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業競爭力的中國上市公司
企業責任價值研究
文/李佳杰
摘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越發明顯,各中小型企業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明顯,在如此強烈的競爭環境下,企業該如何使自己的持久競爭力得以保持,如何通過不同的手段使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得以加強,成為現如今大多數企業所極為關心的問題,本文通過對中國上市公司其企業責任價值進行的相關研究,通過應用統計學的各類方法分析了企業的社會責任和企業競爭力之間存在的關系,闡述了企業如何通過構建自身的責任價值體系提高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如何通過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保持企業的長久穩定發展。
摘要:企業競爭力;中國上市公司;企業責任價值
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給我國的眾多企業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諸多挑戰,在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某些企業在追求自身效益和自身利益的過程中,忽視了其自身具有的社會責任,導致一系列損害我國企業形象的事件產生,例如雙匯集團的“瘦肉精”事件,三鹿集團的“三聚氰胺”事件還有完達山公司“刺五加注射”事件等,這些事件不僅極大地損害了公眾的合法權益,也損害了我國企業的形象,與此同時,這些公司和企業也因為這些事件,競爭力快速下降,有的企業例如三鹿集團,之后便快速破產,遭到收購。這些事例的產生都說明了我國企業責任價值的缺失,在近幾年來,如何確立企業的社會責任價值成了各方都關注的焦點問題,如何分析基于企業競爭力的企業責任價值成為一個重點討論問題。
企業競爭力是指在當今競爭性的市場條件下,企業通過發掘自身的資源,培養自身的能力并獲取外部的相關資源,并將其合理地進行利用,從而在為顧客創造價值的基礎上,實現其自身的價值,在當今充滿競爭的社會環境中,如果一個企業能夠擁有較強的競爭力,那么該企業就可以相比于其他企業發掘出更多的社會資源,并可以因此獲得盈利。企業的競爭力可以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個是產品層面,在這一個層面中,企業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企業生產產品的效率,在進行產品質量的控制中所具備的產品控制力,還有企業在從事服務型事業中所體現的服務能力,在企業生產成本的預算中所具備的控制能力以及在進行銷售時所表現出的營銷能力等。第二個層面是制度層面,在這一個層面中,企業的競爭力主要包括企業內外部的資源分布,企業自身運營的方式方法,企業自身的環境質量好壞以及企業是否具有自主創新意識和保護自主知識產權的意識。第三個層面主要體現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這個層面中,企業的自身運營理念較為新穎,包括自身所傳承下來的優秀企業文化,在內部員工眼中和來自社會評價中的企業形象,還包括企業是否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企業的財務能力是否較為穩健以及企業是否具有長遠發展目標等,第三個競爭力層面是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層面,也是決定一個企業是否能夠長遠發展的最重要層面。
(一)企業責任的概述
在原先的較為傳統的觀點中,企業是不應該主動承擔相關社會責任的,企業也并不具備責任價值,但是,近幾年來企業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安全責任事故,經過大量的研究表明,企業在履行社會義務的過程中應該更加積極主動,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可以使本身獲得一定的盈利,企業的競爭力也會隨著企業承擔的責任隨之增強,通過相關統計學的分析,企業的競爭力和企業的責任價值緊密相關。
企業社會責任,簡稱為CSR,在相關的企業責任研究中,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于企業責任的研究視角也隨之不斷改變,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相關研究人員對于企業責任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在1979年,美國佐治亞大學的卡羅爾教授為企業責任下了定義:企業社會責任包含了在特定的時期之內,社會對經濟組織在經濟上、法律上和倫理上以及對于自身的裁量的相關期望。狹義的企業責任主要是指企業的道德責任,但廣義的企業責任除了企業的道德責任之外,還包括對企業自身、對股東客戶、對于員工、社會以及環境的責任。
(二)企業責任的價值以及相關內容
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對其自身的價值體系構建,對提升企業自身的社會資本以及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在企業實現社會責任價值的過程中,對于企業的社會責任價值,通過貢獻的不同,除經濟價值外還包括文化價值以及倫理價值。
企業的經濟價值在于企業建立安全責任體系的過程,在這個中對于企業在人力以及其他的資源上進行的合理開發,企業的本質是經濟組織,企業會將對于如何實現經濟價值最大化放在首要的地位,企業自身的經濟價值是其中的核心部分。在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時,企業可以和廣大的群眾建立一種良好的合作以及服務關系,這使得企業的社會資本得到提高,在社會資本中,包括社區關系、誠信評價體系以及網絡平臺和公眾態度等,這些社會資本都會對企業產生正面的效益,并且這些社會資本都是企業可以進行投資的重要資源,在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時,這些社會資本會給企業帶來巨額的回報和利益。優秀的社會資本對于企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夠保障企業的平穩運行,還可以提升企業的口碑,給企業帶來良好的信譽,提升企業的信用等級,并且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充分發揮企業的品牌效應,進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企業的文化價值在于企業能夠積極地承擔社會責任,履行應盡的義務,這是一個企業自身形成的社會價值體系,這屬于企業文化的一部分,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企業的責任價值觀就開始興起,這種價值體系更加強調對于企業自身的責任和利益相互結合,統籌發展企業的利益和其他對象的合法權益,從而使得企業的經濟效益得到長足的發展,企業文化的核心就是企業的社會責任價值觀,這種價值體系可以充分發揮企業職工的創造性,建立起積極、尊重的企業氛圍,對于職工素質的提高、企業凝聚力的增強、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以及企業管理水平的增強有著重要的意義。經過相關研究發現,重視自身的文化價值的企業,經營的業績要大大超過那些不注重承擔社會責任履行應盡義務的相關企業,通過在企業中建立一套完整的價值觀體系,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可以得到顯著的提高,從而使企業更加健康地進行可持續發展[1]。
企業的倫理價值主要指的是一個企業在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過程中企業內部倫理道德所起到的積極作用,通過承擔社會責任,企業可以更加快速得實現自身價值的統一,企業的本質屬性得到發掘,一個企業,如果只追求其經濟價值,只追求利潤增長,企業的價值觀就不能很好地建立,而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提升社會中各階層的人民的生活水平,加速社會的發展,才是企業更加深層次的價值取向,這要求企業在追求其自身利潤增長的過程中,還要對于環境進行保護,節約生產資源,對于各方的利益能夠進行最大限度地滿足,從而實現企業與社會的雙贏,推動社會的發展。在企業承擔相應的責任的同時,企業的價值得到了統一,由于企業自身具有雙重屬性,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具有雙重價值,包括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這兩種價值觀相互依賴,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支持,企業應該對于自身利益與社會利益進行兼顧,從而積極回報社會,使社會為企業自身的發展提供大力的支持,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充足的空間,與此同時,企業自身的價值也會為社會價值的創造提供良好的條件,從而實現企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協調統一。
(一)產品研究樣本的選取
本次研究選取了《中國100 強企業社會責任指數》中的二十四家具有充分公開信息的上市公司,這些企業都具有較大的規模,為了研究結果的可信度,這二十四家企業分布在全國各地,企業產生的影響也較為廣泛,這些研究對象的代表性較高,根據這二十四家企業所得出的研究結果同樣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二)數據信息來源
這次研究的數據信息來源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企業自身主動公布的財務信息,第二部分為通過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相關研究數據,關于企業自身的競爭力的分析數據主要來源于國信金太陽網上交易專業版所公布的上市公司企業財務報表,這次研究采用了其中2007年到2009年三年的數據,數據中主要有企業資產總額、生產凈利潤等,在員工數量的選取上,本次研究選擇了2000年到2009年十年中上市公司的員工數據,在研究中,對于數據的嚴謹性與真實性進行了重點的關注[2]。
(三)理論以及評價的模型建立
這次研究中理論基礎部分主要采用了統計學的相關理論,對于評價模型的建立同樣應用了統計學的分析模型,選取的指標基于德爾菲法,在進行指標權重的確立過程中,企業的競爭力評價體系通過對相關統計學的理論選取,建立相關模型,評價模型的建立還采用了基于三重底線和利益相關方的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以及社會責任評價模型建立方法。在研究過程中,對于相關理論和相關模型的建立進行了充分的利用,在統計學相關理論的采用中,研究人員需要對各個變量之間存在的關系進行分析研究,從而作為重要參考對象,在分析過程中,研究人員首先要做的是將變量中的一個指標進行相關的分析測驗,建立企業責任和企業競爭力兩個變量,在這兩個變量之間,分析其是否具有線性的相互關系,根據統計學的某些相關理論,企業能否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和企業競爭力之間的相關關系需要進行詳盡的研究分析,但在分析過程中,研究人員并不需要直接對我國所有企業的企業競爭力和企業責任價值數據進行全部采取,而是可以對其中一部分企業作為樣本,進行數據的抽樣和分析,通過對其中樣本企業的觀察以及檢測,通過對企業競爭力和企業責任價值之間的數值關系進行對樣本相關系數的估測,因為相關的樣本數據是從總體中抽樣出來從而進行計算分析的,這些抽樣出來的樣本數據可以估計總體的相關關系,這種分析抽樣方式在統計學上和總體的相關系數保持一致。
在這次研究中,對于企業競爭力評價模型和相關指標也進行了充分的利用,企業競爭力是企業內在的綜合實力的體現,研究人員在對一個企業的競爭力大小進行相關分析時,可以從不同方面進行全面的分析,這就會使得評價的方法、相關評價指標和評價模型隨之改變,一般在研究中,主要是從企業的規模大小,企業的盈利能力和企業自身的發展潛力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從而對企業的競爭力進行評估。
(四)研究步驟
這次研究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需要建立企業的競爭力指標體系,對相關數據進行收集,并對收集到的數據信息進行處理,通過對企業競爭力體系中相關指標的建立,對其中企業的資產總額、企業生產凈利潤與企業的業務收入增長率等進行收集,在某些數據不能被直接收集的情況下,需要對這些數據進行計算分析,例如人均凈利潤、總資產增長率等。
第二步需要對相關樣本企業的競爭力進行得分的計算,根據已經建立的企業競爭力指標體系,對企業的指標數據進行數據處理,從而得出在企業競爭力指標下的其中十二個指標的分數,根據其指標的權重大小,對企業競爭力中的三個要素的得分進行計算,從而得出企業的規模分數、企業盈利能力的分數以及企業成長能力的分數,通過對各要素之間的權重進行計算,得出分析樣本的企業的競爭力總分[3]。
第三步是建立相關的數據模型,通過對企業競爭力數據和企業責任相應得分進行數據處理,并進一步分析計算,最終得出二者之間存在的關系系數。
根據相關研究結果,通過對統計學相關計算原理的使用,對企業競爭力和企業責任價值的研究,并將其中所計算的數據進行分析量化,得出其中的關系系數,并進一步對二者的關系進行回歸分析,得出二者之間的回歸方程,根據其回歸方程中的可決定系數表明,在對其中企業競爭力得分的變化因素中,企業責任價值和企業的競爭力之間存在非常明顯的正相關關系,相關的研究結果充分說明企業能否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對于企業競爭力的增強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如果一個企業能夠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企業的責任價值就越高,企業的競爭力也就越強,在影響企業競爭力的因素中,根據相關數據表明,有百分之二十九的因素是企業的社會責任價值。在企業競爭力的三個構成因素中,企業的責任價值和企業的競爭力之間存在明顯的正相關關系,企業的規模也會影響到企業的責任價值,企業的規模越大,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也就越多,其責任價值也就越高。在企業責任價值和企業的盈利能力之間關系的分析中,結果表明企業的責任價值和其企業的盈利能力存在一定的關聯度,如果一個企業內部的營銷能力較強,這個企業就會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企業的責任價值也就越高。反之,如果一個企業能夠積極地承擔社會責任,提升自身的責任價值,該企業的綜合實力也會隨之提高,但企業的責任價值和企業的盈利能力之間的關系并不比企業的責任價值與企業規模之間的關系要強。
通過相關的研究,對企業責任價值和企業競爭力之間的關系作為研究主題,通過對相關理論的充分利用,對統計學中的分析模型進行建立,合理地建立相關評價體系,對相關數據進行收集,研究結果表明,一個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越多,其責任價值就會更高,企業的競爭力也就會隨之提高,一個具有較高競爭力的企業,其對于社會責任的承擔,對于自身責任價值的提升也就比較重視,這就要求現在的企業積極為社會做出相應貢獻,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履行社會義務,從而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得到提高,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發展。
[1]黎友煥,丘新強.基于文化與有效性模型的國際企業社會責任運動對企業文化發展的影響[J].鄭州航空管理學院院報,2007(4):80-83.
[2]尹開國,李庚秦.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戰略選擇——來自德青源、聯想、馬應龍的案例分析[J].財務與會計,2009 (9):28-30.
[3]許正良,劉娜.企業社會責任彈簧模型及其作用機理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9(11):121-130.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