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閃
(衡水科技工程學校,河北 衡水 053000)
“工作任務導向”課程是實現中職教育的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的有機融合,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促進中職教育改革的發展。在農業機械使用與維修專業課程建設中應用“工作任務導向”課程模式,為中職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打造完善的實踐基地和平臺,為學生踏上職業崗位奠定基礎。
農業機械使用與維修課程改革要嚴格按照崗位能力要求和行業規范來設置教學內容,貼近實際工作過程,體現新知識、新方法、新工藝、新技能。同時,注意體現本課程“基礎平臺”性質,注意相關課程間的銜接,有利于培養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和繼續學習能力。
(1)“以工作任務為導向”模式的概述。“以工作任務為導向”模式是將工作(項目)任務為中心,對課程的內容進行選擇、重新組織,進而完成工作(項目)任務的一種課程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巧妙地結合起來,理論知識是以工作項目的需要進行組織搭配的,不再按照自身的邏輯來展開,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知識,將知識與技能很好的融為一體。
(2)如何確立“以工作任務為導向”的課程模式。具體體現在2個方面:①必須在企業、學校兩個完全不同的教學環境中進行課程開發;②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定位,即從學校學生、企業學徒兩個角度定位。在不同的環境中開設適當的課程,使學生獲取多方面的知識。
(3)兩個教學過程。①以學校為主。在教學過程中,要理論聯系實際,將所學專業知識能真正地運用到實際生產中去;②以企業為主。參與課程開發的企業人員(包括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要熟練掌握操作技術,對企業新員工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對本課程提出高期望和高要求。
《農業機械使用與維修》課程作為農業機械應用技術專業的專業課,其主要內容是農機的使用與維護及相關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課程定位在:以貼近農業實際生產的工作任務來安排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掌握農業機械的使用、維護及維修等;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在工作任務實施過程中培養學生獨立制訂計劃、實施計劃、評估計劃的工作能力;在教學中融入職業資格標準、農機作業標準、行業標準,體現“立志為農,強技為業”的品德。
分析課程目標是做好項目課程設計的前提。通過對企業行業的調研分析可知:中職農業機械應用技術專業的學生所面臨的工作崗位主要是農業機械的使用、維修及檢測、農機具的改進及創新等等。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農業機械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通過本課程的教學,可使學生學會查閱有關農業機械手冊,掌握如何選用、使用農業機械;掌握其工作原理及性能特點;掌握農業機械的使用操作技能及操作規范;具有排除故障的能力。
結合實際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了解一些認知方法,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參加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安全生產和產品質量意識,養成良好的工作作風。
工作分析是進行項目課程開發的首要任務,要準確把握好工作結構,就要系統、有效地進行工作分析。
(1)工作任務分析原則
工作任務分析就是按工作過程順序對原課程結構進行重建;按照工作項目的實際要求對課程內容進行改造。工作任務的設定如何通過企業的具體工作過程來進行規劃,能否將所學知識融入到工作任務中,是工作任務分析中比較難解決的技術問題。根據查閱相關資料和多年的教學改革實踐,需要確定以下原則:
①合理設計工作項目與任務。以學科體系的教學內容作為基礎,按工作項目及任務化分為不同學習情境,在完成具體工作任務的同時滿足崗位能力需求。
②《農業機械使用與維修》采用項目教學法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興趣帶動下學習知識。目的還是要掌握基礎知識,只是把教學順序改一下,這種建構模式的課程結構取代三段式課程結構。課程展開的順序從具體任務到一般原理、從應用到基礎。將專業理論知識完全融入到“項目”中,學生通過完成“任務”掌握更多的技術理論知識和更強的實踐能力。
③對原有的課程結構重新設計。例如:農機裝配與調試、農機營銷與售后服務、數控技術管理、電氣控制等課程融入到項目課程體系中。在此過程中全面提高學生農業機械應用能力。
(2)工作任務分析過程
①對與農業機械專業相關的職業崗位進行調研,并與用人單位、畢業學生及行業專家交流溝通,進而確定本專業所從事的職業崗位,分析職業崗位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務。②確定本課程的能力目標及工作領域。③創設教學情境及實施。通過分析課程相應的典型工作任務,并依據學生平時學習規律,將典型工作任務設計為學習型任務,按照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階梯式發展過程建立學習情境,使每個學習情境有著對應的工作過程。每個情境按照“咨詢、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6個步驟進行。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常用的教學設備,還有相關廠家維修手冊及行業專家參考資料等。幫助學生完成具體的工作任務,最后對學生完成任務質量、工作態度進行評價,從而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
評價的方式可多樣化,一般包括學生互評、教師評價、小組評價等。在課堂上利用細化的工作表對學生的作品和態度做出評價,使學生能體會到成功帶來的樂趣。下面是小麥播種機的正確使用項目的評分標準:
①保養8分,每錯漏一點扣1分;②調整8分,不符合上述標準的每項扣1分;③加種8分,每錯漏一點扣1分;④試播8分,每錯漏一點扣1分
①勻速直線行駛。8分;②播種時要首先橫播地。8分;③播種時要細心觀察排種器、開溝器、覆蓋器以及傳動機構的工作情況。8分;④作業時種子箱內的種子不得少于種子箱容積的1/5。8分;⑤作業中要注意觀察種子箱,以防堵塞。8分
①清除播種機各部位的泥土,檢查損壞和磨損的零件。8分;②播種機應存放在干燥、通風的庫房或棚內,避免露天存放。8分;③播種機上橡膠或塑料的輸種管、輸肥管等應取下擦干凈后捆好,裝入箱內或上架保管,避免擠壓,折疊變形。8分;④操作規范4分:有較嚴重的錯誤動作及危險動作扣1~4分。
總之,“以工作任務為導向”的課程模式強調的是學生為主體,通過任務驅動,使學生動手去做。這樣可以增強他們的實際動手能力,激發他們學習《農業機械使用與維修》課的熱情,提高職業素養。同時,使整個教學過程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環境中得以優化,通過學生“做”將學生“學”與教師“教”融合為一體,做到“學做合一”,提高了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運用項目教學法講授《農業機械使用與維修》課程,體現了新形勢下職業教育的教學特征,推動了職業教育的教學改革,并給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情境。同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展示了“以能力為本”的價值觀念,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1]徐涵.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J].教育與職業,2008.
[2]李勤道.基于工作過程和行動導向課程教學設計的認識與實踐[J].山東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