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改果
【摘要】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數學作為小學教學中的主要科目,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占有著重要地位。學生只有真正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游刃于問題之間,不斷地解決與克服在數學學習中的各種困難,并總結與歸納規律。因此,在課堂上教師的任務不僅局限于傳授與教導知識,他們應當擔負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責任,幫學生形成良好的積極性,只有這樣,學生們才能真正地喜歡學,學會學,認真學。
【關鍵詞】數學 興趣 積極性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4-0113-02
一、使用多媒體輔導課程,創設優良的課堂環境,引導學生產生興趣
一位在數學領域非常知名的教育學家富羅登·托兒曾說過:“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們要做的是將要所學的知識由自己去挖掘并制造出來。因此,老師們要做的僅僅是努力輔助他們進行這種挖掘的工作,而并非將課本知識一股腦地灌輸給他們。”多媒體軟件在課堂上可以很形象地創造、變化與實施各種各樣的數學情景,它通過將字符、聲音、圖像、Flash動畫等元素展現在熒幕上,來充分調動學生們的興趣。它能夠將枯燥乏味的公式、定理、定義等數學概念活靈活現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他們的固化思維得到解脫。比方說,在學習“點、線、面”這一概念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動畫,將三個數學概念由演化的形式在熒幕上用動態的Flash動畫演示出來。
對于學生來說,只有真正激發他們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才能真正地融入到學習氛圍之中。借助多媒體輔助課堂,將計算機技術介入到教學當中,讓學生們產生濃厚的興趣,有利于教師高效教學的開展。
二、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多贊賞與表揚,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
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是一名合格老師的必修課。要知道,成績優異的學生是贊揚出來的。對于學生,教師的贊美之詞永不嫌多,所以永遠不要吝嗇那些鼓勵的話語,因為那會對你的學生產生很大的正面作用。我是一名小學老師,我的班上有一名“瞌睡蟲”,他幾乎每節課都會趴在桌子上睡覺,我經過幾次和他談話,發現其實這名學生極其聰明,對于一般的數學問題一點就明了。通過對他的家庭詢問,才知道他的父母在外做生意,平時根本顧不上孩子的生活學習,所以才會養成壞習慣。于是我對他說:“你有極高的數學意識,你會是一名頂尖的數學家!”并在平時給他的作業批語上寫到,“很棒!”“再接再厲!”“進步很大!”“非常棒!”等。長此以往,我發現這名學生不僅端正了學習態度,而且更加樂于關心其他同學,同時他的數學成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教師的話語對學生有著難以估量的影響,一個飽含正能量教師就能帶起一整個學生團隊,使他們在學習的路上充滿了力量。教師們應當學習如何鼓勵他們的學生,使他們產生更多的學習興趣。
三、培養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積極動腦的觀念,激發他們對數學嶄新領域的認識
“雙手與腦使得人類進步了幾萬年的時間,手,善于工;腦,善于思。工思結合,就有了創造。”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僅僅能夠推進數學的教學進程,實踐活動才是學生知識鞏固的塑形劑。《數學課程標準》強調:老師必須學會如何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并盡可能多得使他們參加數學實踐活動,以此來輔助他們更好地明白與理解課上所學到的各種知識。例如,在教導學生學習乘除法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火柴拼圖”活動,將火柴分組,擺成N多個數字。比如計算3×4,教師首先用火柴擺放成“3”和“4”的形狀,然后給學生“3組火柴,每組4根”的提示,令他們計算總和。學生通過分組,將火柴總數12根計算出來,然后在等號后面用火柴擺出“12”的造型。這樣,學生既明白了乘法的原理,又開動了腦筋,最后還能動手擺出結果,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通過生動有趣的課外活動,學生們掌握的知識更加牢固,同時也提升了對數學的應用興趣。他們的熱情出奇的高漲。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將基本知識應用到實踐之中,才能充分發揮興趣的主觀能動性,將所知,所學實時應用到現實當中。
四、將數學的歷史引入現場教學,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的認知,從而提升其興趣
歷史是現實社會存在的必然條件,讀史以明志,只有真正了解一件事物的歷史,才能有足夠的興趣去解讀它的將來。了解數學的發展歷程,通過知曉數學的每個階段,來鞏固學生對于數學的認知。數學是人類最早期的生產活動,起先是一個動詞,用來計算生活中存在的東西。隨著時間的變遷,數學逐漸應用到各種領域,并留下了諸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如何激發學生們對于數學的好奇心,調動他們探索未知歷史的奧秘,是教師抓緊研究的課題。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著數千年的歷史。數學作為唯一的計數工具,早就被人類應用到各種領域。作為教師,應該明白數學的應用性,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學生更對數學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
綜上,數學作為幾大學科之一,擁有的不僅僅是分占比。它更散發著其他學科所沒有的魅力。調動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使他們對數學產生更多的認知,是每個老師應盡的責任。
參考文獻:
[1]李秉德,李定仁.《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羅增茹,李文銘.《數學教學論》.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