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龍
【摘要】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是當今世界最著名、影響最廣泛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他的教育原理,或曰“理念”用一句話即:原本性的音樂教育。原本的音樂不只是單獨的音樂,它是和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是我們必須自己參與的音樂。原本的音樂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機體的,能為每個人學會和體驗的,比較適合于兒童的。人人都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中,在沒有困難的壓力下學習和掌握原本性的音樂,而且它對任何民族,任何風格的音樂都可以適應,因為它是一種思想和原則。
【關鍵詞】奧爾夫教學法 我國教育現狀 借鑒 開拓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3-0211-01
一、奧爾夫教學法
(一)奧爾夫教學法的誕生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為聯邦德國著名音樂家卡爾·奧爾夫(carl·orff 1895—1982)所創建。這是一個獨創的音樂教育體系。它賦予音樂教育以新的反傳統的觀念和方法,已經對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音樂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奧爾夫教學法是從音樂產生的本源和本質出發,即“訴諸感性,回歸人本”——這是奧爾夫音樂教育的基本理念。這與我們原先對音樂教育本質和目的的認識,有著根本的不同。
(二)奧爾夫音樂教育原理
奧爾夫音樂教育原理或“理念”用一句話即:原本性的音樂教育。
(1)什么是原本性的呢?
即屬于基本元素的,原本素材的,原始起點的,適于開端的。
(2)原本的音樂又是什么呢?
原本的音樂不只是單獨的音樂,它是和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種人們必須自己參與的音樂。
即:人們不是作為聽眾,而是作為演奏者參與期間。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結構;它帶來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樂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機體的、能為每個人學會和體驗的、適合于兒童的。
(三)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宗旨
通過音樂去達到人類的最高智慧,培養健全人格。
二、我國教育的現狀
我們傳統的音樂教育一直是把通過學習歌唱和樂理以及相關的音樂技巧和能力作為美育的手段和目標,目光集中在如何學得好上。
總體上講,現行中小學音樂教學大綱及據此編寫的多種版本的音樂教材,無論在內容上、體例上,還是在要求上,受專業音樂藝術院校的相關影響比較深:內容與要求追求全面、系統,難度偏大,既超出中小學生的現有水平和接受能力,也超出中小學生在音樂方面發展的需要,許多知識和技能是一個非專業音樂工作者所無需掌握和不可能運用的;而在體例安排上,各類音樂知識往往成條塊分割狀態,沒能夠很好地將它們融合在一起,使它們以完整的音樂形象而不是以相互分離的知識點呈現在學生面前,致使學生接觸到的往往只是一些孤立的知識點而不是真正的音樂。
三、我國的中小學音樂教育可以借鑒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更好的開展音樂教育課程。
(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界,也早已開始引進外來的先進音樂教育模式與方法。如上海音樂學院研究所的馬淑慧老師對“綜合音樂感“很有研究,他于1982年去美國進修該教學法,回國后,進行推廣、應用,展現了全新的教學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我們在學習外來音樂教育模式時,不要生搬硬套,而是要結合本國實際。
(二)要明確音樂教育目的
奧爾夫音樂教育方法,它不僅僅讓我在音樂教育理論上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也讓我真正認識了音樂教育對于孩子們是多么的重要。在這里,我要好好感謝赤峰學院音樂學院的李媛老師,是她讓我認識到什么是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也是她讓我真正理解音樂素質教育對于兒童來講是多么重要。我相信,在今后工作當中,我會更加努力學習與實踐,讓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理念與方法得到發揚,也讓孩子們真正享受到音樂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三)我國也要有多種音樂教育模式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國,而且民族與民族、地區與地區之間經濟與文化差異甚大,若想更有效地實施全民素質教育,我們則更有必要采用多種音樂教育模式來發展我國的中小學音樂教育,讓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學校、不同的教師都能找到適應本地或個人實際的模式,這才是符合我國國情的做法。
四、總結
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內容豐富,教法生動活潑,深受學生的喜愛,不僅是孩子,連成人也會情趣盎然。而在教學方法上,其手段、教法更豐富多彩,且“永遠在發展中,在形式,在流進中”任何一個教法,一個教案都只是一種范例,一種模式僅供參考,萬不可硬套。俗稱“條條大道通羅馬”只是要體現奧爾夫理念,鼓勵獨創。綜上所述,奧爾夫音樂體系的確給我們帶來了一種新鮮的氣息。
參考文獻:
[1]郭聲健《中學音樂教學論》人民音樂出版社
[2]秦德祥《中外音樂教學法》南京大學出版社
[3]凱特曼《奧爾夫兒童音樂教學法初步》安徽文藝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