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互聯網的廣泛使用,網絡金融也在蓬勃發展,在中國,互聯網所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正在推動金融領域的深刻變革,它對傳統的銀行業務產生了極大的沖擊,同時也對傳統的金融機構和金融行業的未來產生巨大的影響。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影響 ;發展前景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近幾年,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背景下,我國金融改革還在推進,政府鼓勵金融模式創新,進而產生了互聯網金融,在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的背景中,點對點(P2P)網貸、眾籌融資以及第三方互聯網支付等業務的迅速擴張都表明,在互聯網平臺的幫助下,所有銷售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等都得到了迅猛發展,這促使了互聯網金融概念的提出。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的興起既結合了我國現階段的社會經濟實際,也是緊緊追隨世界互聯網金融發展腳步的表現。本論文詳細地說明了對互聯網金融對整個金融業帶來的影響,結合我國實際,對中國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銀行的共同發展提出建議。
(二)文獻綜述
Sato and Hawkins(2001)認為互聯網企業可能打破銀行對客戶信息的壟斷,他們可以為客戶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客戶地位。Claessenset al.(2003)認為隨著金融服務越來越多的依靠網絡,具有明顯規模經濟特點的網絡經濟將改變金融行業的格局。
李麟、馮軍政、徐寶林(2013)指出互聯網企業將掀起金融機構的“鯰魚效應” ,互聯網公司就如鯰魚沖入酣然入睡的魚群(傳統銀行),對其產生雙重影響。一方面對傳統銀行的業務進行了沖擊,一方面又促使銀行奮起自保,得到成長,通過業務轉型得到新的發展。
四川銀監局課題組(2013)總結了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業務的有三個方面的影響:互聯網技術企業依靠其平臺優勢向傳統銀行業務滲透;互聯網企業依托其掌握的技術,使金融服務渠道更加多樣;金融交易成本呈現下降狀態、金融服務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南京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陸岷峰(2015)表示,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存在著明顯的相互促進推動的關系,互聯網金融實質上是傳統銀行未涉及或涉及較少的業務的補充。互聯網金融憑自己的技術和信息服務于更多小微企業,而商業銀行也沒必要轉行做電商,它可以借鑒互聯網金融獲勝的經驗,結合自己的長處和資源,發揮互聯網思維加快傳統業務互聯網化,促進商業銀行轉型升級。
二、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概況
(一)什么是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金融并不是僅僅把互聯網和金融相加就能得出標準定義。有些人喜歡把互聯網金融概括為互聯網公司從事金融行為,隨著金融和互聯網的逐漸互通糅合,人們一步步得出一個相對廣義的定義:互聯網金融泛指通過互聯網技術來實現融資的行為。陳一稀提出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行業結合現代信息科技主要是互聯網這一塊,尤其指搜索引擎、移動支付、云計算、社交網絡和大數據引擎等基礎上開發的新興行業”這就在一方面,說明了我國國內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這一平臺開展傳統銀行業務并對其加以改造;另一方面,互聯網企業在金融領域內施展了信息技術與平臺優勢相結合的強大功能,慢慢形成一個新的互聯網金融生態。
(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
李克強總理于2014年3月5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中,初次談起互聯網金融:“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由此,在政府的鼓勵下,互聯網金融真正進入了中國金融前進的行列。
2015年5月17日,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將發布《2015-2018年互聯網金融發展指導綱要》。
三、互聯網金融的影響
(一)極大降低交易成本
其一,在互聯網金融體制上,客戶完成金融交易靠一臺互聯網終端即可完成,而商業銀行設置物理網點要付出高額的租金,互聯網金融卻以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和推陳出新以致互聯網終端價格持續降低的優勢,保持降低成本。因此與商業銀行相比,具有成本優勢。其二,互聯網金融避免了客戶跑銀行、排隊、時間等隱性成本,為客戶送去了高效與便捷,這些也間接降低了交易成本。
(二)展示了更具價值的大數據分析方法
“大數據是指其容量大小超出了典型數據庫軟件的采集、儲存、管理和分析等能力的數據集。與傳統數據比較,有四個標志特征,即 Volume(容量)、Variety(多樣性)、Value(價值)、Velocity(速度)”由于大數據顯著的“4V效應”,大數據分析更有價值。
(三)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
近年來,中小企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占國民經濟比重越來越大,由于中小企業零散、不確定的資金需求與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不匹配,所以融資難、融資成本高幾乎成為了所有小微企業的難題,同時也制約著小微企業的成長。如今,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帶來了三種可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途徑:P2P網絡貸款、眾籌、大數據金融。
(四)推進金融深度改革
互聯網金融是我國金融“深度”改革的助推器,它具有打破壟斷、構成適當的競爭的功效,是中國金融變革的中流砥柱。由于互聯網金融“二次脫媒”這一重要特征,它有效解決了信息不對稱這個在經濟學中可以說是非常難的問題,而互聯網金融在深度改革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推進利率市場化。由以上兩方面原因,互聯網金融無疑是推進金融深度改革的一把利刃。
參考文獻:
[1]Sato.S and J.Hawkins.Electronic Finance【R】.2001
[2]Claessens,S.,G.Dobos,D.Klingebiel and L.Laeven.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networks in finance and its effects on competition[J].Innorations i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networks,2003,28(3)
[3]Albert-László Barabási. Bursts: The Hidden Pattern Behind Everything We Do[M].America,2012.1~310
[4]李麟、馮軍政、徐寶林.互聯網金融:為商業銀行發展帶來“鯰魚效應”【EB/OL】http://www.itf-mag.com/detail-1658.html,2013-1-22
[5]四川銀監局課題組. 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傳統業務影響研究【J】.西南金融, 2013(3): 3~5.
[6]姜欣欣.運用互聯網思維促進商業銀行轉型升級【N】.金融時報.2015(3)
作者簡介:
趙穎春(1991-10),男,山西大同人,山西財經大學2015級財政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