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各學科都在研究如何使學科的內容結合到更多的應用中去,也就是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數學,作為高等院校的一門基礎課程,這個研究方向也是至關重要的。本文從老師授課的各個環節出發,簡要的分析了如何實現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應用數學 知識遷移能力 正遷移
【基金項目】課題:基于應用數學的學生職業遷移能力的培養方案——以數控技術為例。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3-0116-01
在國家大力提倡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數學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學習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能夠使用數學思路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將所學的知識靈活的運用到學習生活中,這些能力都屬于知識遷移。在職業院校里,這種能力尤為重要。
因此,職業院校中的《應用數學》教育,就一定要把培養學生職業遷移能力放在教學的首位。該如何做到這點呢?
一、作為一名《應用數學》課教師,在講授的準備階段,備課上就應當奠定基礎
所謂知識遷移,簡單一點來講就是一種相關于某一學科的知識儲備對另一學科問題的解決能力。再按照影響的效果來分,又可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我們努力要做的,就是讓效果為正。為了得到這種正遷移效果,教師在備課初始,就應該結合本節應用數學課的內容與學生所學的專業課,找到共同點,將能引起正遷移的知識盡可能安排在一起。那些與所學專業課相關的知識內容,應及時提醒和引領學生了解,讓學生牢固掌握所學的知識。
比如:在給數控專業的學生講到笛卡爾坐標系的時候,就可以結合數控加工圖紙的繪制來說。數控加工是將生產圖紙中的各種線條(直線、圓弧或非圓曲線)轉換(計算)成點的坐標,最后依據這些坐標點來進行加工,那么這些操作就必須建立坐標系。
再比如:在給數控專業的學生講到樹形結合的計算方法時,也可以讓學生看看類似這樣的問題出現在專業問題的解決中是如何應用的。這種例子非常多,在這里就不例舉了。
這樣做使學生清楚的知道這部分內容在專業課學習中是如何應用的,更明白學習數學的意義,激發他們更好的學習,有利于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也為后續學習的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在《應用數學》講授階段,學習情境的創設有利于正遷移的發生,要優化教學過程
從一種問題的解決情境跳入另一種問題的解決情境中,這種聯系,往往太抽象,想要結合的自然貼切,教師必須創造條件,培養學生的數學遷移思想。
1.要梳理一個條理敘述清楚,組織良好易接受的框架。
2.教授形式也應注意,不要“滿堂灌”,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不起來,收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要嘗試改變原來的教條教法,采取多種授課形式,如:案例分析法、問題分組討論法、師生互動教學法等。應用題型的例舉是個不錯的方法。
3.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采用類比思想、樹形結合思想、方程思想、換元思想等。數學思維的培養對于學生其他課程的學習以及生活都有無窮的好處。
4.更直觀的呈現內容,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結合圖形軟件,這些手段都能使講述的問題更具體更形象。
當然在具體操作的時候,教師必須注意,盡量做到所授知識自然貼合銜接的方向,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切不可生搬硬套,否則適得其反。
三、在講授階段的目標確定上,要注重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
思維發散的反方向就是思維定勢,人們往往按照積累的經驗教訓和已有的思維規律,在反復使用中會形成比較穩定的,定型化了思維路線。這種思維會造成局限性的解決問題的思路,總是認為所學的一種方法針對一類問題,當一個問題的條件發生質的變化時,解題者墨守成規,無法做出與新問題匹配的新方法,使得所學知識跳出原題,便無用武之地。思維定勢應該是影響知識正遷移的主要原因。
而發散思維的培養,鍛煉的好手段就是一題多解,在數學問題的解決中,除了介紹常用的,最簡易的解法之外,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開拓思路,使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它,哪怕走了彎路,也要肯定“條條大路通羅馬”,不能扼殺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有了這種能力,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或者在生活中的問題解決時,學生都能夠有開闊的思路去解決問題。
四、課后注重反饋與評價
研究表明,學習效果的及時反饋有助于激發學習動機,比如每一次的作業,問題出現,及時溝通,做到問題不累積;每一次的分組討論,要看到結果,要當場評價,探討的過程,是數學思維培養的最好形式。
總之,讓學生能最大化的利用到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我們必須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發現,學習起來才會事半功倍。才會將應用數學的基礎知識很好的應用于知識遷移能力的提高中去。
參考文獻:
[1]史智明. 高職教育中職業遷移能力的開發與培養[D].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
[2]張紅霞、薛茂超.培養高職學生職業遷移能力的措施[D].新鄉職業技術學院,2015.
[3]穆煒煒.從課程設計探索職業教育對學生遷移能力的培養[J]. 科技世界,2015.
作者簡介:
楊婷(1979.03.30-);女;回族;寧夏銀川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應用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