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匈牙利特約記 者李震

3月15日是匈牙利國慶節,匈牙利人在這一天都要紀念一個人——裴多菲。裴多菲是一位詩人,但后來投筆從戎,在26歲時就為保衛祖國犧牲在戰場上。裴多菲是匈牙利獨立自由的一個象征,匈牙利全國各地都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廣場和學校。匈牙利國慶節這一天,紀念裴多菲是國慶活動的重要環節之一。
1848年3月15日,匈牙利人民發動起義,要求匈牙利擺脫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爭取民族的自由和獨立,隨后發生持續到次年10月的自由戰爭。裴多菲是這次起義的主要發動者之一,這一天,他在民族博物館前的平臺,向眾人朗誦了他剛剛寫成的號召革命的詩篇《民族之歌》。匈牙利人的起義和革命遭到鎮壓。裴多菲告別年輕的妻子,加入抵抗外部干涉的匈牙利軍隊,并被授予少校軍銜。1849年7月31日,裴多菲戰死沙場,尸骨無存。正如他的詩所寫:“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在匈牙利民族博物館前,國慶這天都要舉行露天集會和演出,重溫裴多菲的《民族之歌》。在首都布達佩斯市中心多瑙河畔的裴多菲廣場上矗立著表現裴多菲當年激情朗誦《民族之歌》的雕像,這里是布達佩斯市政府固定的國慶活動場所。這一天,人們在裴多菲的雕像前獻上鮮花,周圍插上小國旗(如圖)。位于布達佩斯的裴多菲文學博物館是以常規紀念裴多菲為主的博物館,每到國慶這一天都要安排專門的活動。當年起義時印刷傳單的印刷機保存在這里,至今能運轉,當天允許參觀者操作它,印刷與當年內容一樣的傳單。
昨天在匈牙利西部城市肖普朗的一個劇院里,上演了《裴多菲的今生今世》劇目,將裴多菲的形象與現代的色彩結合起來,展現了裴多菲對匈牙利一直持續到今天的影響。在國慶放假前一天,匈牙利的中小學會提前舉行紀念活動,朗誦裴多菲的詩歌,必不可少。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匈牙利的大片地區被瓜分,現匈牙利周邊的地區聚居著作為少數民族的匈牙利人。每到3月15日,他們也要舉行各種紀念活動。裴多菲當年犧牲的地方現屬羅馬尼亞,那里有座裴多菲紀念碑,人們聚集到這里,并獻上帶有匈牙利國旗紅白綠三色飄帶的花束。▲
環球時報2018-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