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剛,瞿岳榮
(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32)
自二十一世紀以來,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世界進入了以QQ、微信、微博、博客等為代表的新媒體時代,并成為了當代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媒體的發展客觀上不可避免地帶來了意識形態方面的效應,直接影響著大學生思想觀念、活動方式的變化,作為高校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陣地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正在悄然發生深刻變化,思政課教師對此應有高度的教學敏感。
“敏感”原本是一個生物學概念,是指生物體或其一部分對某些因素易于感受的性能。 “敏感”這個概念,被社會教育工作者借用或借鑒來研究教育教學問題。教學敏感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審時度勢,把握教學時機,創設師生心理互動情境,生成有效教學的自我意識。它是教師對課堂朝著良性循環方向發展的把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師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 對新媒體造成的教學對象變化、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法變革等有著較強的感知、辨別、適應、運用能力。”這對廣大思政課教師是一種嚴峻的挑戰。
當前,時代呼喚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與移動互聯網技術及新媒體運用有機結合。然而,在現實的思政課教學過程中,卻因不能與時俱進、缺乏教學敏感而出現諸多問題,比如教學吸引力不足、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實效性不強、教師教學態度不端正等。通過實際調查分析,筆者認為影響高校思政課教師課堂教學敏感的主要因素表現在兩大方面:
對于一所高校而言,思政課教師是社會主義大學辦學方向最直接的實踐者,校園精神與文化內涵最持續的體現者,教育創新改革舉措最關鍵的執行者,學生成長歷程中最親密的陪伴者。在新媒體層出不窮的前提下,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教學敏感決定著思政課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主戰場的質量和實效,教學敏感主要來源于教師的道德境界、專業能力及反思精神等主觀因素。
道德境界是指人們通過道德教育和道德修養在道德意識、道德情操、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為等方面所達到的程度和水平。道德教育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個方面。而道德修養則是一個人經過多年積淀,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一種比較穩定的氣度和風格。由于個人所受教育和道德修養有差異,所達到的道德境界也有差別。思政課教師的道德境界決定了教師課堂教學敏感的品味和格調。教師對教學工作的熱愛和激情;對學生的關心和責任;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因材施教,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等,都對教師課堂教學敏感的生成和提升起著重要作用。高品位、高格調的課堂教學敏感要求教師有一種以學生為指向的多元的、復雜的關心品質和責任品質。
高校思政課教師的課堂受眾是學生,一群成長環境、個人性格、知識基礎、思想觀念各有差異,且思維活躍、敢想敢說的青年。課堂教學情況復雜,突發狀況時有發生,因而思政課教師要有強大的教學敏感和迅速、準確地判斷能力,及時恰當地處理好突發情況,才能維護正常教學秩序,使課堂有效運行。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想得心應手把握復雜課堂,除了掌握新媒體時代必須的信息化教學手段,更重要的是夯實自己的專業功底。“既要具有教學領域的基礎知識,又要具有本研究領域的專門知識,還要有治學方面的知識及滿足求知興趣的知識。” 為此必須從以下三方面下力:一是理論功底。每一理論的形成均有其歷史的淵源,現實的依據和發展的方向。有的高校思政課教師面對學生課堂提問,回答蒼白無力,底氣不足,甚至無言以對,是因為自己對理論的認知比較膚淺,不到位,不深刻,不徹底,一名思政課教師要把自己都不太清楚的理論問題,說得學生心悅誠服,共鳴認同,是不可能的。因此每一位高校思政教師都有“理論徹底”的任務。二是實踐功底。古人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間接經驗必要,直接經驗更重要,調查研究更可貴。實踐能力是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必修之功,實踐的形式,不能只局限于傳統的社會調研、外出考察之類,出去學習、培訓、請教、交流、研討也是很好的實踐方式。三是語言功底。高校思政課教師是黨中央的喉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精神的宣講者,沒有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打動不了學生,一名好的高校思政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講功”。
“反思”一詞源于哲學,本指思維,即反思性思維。英國哲學家洛克認為,反思或反省是人心對自身活動的注意和知覺,是知識的來源之一。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教學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課后反思是教師及時補救的依據以及今后教學改革的借鑒。有利于教師提高認識,優化知識,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有效把控學生與課堂,達到提升教師自身素質以及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具備長期科學的教學敏感,就必須“吾日三省吾身”,敢于向自己課堂教學中的缺點和不足亮劍,查漏補缺,揚長補短,不斷進步。
高校思政課教師應該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教學反思:反思態度、反思內容、反思效果。反思教學態度,可以增強思政課教師的道德感和責任心,以此作為提高自身師德的突破口。反思教學內容,要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基本點,在具體操作中,教師根據自身情況有針對性的加強自已的薄弱環節,從各種課堂活動中總體提升自已。反思教學效果,應以強調教師學會教學為重點,即要求思政課教師把教學過程作為“學習教學、研究實效”的過程。因為思政課教師要評判自己的一堂課是否實現了教學目標,是否有效,以及在備課和教學中有何得失,通常要在講完課之后才能發現。最終達到思之則深,深之則透,透之則活,活之則新,新之則進的目標。
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政課課堂教學敏感的構建是一個系統工程,除了教師自身的主觀原因,還有學生、學校等客觀因素。
高校思政課課堂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雙向辯證的動態活動,學生是教師教學敏感產生的直接因素和“導火線”,高校思政課教師所教學生的興趣愛好、知識基礎、認知能力、情感認同等都影響著教師課堂教學敏感的生成。當今時代,資訊發達,大學生人人有手機,個個玩微信、QQ,這給高校思政課教師尤其是中老年教師提出了嚴峻挑戰,要求教師在充分掌握理論知識進行傳統教學的同時還要及時捕捉新媒體技術,更新教學手段和方法,樹立新的學生觀,堅持“學生中心論”。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為,學生的發展是一種自然的過程,教師不能主宰這一過程,而只能作為“自然仆人”去引導學生的興趣,滿足學生的需要而不能多加干涉,教師在教學中只應充任“引導者”和“助力手”,堅持“做中學”,在工作中習得能力。因此高校思政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利用好學生已有的知識、技能、情感、興趣,使學生在參與中習得能力,從而更好地構建有效課堂,提高教學實效性。
(1)學校硬件建設是高校思政課教師課堂教學敏感生成的重要影響因素
教學設施、信息技術、網絡速度等是促進高校教育均衡發展的助推器和均衡器,是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反觀現實,當前高校的具體情況基本分三類:一類學校,教學設施先進,新媒體技術培訓到位,師生運用廣泛順暢;二類學校,教學設施齊備,而新媒體技術培訓欠缺,青年師生在運用;三類學校,教學設施陳舊,新媒體技術培訓缺位,少數師生在運用。對此,高校應該更積極地改良學校管理,使資源與資金能夠充分發揮在方便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方面來,不斷加大硬件建設和新媒體技術培訓力度。國家政府也應對存在資源不足的高校給予幫助,使我國的高校教育資源更先進,更充分,更平衡。
①優良的硬件設施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前我國有的學校和企業專門針對高校思政課開發了課堂教學軟件,筆者有幸在本地高校聽了一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課堂上授課教師全程運用思政課專用教學軟件,把學生的手機和思維緊緊扣在黑板上,讓學生跟著老師的思路走,一方面合理利用了學生的手機和新媒體技術,另一方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②優良的硬件設施能夠給教學提供更多便利。在“一支粉筆”、“一張嘴”,“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模式下,高校思政課教師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在黑板上一字一句的板書,課堂信息量小,學生吃不飽。若學校能提供良好的新媒體設備,并做好新技術的培訓工作,讓思政課教師順利快捷運用到課堂上,教師可以節約大量板書時間,展示更多知識信息,提供更多學生參與互動的空間。
③優良的硬件設施能夠提高高校整體形象。真正的大學應具備四個特點:一有大師。形成一支師德高尚、造詣精深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二有大業。具備校舍充足,設施
先進,資源豐富的優質硬件設施;三有大度。形成囊括大典、海納百川、學術自由的大學涵養;四有大雅。形成追求真理、校園文明、美化人生的大學氛圍。可見,在現代環境下,優良的新媒體設施和信息技術有助于提升學校綜合實力和整體形象。
(2)學校軟件建設是高校思政課教師課堂教學敏感生成的重要激勵因素
高校思政課教師課堂教學敏感是建設有效課堂的關鍵,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是生成教學敏感的內生動力。只有廣大思政課教師具備了內生動力,才能抓好有效課堂建設這個關鍵,實現社會、家長、學生所期望的目標,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應高度重視師資隊伍、教研教改、精品課程、職稱評聘、信息化教學競賽等軟件建設,積極創設條件,讓思政課教師有多種培訓渠道和晉升通道,以調動廣大思政課教師的積極性。
高校思政課教師敏感力的獲得,其潛在價值巨大,但受著許多內外因素的制約,我們應該究其原因,對癥下藥,才能解決問題。
[1]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3857.
[2]景韻.論職業教育課堂教學敏感的表征維度與形態[J].職教論壇,2011,(33).
[3]易錦.新媒體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課堂教學敏感探析[J].職業教育研究,2017,(10).
[4]秦宣.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的基本途徑[J].高校理論戰線,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