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體的中國報道正在變得越來越乏味。首先,它們彼此越來越像,各路西方媒體的中國報道經常是話題雷同,調子一致,很像是相互抄襲,甚至在同一篇“通稿”基礎上搞出來的。對我們來說,西方各路媒體差不多是“一家媒體”了,只不過分成了紐約時報、BBC、世界報等等“地方版”。
中國人常常統稱它們為“西方媒體”,不光是為了叫著方便,還真的覺得它們就是“一家”。把不同西媒指責中國的文章混在一起,中國絕對不會有人能分得清它們具體屬于哪一家。我們估計,大多數西方人也分不出來。
二是,過去西方媒體上經常有我們想不到的中國話題,有一段時間中國媒體上普遍有“第三只眼”的欄目,就是通過西方媒體的報道來開闊中國人的眼界。但現在,西方媒體越來越多跟著中國的互聯網跑,它們的思路也有很多來自中國“鍵盤俠”的原創。
比如這兩天西方媒體跟進了大量對“翻白眼”的報道,從話題選擇到議論方式,再到引申的具體說法,都抄襲了中國互聯網上的帖子,毫無新意。
出現這種情況顯然是有原因的。
西方媒體人的對華認識越來越意識形態化,這個趨勢受到了對中國崛起不服氣的西方中心主義情緒的支持。對他們來說,整個中國崛起就是帶著路不正、擠壓西方利益空間等原罪的,因此他們看中國什么都別扭。盡管具體的西方媒體人會有個性化態度,但他們很難突破已在西方形成的對華負面報道的“政治正確性”。
西方媒體經濟上變得局促,新聞自采的投入減少,采寫過程的功利心變得更強,迎合比發現變得更安全、保險, 因此生產出一批批裝腔作勢、低投入“高產出”的對華報道。
少數西媒駐華記者的業務水平停滯,也不夠勤奮。過去中國人封閉,看外面的什么都覺得新鮮。如今中國人的思想水準大為提高,什么都見過了,而西媒記者還在那里老生常談,對中國公眾失去了吸引力。展示自己的價值觀成了他們的唯一“特色”,因而朝那個方向越走越極端。
另外最重要的或許還是,中國社會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不僅視野開闊了,而且也更自信了。過去有很多中國人膜拜西方的一切,把西方媒體尤其看得很高,現在大家越來越以平等的心態看西方,西方媒體的光環迅速黯淡,同等水平的西媒報道在中國人眼里也就變乏味了。
近來西方駐華記者不斷爆出編造采訪、使用夸張描述等丑聞,西媒和西媒記者影響中國社會的能力都不斷遭到解構和沖淡。
當然,中國人對外界看法感興趣存在某種慣性,徹底消化中西信息傳播的不平等需要更多時間。但我們指出的趨勢是如此明顯,西媒的平庸化首先不僅是中國人的感受問題,它還是西方對中國綜合優勢不斷下降的真實寫照。
西媒要保持其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它們必須能擺脫西方利益和價值取向帶給它們的桎梏,從西方小圈子跳到全人類的高度上去,重建它們對客觀、真實等新聞基本要素的認識,從而有能力發現、傳播這個世界更多的精彩。▲
環球時報2018-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