的良好環境,為學生提供普適的生產認識實習機會、模具加工實踐機會,為愿意在黃石就業的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實踐和培養,比如師徒制的模具設計崗位和試模崗位的實踐。加強與長珠地區模具企業的聯系和合作,為將赴長珠地區就業的學生提供實習實踐機會,利用寒暑假滿足學生輪崗實踐需求,一來可以預先熟悉環境,二來可以通過輪崗讓學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崗位和發展方向,為最終的頂崗和定崗打下基礎。
專業能否服務于地方產業經濟,校企合作的深度和效果往往決定專業建設的成效和專業發展的前景。我院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在兼顧區域產業經濟發展和學生就業意愿條件下,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師資培養和校企合作方面進行了根本性的改革,成效明顯。
[1]郭光宜.適應區域產業發展的高職模具專業的建設與改革— —基于南通職業大學模具專業建設改革實踐分析[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