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方
【摘要】博物館展覽本身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需要將其充分利用起來,應用于中小學教育當中,用以補充其教學資源,創新教學課堂。基于此,本文從教育教學資源、學生學習興趣等方面出發,對博物館展覽在中小學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進行分析。然后結合實際的中小學教育案例,針對博物館展覽與中小學教育結合與互動,在教學上提出相關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博物館展覽 中小學教育 功能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3-0013-02
前言:
博物館是重要的文化教育機構和社會公共機構,其陳設、展覽的物品,主要服務于教育和調查研究。對于中小學教育而言,博物館展覽可作為第二課堂,豐富其教育資源,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和延伸,讓學生對相關知識有著更加深入的了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博物館展覽涉及到人文、科技、歷史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對于多個學科的學習均有著良好的幫助。博物館展覽與中小學教育的結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博物館展覽在中小學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
1.1教學資源的拓展
博物館展覽和陳列的物品,在人文、科技、歷史等多個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并有著全面、詳細的描述和介紹。博物館的物品和資料,與中小學各學科內容有著緊密的聯系,可將其作為教材內容的拓展和延伸。中小學校在日常教學的 基礎上,定期組織參觀博物館,將其作為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教育基地,實現博物館與中小學之間的資源互動,在博物館中獲得更加全面、豐富的信息。該過程中,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對于人文、科技、歷史的發展有著更加深刻的認識,對于相關學科的學習有著極大的幫助[1]。
1.2吸引學生學習興趣
在自然科學、歷史等學科的課堂教學中,僅通過語言的描述和講解,較為枯燥和乏味,且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影響學習效果。但是在博物館當中,學生能夠獲得直觀的學習體驗。在科技博物館中,學生能夠近距離接觸實驗,觀察實驗過程中,進而對科學知識和理論進行深入的理解,使學習更有趣。在生物博物館中,學生能夠對古生物化石、動植物標本進行觀察。相比于書本上的圖片和文字,更加直觀、生動,更好的幫助學生了解生物的發展歷程,吸引其學習興趣。在歷史博物館當中,從一件件文物中,感受歷史的氣息,在精神上受到震撼。博物館展覽與中小學教育的結合,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2.博物館展覽與中小學教育的結合與互動
2.1開設“博物館課程”
中小學校應加強與當地博物館的合作和交流,開設“博物館課程”,讓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博物館,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與探索的機會。定期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而博物館則派出專業的講解人員,并成為“博物館課程”授課教師,為學生進行講解和指導。博物館工作人員的講解和指導,能夠與教師的課堂教學內容形成配合,進一步豐富了教學內容。
北京市石景山外語實驗小學在教學當中,著重強調了實踐與探索的重要性,將課堂延伸至故宮博物院、北京海洋館以及抗日戰爭紀念館,學生體驗和實踐過程中,館藏和館內資源成為了重要的學習資料,而學生在博物館參觀、學習的經歷,都記錄在《博物館成長冊》上。與此同時,由該校五、六年級的學生擔任博物館的義務講解員,既能夠服務于他人,同時還能夠得到鍛煉,使其對相關知識的了解和掌握更加牢固,對于學生的學習與成長也有著良好的幫助。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博物館課程”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果,獲得了學生和學生家長的滿意與肯定。
2.2數字化教學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博物館課程”的開展,是在博物館內建立第二課堂。但考慮到“博物館課程”的課時較為,則需要應用數字技術,構建新媒體平臺,以加強博物館與中小學校之間的信息交流。在課堂教學當中,利用幻燈片、視頻等形式,將博物館館藏和館內資源展示出來,能夠獲得近似于參觀博物館的體驗,將其作為教材內容的拓展,吸引學生的興趣。博物館應建立數字服務平臺,學生利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訪問其微信公眾號或登錄APP應用,能夠更加方便、快捷的了解博物館展品信息。上海市銀河空間博物館則應用VR技術,建立4D情景化交互教學新模式,當地中小學教育提供服務。通過VR設備,學生無需走動,在進入虛擬場景中,能夠觀察到千余件藏品,能夠獲得實際參觀博物館的體驗[2]。
結論:
綜上所述,博物館展覽與中小學教育相結合,能夠有效拓展中小學校的教學資源,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該過程中,中小學學校充分利用博物館展覽的資源,并與課堂教學內容有效銜接。開設“博物館課程”,使學生不局限于課堂,進一步開拓其視野,為其學習和成長奠定基礎。同時應用現代化信息科學技術,實現數字化的博物館展覽,方便學生的學習,其對于提高中小學教育水平有著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潘新,趙巧鳳.發揮博物館在農村中小學中的教育功能——以淮安地區為例[J]. 淮陰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5(01):92-94.
[2]朱嶠.如何提升中小學教師利用博物館教育資源的能力[J]. 中國博物館,2015,33(03):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