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麗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3-0056-02
語文教學作為各學科教學的基礎,必需要改變觀念,盡可能多的創造機會、營造氛圍,激發興趣,讓學生參與實踐,從而更好的激發出學生的潛能,讓創新教育向更加正確、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怎樣才能更好地把創新教育滲透語文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激發創新意識
學生的創新意識在一定程度上來源于創新教育,要靈活多變的進行創新教學,恰當運用各種教學技巧,別具一格的教學創新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和意識,最大限度的調動主觀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根據教學內容,積極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引發學生思考,來強化創新意識,使學生能夠多角度、多層次地思考問題,充分感受創新的樂趣。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所蘊含的創新教育素材,鼓勵、啟發、誘導學生多提問題,多質疑。如學習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時,主要培養學生做一個有孝心的人。但面對這群物質生活較優裕的孩子,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他們可能不大會懂得孝敬父母。于是先讓同學們仔細聆聽滿文軍充滿深情的歌曲《懂你》,領悟了歌詞的含義后,請學生回憶一下與父母相處的日子,敘述一件最令你感動的事。這樣,以此切入課文,加強了興趣,也形成了很融洽的氣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啟發學生,鼓勵和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獨立思考,敢于對一些問題從不同角度去思考、質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見解和看法,并大膽創新,敢于打破常規,通過多種途徑解決問題,從而獲得新知識,有意識的進行創新學習。
二、更新創新觀念
創新教學應當首先轉變思路,更新觀念,將“重教輕學”轉變為“教學并重”。在傳統思維下,教師重視的是知識的傳授;而在創新思維下,教師應當將發展學生智力,培養獨立個性和創造思維,積極樹立“學生本位”的現代教育觀念,重視學生創新潛力的挖掘,只有教學思想得到了革新,才能真正搞活課堂,促進語文教學的良性發展。語文教師不僅要重視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更應重視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便真正實現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轉變和更新自己的觀念。
三、培養創新精神
要培養創新精神,必須建立起一種平等、尊重、和諧的師生關系,創造民主與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要真正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人,既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既重視學生基礎能力的培養,又注意開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只有在和諧、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中才能激發學生靈感和創新精神。在教學中要努力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創造輕松、和諧的課堂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情緒,喚起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從而得到全面、充分、和諧發展的教育,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也得到培養。
四、提高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的培養已成為這個時代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也是創新教學方式和創新理念的一種教學策略,一直在初中語文教育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積極探索、不斷創新等,培養有益于社會的具有綜合能力的創新性人才。如教《范進中舉》時,讓學生自己將其改編,這大大激發了積極性,個個都積極地研究教材、把握劇本,都真正成了劇中人,想過把“演員”癮,這樣就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能力,突破了課堂教學空間,為學生開創了語文實踐天地。同時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把握好教學原則,注重學生的主體能動作用,鼓勵學生大膽創新、開發思維,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強化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教會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要通過各式各樣的豐富的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使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書寫能力、閱讀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文化素質也得到相應的提高,德、智、體等方面都得到培養和提高,創新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總之,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需要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造思維和精神對于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在當前知識時代,創新思維更是一個人能力水平的重要體現,也是當前我們一再提倡的素質教育的核心所在,創新教育有著更重要的現實性意義。只有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去一步步改進教學方案,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地位,以便能在以后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進一步去培養學生的興趣和主動學習的習慣,最終推動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和學生自身修養的提高。